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43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地方政府深陷财政泥潭,中国各地危机四起


资料照:北京市民在房地产交易会上观看公寓楼模型。(2010年6月24日)
资料照:北京市民在房地产交易会上观看公寓楼模型。(2010年6月24日)

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加速下行,严重依赖楼市经济的地方政府捉襟见肘,出台刺激政策,并且对政府公务员进行减薪。中央政府誓言通过种种优惠政策来稳经济保民生,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多年的畸形增长模式已不可维续。唯GDP论的考核方式和不受监督的统治模式,加上今年严苛的疫情清零政策,已经把中国的经济生态逼到了悬崖边缘。

各地纷现公务员降薪潮

6月中旬,几则山东省烟台市教师集体抗议维权的短视频在网络传开。视频中,数百名老师集中在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门前,高呼“同心同德、不降不退”的口号,进行罢课抗议。这些老师称,不但近两年的奖金没有发放,还被要求退回已发的5-10万的收入。

今年3月开始,向来以高薪吸引名校硕博生当教师闻名的深圳市也传出降薪的消息。之前,深圳很多学校给清北毕业硕博生提供28-30万元的薪资,加上各种补贴和福利,引发很多人羡慕。3月以来,有不少深圳教师在网络发帖称,他们年底绩效奖金将减少60%,还有一些人的薪资直接缩水到8-10万。

深圳和烟台教师被降薪并非个例。据《财新》6月21日报道,今年以来各地教师降薪、调薪现象频现,厦门、苏州等地均有教师反映部分津贴补助被取消。

6月29日,《财新》网报道称,沿海多地公务员陆陆续续遭遇降薪潮,不仅各项福利、奖金、补贴等被取消,基本工资也被下调两三成。在此次降薪潮中,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公务员受到的冲击比较大。这篇名为“沿海多地出现公务员降薪”的文章在发表不久之后被删除。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

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告诉美国之音,他也注意到了关于给公务员大幅度减薪甚至退薪的新闻。他说,这显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遇到了困难。“大规模的要求公务员减薪,甚至退薪,要求退还他原来发的那些奖金,从这个角度看,财政确实出了大问题。”

不过, 他认为即使减薪之后,公务员的工资依然高于一般老百姓或者工人的工资,所以暂时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抗:“他们也知道自己是特权阶层。原来拿了很多很多的钱,现在少拿了一些,但是还是比普通民众要高一大截。现在中国这些工业企业经济下滑,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最严重的,所以政府财政税收减少。”

谢田说,现在地方政府还只是减薪,尚未裁人:“如果经济继续下滑,这肯定是不够的。光减工资是不够的,最后恐怕不得不裁员。”

土地经济的颓势带来巨大财政压力

2022年上半年,中国土地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同比环比下降均超五成,三四线城市环比降幅最大。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住宅销售额下降34.5%。

据6月16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土地和房地产税收中,契税234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1%;土地增值税30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4%。

谢田说,中国政府本来一个经济的大支柱就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房地产相关的,现在基本上都腰斩了。可以想象,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如果你收入的主要支柱腰斩的话,肯定是很难支持。”

他认为,土地财政或者房地产泡沫很难无限制的一直增长。“割老百姓韭菜也不会永远割下去。割到最后,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了。现在中国已经有三四亿套房地产是空着的卖不掉。整个经济下滑的时候,很多人失业,也没钱去买。需求减少导致有一些房地产公司熬不住就开始降价。原来有人以为中国的房地产可以永远无限的涨上去。”

谢田补充说,接下来会导致环环相扣的恶性循环。“房价在上涨的时候很多人会害怕,他必须买。一旦房价出现下滑,他就想会不会继续下滑,反而不买。销售下滑导致整体破灭。贷款要成为呆账,要涉及到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和还贷能力。”

他说,一旦房企破产,很多银行也就跟着垮掉:“现在银行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村镇银行挤兑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还有资金到期被人偷走,公款卷逃,越来越多。这个显然是跟整个经济下滑有关。”

位于上海的评估机构“远东资信”研究员申学峰今年4月发表一篇名为“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报告。报告发现,近三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连续下降,土地出让价格可能很难再上行。

报告指出,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41.47%。作者说:“在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收支比例很高的情况下,如果这部分收入大幅减少,就可能对地方财政构成冲击。”

