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26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VOA专访创作人黄明志: 自由不靠别人施舍,要自己去争取


《玻璃心》作者、马来西亚籍创作人黄明志
《玻璃心》作者、马来西亚籍创作人黄明志

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一身粉红色装束的熊猫在铺满韭菜的小窝中醒来。它挥舞写着“NMSL”的粉红旗帜在乡间奔跑,扛着棉花不换肩地大步前进。它把韭菜切成一段一段,用蝙蝠熬了一锅粉红色的汤。它撒着钱币,爬着墙壁,最终慌乱地打碎了一桌的玻璃杯。

马来西亚华裔创作人黄明志这个星期在台湾发布第九张创作专辑《鬼才做音乐》。专辑中一首名叫《玻璃心》的MV10月中在互联网上一经发布便迅速爆红,在YouTube上一个月内突破3000万次观看,上过九个国家的Trending(热播)榜,但在防火长城内一经发布就被下架。

吃辣椒的人才会觉得辣

黄明志日前在台北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说,起初接到澳大利亚籍女歌手陈芳语公司跨刀合作的邀约后,他只是想写一首“R&B的, 有比较多转音,也有一点少女心,歌词比较大胆、好玩一点”的歌,没想到会引发如此高的热度。至于歌词中诸多被指影射中国政治的符号,黄明志说,他更愿意留给观众去解读。

“其实这首歌我从来没有解释过歌曲在表达什么,在针对什么,也没有提到任何地名,甚至国名我也没有提到,”他说,“对我来说,我已经把这首歌创作出来了,到底怎么样去解读,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我觉得就留给大家去解读比较好。”

互联网上很快出现众多剖析《玻璃心》歌词涵义的视频。有网民评论: “这首歌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听到的人都从心底知道你在说哪一个国家。”还有人统计,歌里藏了大约20个与中国政治相关的黑色幽默梗。

“我本身是马来西亚人,我们有一句谚语,‘吃辣椒的人才会觉得辣’,”黄明志回应说,“有些人可能会对号入座,那是因为你吃了辣椒,你才会觉得辣。这是一个对号入座的创意。”

在黄明志看来,观众的反应和互动——包括上传到防火长城内立即被禁,他和陈芳语的微博账号被封——都是创作的一部分。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社会实验。我写了这首歌上传上去,看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他把它删掉了,就证明《玻璃心》这首歌的歌词,应验了这首歌嘛,”黄明志说。

《玻璃心》上线三天后,中国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撰文说,《玻璃心》是一首“打着浪漫情歌幌子侮辱中国人民的歌”。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和澳大利亚籍歌手陈芳语的中国社媒账号已被删除,作品被下架。

这年代没什么比辱华更容易

“我本身就是华人,请问我是要辱我自己吗,就很怪,”黄明志回应。

不过,他对这样的说辞一点也不陌生。以往他的创作和言论也屡屡被贴上“辱华、反中”的标签。他与香港艺人黄秋生合作、致敬Beyond乐队被骂是“港独分子”;他说“武汉肺炎的名字不能改”被炮轰是“传播仇恨的小丑”。

“反正你只要说一些东西不顺他的意,或者跟他们的政治正确稍微有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他们就会这样讲了,”他对美国之音说。“其实不止我,你可以看到H&M等,很多都被标榜辱华、反中,连三上悠亚,日本的AV女星穿上汉服露乳沟,就说她辱华,蛮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这个年代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比辱华还容易。”

近年来,越来越多依赖中国市场的艺人、跨国公司屈从于北京咄咄逼人的压力,为自己在中国当局眼中的“不当言论”道歉。

黄明志为什么不道歉?

“第一个,我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道歉?”他回答。“我是用我对社会的认知,或者我个人的看法,言论自由嘛,大家看法不一样而已,不代表看法不一样就是我错,我也没说是你错啊。”

他又说:“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很多人都道歉,可是也没有用啊。你看哪一个人道歉是有用的吗?在这些人的标准里面,是没有道歉这个东西的。”

几天前,黄明志在脸书上发文:

“有人说艺人不要去干预政治。我想问,赵薇、范冰冰、周子瑜、KPOP明星,还有那些所谓的‘娘炮’歌手,他们有干预政治吗?有批评到政府吗? 请问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我看政治才不要来干预娱乐和艺术创作。”

曾经也有一些中国大陆的公司想找黄明志谈合约,但坐下来聊过后,他发现审查太多。

“在马来西亚拍鬼神片是很OK的,票房大卖,可是在中国大陆鬼神就不行了,”他说,“除非最后结局是梦醒了,这是一场噩梦,代表你否认了鬼神的存在。”

有什么政治上的禁忌?

“大把啊,你要去问广电局,”他说,“很多政治上的字都不能提。他们的红线比较不清楚,比较难拿捏。可能突然流行一些什么字眼侮辱到他们什么人,我们不觉得是侮辱,可是他们觉得不可以。”

不过,黄明志不喜欢用“跪舔”这样的字眼形容到中国大陆拓展市场的艺人。他说,如果别人并没有觉得委屈,没有下跪的感觉,那他们很适合在那边发展。至于他自己,如果与创作理念相左,他宁愿放弃不做。

“可能搞不好未来有一天中国大陆比较开放一点,那我再来跟他们合作还不迟,”他说。

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写歌,赚钱就好?

