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上周再次抗议中国单方面在东中国海建设和开采油气田的行动,这是2008年中日达成合作开采部分油气田的协议,却至今没实施的境况中,日本因为同样问题不断向中国抗议以来的最新抗议纪录,日本已开始出现怀疑中国建设油气田的最终目的是军事用途的声音。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上周四(6月2日)说,日本外务省已通过中国驻日使馆抗议中国推进在东中国海建设油气田的行动。他说,日方确认了中国在东中国海日中海上分界线附近建设的油气田有两个钻台在继续推进,“日方抗议中方单方面地推进开发行动”。
外务省也公开了5月下旬自卫队军机在东中国海日中海上分界线附近,拍摄到中国油气田钻台上安置了大型起重机和直升机起降台的鸟瞰照片。外务省称,至此日本已在东中国海日中海上分界线附近确认了中国16个开采设施,并且经这次确认说明,16个开采设施的钻台都已建成。
到周二(6月7日)为止,在日本看不到中方对日方这次抗议的反应。日本报道中方对油气田纠纷的最后一次反应是去年7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的有关活动是在不存在争议的本国管辖范围内进行,日方所谓的抗议没道理,中国不接受日方的无理要求。”
不同国情
日本约在2004年6月发现,中国在东中国海日本主张的海上分界线附近的中方一侧开始勘测、建设“春晓”油气田,后来继而发现中国还勘测、建设“断桥”、“天外天”、“龙井”三个油气田。
日本政府指出“春晓”和“断桥”的海底大陆架与日方海底相通、“天外天”与“龙井”也存在相同的可能性,指责中国虽在中方海域开采,但会吸走日方海底天然气,于是要求中国停止建设和提供开采数据资料。遭中国拒绝后,日本政府开始经常抗议并在民间舆论推动下,酝酿用开采手段对抗中方。
但日本没有开发能源的国营企业,2005年7月,日本政府向民间帝国石油公司发出批准开采的“试钻权”,但帝国石油至今尚未开工。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顾问十市勉解释说:“东海海底的天然气都是小口分布,建设一个钻台所需的成本没法从该钻台能开采到的天然气量回收,而且还有庞大的输送成本,肯定会赔本,所以开采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中国当时决定开采,既可能因为中国当时成本较低,也可能主要是政治目的,这也是基于中国开采公司都是国企才能实现,日本民间公司则很难。”
政治因素
市场经济下的日本似乎只剩下不断向中国抗议的手段,而中国的反应也依据每次中日政治关系冷暖表现出温差。2006年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政权结束前的中日政治关系恶劣期,中国曾派遣东海舰队5艘新锐军舰在油气田附近巡航警戒,令局势升级到军事冲突危机阶段。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执政后,中日开始改善关系。2008年前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达成协议,同意日本企业参与“春晓”油气田开采以及两国合作开发“龙井”油气田。
但此后伴随两国关系起伏,合作开发的协议至今没具体进展,倒是中方不断建设、不断开采,从4个钻台发展到目前16个。其中“天外天”油气田等钻台和这次日本确认的两个钻台之一都发现过喷火或冒烟现象,说明这些钻台可能已投产。
2004年哗然的日本舆论现在对政府抗议和中国反应显得冷漠,不少舆论已悲观指出日本事实上没法阻止中国在东中国海开发油气田的行动。一般看法主要有三:第一,中国油气田是建设在即使按照日本主张的海上分界线位置,也位于中方一侧,日本无法干涉;第二,日本主张中国油气田部分建设在与日方海域海底大陆架相同的结构上,但中国否认,实际是否吸走日方海底天然气,只有已开采的中方数据能说明,但中方拒绝提供数据;第三,日本无法以开采对抗迫使中国实行合作开采协议。
军事用途?
但日本现在忧虑的还不仅是领土、能源利益损害,而且还有安全防卫忧虑,或者后者更深刻。因为就算2004年中国可能以廉价劳力等低成本决定开发东中国海油气,但后来在东中国海不断扩大建设的“平湖”、“八角亭”、“冷泉”等油气田的成本也已上升,加上近年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开采行动显然是亏损。按日方依据中国劳力、建材费等市场价格试算,中国在东中国海开采油气得到的利益只约占投资成本1成。
中国不顾日本抗议,坚持扩大建设东中国海油气田的行动与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到的行动有着类似的执着,也促使日本联想到中国建设油气田的真正目的可能同样是军事用途。
日本著名的中国军事评论员平松茂雄指出,中国在东中国海建设油气田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开发资源,而是作为军事据点,“中国钻台上的平台可安置发射导弹系统和战机”。平松茂雄的分析已列入日语维基百科,作为常识在日本被关心东中国海中国油气田问题的人所认知。
2010年以后,围绕开发东中国海油气田问题,中日海洋调查船舰在现场发生的纠纷已多次上升到军事冲突危机层次,成为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主权外,中日在东中国海存在的另一潜在的军事冲突危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