油管“小翠时政财经”频道主小翠(照片由本人提供)
油管“小翠时政财经”频道主小翠(照片由本人提供)

位于美国的YouTube“小翠时政财经”的自频道主小翠在谈到中国房地产业的背景时说:“中国在九十年代进行税改以后,中央收走了大部分地方的一些税收。那么地方又要做很多的事情,因为他每年都有KPI,需要钱,他就开始卖地,卖地才有财政。”

小翠指出,在房地产最初高速发展的时候,地方政府其实隐瞒了大量的负债。在2020年中央出台“三道红线”规定之后,房地产业开始急转直下。“房地产急转直下的话,他的这个财政收入就没有保障了。之前房地产高的时候,地方政府有很多表外的负债,因为他需要钱嘛。需要钱又不能超发他的债。”

“地方财政就这么多,税收就这么多,你能贷多少钱,是应该有一个底的。我一年财政收入就这么多,我不可能去借更多的钱,这在银行也不可能通过审批。所以通过这种表外负债的方式,我开一个投资公司,比如说什么城投啊,交投啊,各种这种投资平台进行融资。这种融资的钱不会出现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里面。”

“所以看起来我们地方政府负债就这么多,但是其实这些隐形的负债都看不见。因为地方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进来,他可能只是提供了一个担保,承诺财政上会去兜底这个债务。这个东西是在报表里看不到的。所以具体隐形负债有多少,地方政府自己也不知道,中央政府就更加不知道了。”

中国各地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危机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包括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社保费延至年底,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

重庆市政府在6月7日发布《关于2022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宣布计划把年初安排的预算支出减少50亿元,继续落实中央关于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报告还提到,4月初财政部下达了重庆市新增政府债务限额为1350亿元的要求。

6月27日,苏州市财政局局长刘小玫作《关于苏州市2022年本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时说,全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需对年初预算进行优化调整。报告说,除了收入预算暂不调整,债券发行需追加预算支出,其他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包括压减公用经费、追减各类非刚性、非紧急项目支出等费用。

据6月16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4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04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6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7%。另外,车辆购置税为11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9%。

在6月2日财政部举行的记者会上,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面对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和增幅都是历年最大,以落实中央的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之“三保”政策。

对于李克强提出的各项稳经济保民生的政策,小翠对美国之音表示,不会起到预期的效用。她说:“每次出现李克强这种的什么财政政策支持,一会儿多少万亿,一会儿又退税又补贴,又给你缓缴这个钱那个钱。到了地方那里,资金全部被挪用了。他并不会直接退给企业,真正让企业享受这种福利待遇。”

小翠指出,中国目前的官员考核体制从根本上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中国的这种考核都是以经济来为导向的。各个地方想要发展起来,一定需要去政府投资,因为中国是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我卖地,我搞房地产,今天搞一个园区,明天搞一个中心,全部都是政府投资。因为这些投资进去了以后,KPI就完成了,GDP特别漂亮。”

小翠强调,然而这些表面GDP漂亮的东西,并不是当前中国最需要的,也不能带动很多商业投资,不能产生良性循环。“我这个领导三年以后高升了,好,换一个领导。上一个领导干的这个项目,他就不要了,因为这是别人的东西,他要自己重新去弄一个。那么他又要卖地,房地产继续发展的很好。继续搞很多钱,卖很多土地,然后建条公路啊弄个高铁啊,KPI又完成了。”

“经历几任官员以后,这个地方财政就已经不能看了”,小翠说,因为这些东西严重透支了中国的经济。“地方政府的考核是跟经济挂钩的。那么他为了个人的业绩就会去搞很虚的面子工程。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东西,那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房子盖得这么高,你进去里面看看,是空的,根本没有人在里面办公。但是债已经负好了。政府借了钱投资,然而并不会产生后来的现金流。那么你没有钱回来,只有钱出去。这是一种非常畸形的财政状态。”

谢田说,现在中国到处危机的爆发并不让他感到吃惊。他吃惊的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爆发。“中国这个危机有点像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有点像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危机,也有点像美国1929年的萧条。”

他说:“因为现在制造业也在萎缩。制造业萎缩,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三大危机相凑在一起了。这个经济的发展畸形,过度依赖房地产。所以本来就是万病缠身的一个人,现在又出了车祸:加了一个清零政策。就病情恶化,或病入膏肓了。”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