1983年黄明志出生在马来西亚南部一个叫麻坡的古镇。爷爷奶奶来自中国海南省,是早年下南洋打拼的一代,生前经营一家宾客盈门的茶室。

长大后的黄明志到台湾读大学,想在这里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安过铁窗,炸过鸡排,发过传单,参与过热门综艺节目的制作——夜里就埋头创作,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台北街头,把自己的歌曲小样送到各家唱片公司,但每一次都石沉大海。

2007年,台北火车站旁一栋危房加盖的狭小铁皮屋里,黄明志写下他第一首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的歌曲《麻坡的华语》。14年后,他身兼制作人、歌手、导演、YouTuber等多重身份,三度入围金曲奖。他曲风多变,跨越多种语言,与亚洲各国音乐人合作,有“大马鬼才”之称。

这一路他走得很不平坦。 成名之初,他就因为改编马来西亚国歌,抨击警察贪污、公务员工作怠慢,种族政治、人才外流,被政府以“煽动法令”起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音乐和电影创作都的都是很畸形的路,会惹到所谓的主流。”

2018年,出道十年的黄明志在脸书上写道:“十年了,我被开案六次,被逮捕两次,被拘禁两次,被提控两次,被判刑一次,被上诉一次,被举报+抗议超过十次,在机场被扣留八次,自首五次,我只是一个电影人、音乐人……”

黄明志告诉美国之音,常常有长辈担心地问他: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写歌?赚钱就好啦。

“我没有不好好写歌啊。我都是很认真,很用心地去表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说。“我创作,不管是批判也好,戏谑也好,讽刺也好,情情爱爱也好,对我来说都是好好写歌。”

在黄明志看来,艺术是生活映射到作品上的反映,而生活本就是多种多样的:有情爱,有小确幸,当然也会有愤怒和批评。生活脱离不了社会和政治。 作为创作人,他希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体验和领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他住在燕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拥挤的大楼里堆满陌生人都来自外地|他埋头写着履历怀抱着多少憧憬|往返在九三零号公路内心盼着奇迹。

我站在天子脚下被踩得喘不过气|走在前门大街跟人潮总会分歧|或许我根本不属于这里早就该离去……”

2016年黄明志写下倾诉“北漂”心声的《漂向北方》。他本人没有“北漂”的经历,却唱出了挣扎在大城市底层的苍生苦难。

黄明志告诉美国之音,写这首歌时他人在北京。当时,他的电影因触及政治敏感问题被马来西亚禁映,欠下几千万台币。那天,他又突然收到警告,如不终止网上众筹,他和相关人员都会有人身危险。一个零下10度的夜晚,心情低落的黄明志请朋友把他放在路边。他在街头走了四个小时,走到冻僵的双脚快要抽筋。

“我从10点走到半夜1、2点,当时觉得自己很惨,可是我看到路边那些人,有些在挖地道,在接水管,接电线,做装修,都是半夜进行的,有些人在路中间和城管吵架,被城管赶,都不是北京人,听他们讲话就知道了,”他说,“我看到大家的生活都那么辛苦,我跟他们一起感同身受。我就在那四小时里把《漂向北方》写出来了。”

《漂向北方》成为黄明志第一首在YouTube上点击过亿的歌曲。

不自由毋宁死

­­上个月《玻璃心》横空出世后,一位中国网友制作了一个视频,赞赏黄明志在“夜幕低垂,万马齐喑”的今天,跳出来讽刺“当今圣上”的勇气,也回顾了他一路与强权抗争的历程。

这段视频让黄明志很受感动,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下来。他说,当他与不公、不义的制度对抗,当他坚持表达,在敏感问题上发声时,很多人说他故意炒作、借题发挥,想搏红,反而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外国人,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网友懂得他做这些的意义。

“他说我不是为了流量或是要赚钱,他看到我背后的努力和我的牺牲,因为我为这些东西进过监牢好多次,被抓了很多次,被关了很多次。当我被关进牢里面,那些赞助我的人,本来要合作的对象肯定是跑掉了。我怎么可能赚到任何一毛钱?”黄明志说。

他继续道:“我看着那个影片觉得很感动,而且是一个用中国口音的人讲出来的话。我就觉得我这么多年的努力有被看到。”

这位名叫“三眼堂”的网友说,从2007年至今,几乎没有哪一年黄明志不搞出点争议来,“所有的争议都围绕着两个主题:自由与尊严。”

“#不自由毋宁死”,黄明志曾在脸书上写道。他对美国之音说,他的每首作品表达的内容都不同,也不是每个人都认同,但是归根到底,每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都应该有更大的空间去表达。“我可以反对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谈及民主和自由,他说: “我认为普世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不是别人施舍给你你才有。当他不给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去争取啊。”

黄明志感谢台湾赋予他一个包容的创作空间,即便他写出《鬼岛》这样对台湾有很多“讽刺、反话、戏谑、狂轰滥炸”的歌,也没有被禁播,被封杀,甚至还让他入围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

“那个包容度是很可贵的,我觉得大家要保护华人地区最民主自由的一个宝地——台湾,”他说。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