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将于10月28日开启其任上的第三次访日之旅。印度媒体认为,莫迪此次访日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日印两国在海洋战略及地区安全领域的合作,以抗衡中国近年来在印太地区的强势姿态。
加深两国海军合作
自从2014年莫迪上任以来,印度与日本的关系迅速升温。除了印度的次大陆邻国之外,莫迪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日本。此次访问是两国领导人建立的、定期的年度双边峰会,今年已经是第五届。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日本以外,印度只与俄罗斯建立了类似的年度领导人峰会。
日印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义为“特殊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认为,两国在这种关系的框架下有着密切的外交和商业合作,而地区安全将是莫迪与安倍此次会面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中国加强在印太地区国际贸易主航线上进行海上巡逻的背景下,日印两国海军将会建立一种更紧密的战略联盟。
日本驻印度大使健平松(Kenji Hiramatsu)在10月22日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希望与印度达成一项军事物流协议,允许双方进入并使用彼此的海军基地,进行燃料补充和舰船设施维护。此前,印度已经与美国签署了一份类似的《后勤保障协议》,有观察家认为,这类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的军事合作达到了一个准联盟的层次。
日印加深合作的背景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院的研究员博拉(Rupakjyoti Borah)在《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上撰文指出,至少有如下几个因素让印度和日本对于加强合作关系感觉到了紧迫感:
首先,双方都意识到印太地区重要性的提升。其次,中国的崛起令周边一些国家感到不安,印度和日本尤其如此,两国都与中国存在着边界或海域纠纷。再者,美国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令日印两国都感到困惑,日本担心美国过分强调美国利益,可能会在朝鲜半岛问题以及贸易问题上不顾日本的利益;而印度采购伊朗石油和与俄罗斯武器的交易,也让印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博拉认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印度和日本都希望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而安倍的“印太战略”概念与莫迪的“东向行动”战略恰好形成了某种契合。
可能存在的掣肘
尽管日印双方非常清楚建立深层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是,日印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掣肘之处。
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贸易差强人意,2017年,两国贸易额只有136亿美元,比2016年的145亿美元还下降了6.2%,尚不足日本与越南贸易额的一半。尽管日本对印度承诺了大量援助和投资,但这些资金所涉及的项目在印度的推进速度却令日本颇为头疼。让两国人民瞩目的印度首条高铁项目在启动一年之后,铁路所需的1400公顷土地只征得了0.9公顷,导致该线路2023年完工的目标几乎可以肯定无法完成。不久前,日方宣布,已经停止发放第二阶段的贷款,高铁项目不得不推迟动工。
此外,莫迪对美日澳印“四方联盟”(Quad)的谨慎态度也与安倍“热情拥抱”的姿态大相径庭。印度不想加入正面抗衡中国的阵营,莫迪对“印太战略”的解读远不能令安倍满意。
尽管如此,博拉认为,日印两国深化合作的前景还是充满希望的。“安倍刚刚胜选连任自民党党魁,有望成为战后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而安倍一直是拉近日印关系的重要吹鼓手,这对印度来说是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