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7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日首相岸田文雄要求中国就日本男孩遇刺身亡事件做出解释


一名女子在广东省深圳的日本学校前放下一束鲜花。(2024年9月19日)
一名女子在广东省深圳的日本学校前放下一束鲜花。(2024年9月19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 星期四(9月19日)就一名十岁日本男孩在中国深圳上学途中被一中国男子用刀刺伤后不治身亡事件要求北京做出解释。这是最近几个月来针对在中国的日本学童的第二次用刀攻击的恶劣事件。

这位姓名没有公开的十岁日本男孩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在距离一个日本语学校的校门约200米的地方遭一名中国男子用刀刺伤,被送医院后于周四凌晨因伤重不治死亡。

这位日本男童的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人。44岁的中国男子凶手在现场被抓获。

岸田文雄对媒体记者谈话时,称这次袭击是“卑鄙的罪行和严重、严峻的问题”,敦促中国保护在该国的日本人。

“我们强烈要求中方对这个案子的案情作出解释。这个犯罪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天多,我们已要求他们尽快作出解释。这样的事件绝不能重演。我们强烈敦促中方确保日本国民的安全,”岸田文雄说。

今年六月,一名中国男子持刀袭击苏州日本人学校一辆接送学生回家的校车,一对日本母子受伤,一名在校车上工作的中国籍女员工在与凶手的搏斗中身受重伤,被送到医院后死亡。中国外交部当时形容那是一起“孤立事件”。

在被问及周三的袭击事件是否也是“孤立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再次辩解说,根据“目前对情况的了解,这是一起个案。类似事件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中国一直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华外籍人士的安全,日后也将持续这么做”。

日本男童遇刺当天,是中国敏感的“九一八事件”(日本称满洲事变)93周年纪念日。二战后,每逢9月18日,中国官方都有相关宣传或纪念,以强化爱国意识为导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中国将这个充满情绪的日子作为日本侵略的开始来纪念,官方媒体和官员敦促公众永远不要忘记这个国耻。

中国当局没有提及这起最新攻击的动机,但民族主义、仇外心理和反日情绪正在中国上升。观察家们指出,中国官方媒体在这种现象背后发挥着纵容甚至是煽动的作用。

日本外务大臣上川阳子周四表示,今年六月日本母子在苏州遇袭后,日本外务省要求在中国的日本学校审视它们的安全措施。而在九一八纪念日前夕,日本政府也要求中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确保日本学校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这一事件,我们感到极为失望,”她在被问及“九一八事件”的影响时说。

上川阳子谴责这一攻击行为“卑劣”,称这一事件加剧了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上川阳子说,“我对这一事件极为重视”,已指示外务省负责人讨论防范措施,要求中方详细解释事实,并将继续要求确保日侨安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中国公众对日本的情绪植根于对日本侵略和残酷占领的痛苦记忆,也受到当今双方在东中国海领土争端的驱动。这种反日情绪以前曾引发暴力事件。

2012年,中国许多城市因位于东中国海的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争端问题爆发大规模反日抗议。在几乎不允许任何集会抗议的中国,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在当局的默许下走上街头示威抗议。一些愤怒的抗议者在警察的注视下,包围了日本驻北京大使馆、打砸了许多日本餐馆、砸毁日本品牌的汽车。

报道表示,在中国一些最大城市里都居住着许多日本商人和日本国民。据日本外务省统计,居住在中国科技中心深圳的日本人大约有3600人。

报道说,周四在社交媒体上的帖文显示,深圳一些市民对在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深圳发生这种攻击行为表达了震惊和愤怒。许多人在被刺杀日本男童的日本学校外献花,有人留下道歉的便条。

几个月内接连对日本孩童的攻击也让在中国居住的日本人家庭感到惊恐。

最近几年,许多极端的中国民族主义者批评和质疑日本人在中国办学校,呼吁中国当局将它们关闭,一些人还指责这些学校是培养间谍的温床。

在周三日本男童遇刺后,中国一些民族主义者还指责日本“导演和策划”这起攻击,其他人则质疑为什么日本学校仍在中国存在。

报道说,随着这次袭击的消息在网上得到关注,当局网络内容审查人员删除了引用日本媒体报道内容的文章,日本的报道提供了比中国外交部和深圳警方的简短声明更多的细节。而许多批评当局推动民族主义情绪的评论也被删除。

一条已经被删除的微博帖文问道,“反日教育和宣传什么时候才能最终结束?”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谁会愿意来(中国)呢?”另一篇也已被删除的帖子说。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