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6:54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日本外相访华 提倡“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


2016年4月30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钓鱼台会见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左)。
2016年4月30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钓鱼台会见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左)。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周六晚在北京结束当天举行的一连串会谈后对媒体表示,"这一连串会谈确认了日中关系的重要性,双方一致同意努力地去改善关系,我向中方说明了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的观点,双方坦率地交换了意见,通过4年半来日中之间的这一有意义访问,两国间的齿轮开始咬合了。"

岸田周六上午与王毅的会谈比预定时间大幅延长到3小时20分,加上后来午餐时继续谈,共计4小时20分。双方一见面握手让记者拍照时,王毅紧绷的面孔与岸田微笑的神态已对比鲜明,传达出中方的严峻气氛,这一信息被在场的日本记者们纷纷传递回国。

会谈一开始,照例有公开给传媒记者录像、拍照等几分钟程序,王毅对岸田说,这些年中日关系风波不断、陷入低谷,其中原因日方应该最清楚,中方对日本是听其言、观其行。岸田回答说,两个重要邻国的外长长期断绝往来,不是日方的意思,希望回到更频繁往来的关系上。

中方4点要求

随后闭门的会谈详情,到周日上午为止,综合日本各大传媒引述外务省透露的部分内容,王毅向日方提出4点要求,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和正视历史、不散发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推进与中国对等的经济合作关系、在国际协作方面抛弃对抗中国的意识。

对岸田提出日本忧虑中国单方面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改变现状的行动会刺激地区局势不安,王毅强烈反弹,双方激烈争议。

《产经新闻》报道称,岸田对王毅说:"原则立场让双方外交部发言人去说就够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外长的工作"。

不过双方对制裁朝鲜达成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一致共识,也达成日本协助中国环保和处理不良债权等经济问题的协议。

岸田还向王毅表明,日本进一步放宽对中国人商务访日多次入境签证延长期限到10年、对中国75所大学生简化单次访日签证的决定,王毅表示欢迎。

双方还讨论了台湾问题,包括这个月预定就任的台湾总统蔡英文的政权与日本未来的关系,可以说是显示出了北京的警惕。

另外,王毅虽表示有意出席日本举办的日中韩三国外长会议,但相关的协商目前还没有达到对外公布具体时间的阶段。

岸田与王毅会谈后简要说明:"我清晰地传达了日方立场,王毅外长也说明了中国立场,双方坦率交换了意见,此外我不能透露。"

柔和面孔登场

周六下午岸田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举行了大约一小时的会谈。杨洁篪先是向岸田表达中国慰问熊本大地震的意思,接着主要讨论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的时期和内容。杨洁篪称中日关系虽正改善,但仍脆弱,也认为两国需要举行高峰会谈,双方确认了尽快实现首脑峰会和推进调整具体外交日程的意向。

星期六傍晚李克强在与岸田举行大约30分钟的会谈期间,再次表达了对熊本大地震的慰问。李克强也承认中日关系虽然有改善征兆,但基础还没得到巩固,希望两国一起再次为恢复正常轨道努力。

岸田对李克强说明,为了推进南中国海问题等影响所停滞的日中关系,日本有意加强环保、抗灾等5方面协助中国的建议,李克强赞同。双方还一致同意从大局出发改善两国关系很重要,并确认了彼此努力推进的共识,但李克强访日出席预定日中韩峰会的日程结果依然没能敲定。

周六抵达北京的岸田,还于当天访问了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内的日本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并与部分中国学生举行了座谈。岸田说:"日中是重要邻人,但有时发生纠纷,存在着必须越过的课题,但我想双方在友好与合作以外,没有其它选择"。

日本舆论反应

日本主流传媒记者周六在北京纷纷形容王毅的态度显示了中国对安倍政权根深蒂固的警惕,认为中国时隔4年半首次邀请日本外相访华,看来的确是日本预测中国要牵制这个月预定在日本召开的7国集团峰会可能讨论的南中国海问题的意图,但对台湾新政权与日本未来关系的高度警惕有些出乎预计。

周日多个大报的社论都是评论日中外长会谈,《读卖新闻》社论标题是"关系停滞的主因在习近平政权",内容说岸田与王毅确认了两国"合作伙伴关 系",这一外长对话和坦率交换意见本身值得评价,但"王毅指责关系停滞的原因在日方令人质疑,中国无视国际法强行填海造岛,产生与有关国家紧张局势,原因 在中方"。

社论说,"王毅要日本不要散布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衰退论,这也只是毫无建设性的中伤。日方今后不断强烈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克制只顾自己的海洋行动很重要"。

《产经新闻》的社论标题也是"谁才是妨碍改善日中关系的一方",社论说:"时隔4年半的外相访华和坦率交换意见的意义不小,但日本消除国际社会忧虑中国的效果又有多少呢"。

社论批评岸田当着记者摄像机没马上反驳王毅说日中关系不良责任在日方的应对太软弱,也会给世人默认的误解。

《产经新闻》的社论还说:"中国以军力为背景,单方面实施的海洋行动,威胁着有关各国不说,还对日本再三表明'别碍事',指令日本'正视历史',这种像强盗训人一样的态度,不可能真地开辟改善关系的道路"。

《朝日新闻》社论的标题则是"日中外长会谈应让两国恢复对话轨道",内容说:邻国政府欠缺来往很难实现坚固的互惠关系,也很难令两国国民期待。社论说,"日中之间本来就存在历史认识和东中国海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的开发问题摩擦难题,现在抑制了这两个问题表面化,却又生出了南中国海问题。王毅特别加强了谴责日本,但外交本来就是合作与对立共存,希望彼此下功夫,寻求高于对立的价值和互惠智慧,再确认战略互惠关系"。

《每日新闻》社论标题突出呼吁"继续安定对话",社论说,改善两国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两外长的坦率对话有意义,岸田说“希望构筑符合新时代的关系”,王毅说“希望发展安定的善邻友好关系”,希望以此作延续现实和正视历史的理性对话的基础"。

改变外交定义

安倍2006年第一次执政后访华期间,提出了构筑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构想,获得时任中国总理的温家宝的回应;安倍2012年第二次执政后,继续把日中关系定义为战略互惠。但岸田这次访华不再提战略互惠,提出的是"符合新时代的关系",看来最终与王毅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的说法。

《朝日新闻》的社论显然是解读到这一关系定义后退的危机,呼吁再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对此,共同社前《中国观察》总编辑坂井臣之助说:"安倍始终坚持他认定的原则,原则之外他愿意协助中国,他希望同中国之间,能够在彼此原则之外,从战略上探索互惠利益。但对已经用高经济增长和迅速上升的国力软化了欧洲国家的中国来说,看到他们无法以同样的方式、迫使西方阵营里的日本让步,因此很不耐烦,虽然过去用拒绝见面、拒绝对话等抵制安倍政权,但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得不拉拢日本的问题,结果还是需要谋求牵制;安倍应该也看透了这一点"。

坂井认为,日本与欧洲国家在安全方面的地理处境不同,不可能无视中国的海洋威胁,日本国民也深有体会,所以基本上支持安倍政权的对华外交政策。 他认为,日本民进党和共产党等在野党至今没法提出对华政策和方针来展示不同于安倍外交政策的展望,也使得日本国民感到在对中国的外交方面,没有其他的选择可供思考。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