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30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印度初创企业:本土创新+中国模式


印度在线支付公司Paytm已经进入了印度的很多商家。中国的阿里巴巴公司是其第一大股东。(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7年11月23日)
印度在线支付公司Paytm已经进入了印度的很多商家。中国的阿里巴巴公司是其第一大股东。(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7年11月23日)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印度初创公司在寻找天使投资以及后期投资时,将眼光投向来自中国的资本。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投资者不仅为印度企业带来急需的资金,更为他们带来能够让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扩张模式,他们称其为“中国模式”。

无论是在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还是在初创公司聚集的新德里卫星城古尔冈(Gurgaon),“对标中国公司”已经成为业界介绍印度企业时的一个关键词语。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初期,印度的互联网企业与中国企业一样,都是“对标”美国公司,如印度的雅虎、印度的谷歌、印度的YouTube。而现在,“对标中国企业”使印度出现了印度的支付宝、印度的携程、印度的顺丰快递等等。

中国资本财大气粗

2015年,几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在古尔冈创立了专门关注印度初创企业的科技媒体 —— “竺道”公司,很快,他们就在中国资本的帮助下,收购了印度一家本土科技媒体,并转型成了为中国资本进入印度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创业平台。竺道的创始人王超表示:“目前,在印度互联网企业的投资者当中,美国资本和印度本土资本依旧是位居前两位的资金来源,但中国资本发展势头迅猛。”

王超将2015年称作“中国互联网资本进入印度的元年”。那一年,印度吸引了超过9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成为全球创投最火热的市场。也正是那一年,中国的互联网资本开始进入印度,阿里巴巴入股了印度企业PayTM(印度支付宝)和Snapdeal,腾讯投资了印度医疗信息提供商Practo,百度投资了印度最大的折扣购物网站 Mydala.com。

2016年,印度互联网行业出现了资本泡沫,国际资本进入印度的速度放缓。到了2017年,印度互联网行业再次出现井喷式增长,其中共有23个印度初创企业获得了中国资本的支持。这些印度企业包括腾讯投资的Flipkart(印度淘宝)、Ola(印度滴滴打车),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CarDekho.com(印度汽车之家)、MakeMyTrip(印度携程)等。

中国资本比印度本土资本更财大气粗,比美国资本更了解印度的市场潜力。在印度公司眼中,中国投资者更关心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的领头羊,而不大在意短期估值,所以,在这些初创企业出现财务瓶颈的时候,中国的战略投资者会联合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追加投资。印度新德里的一位跨境投资律师帕依(Santosh Pai)表示:“大多数印度风险投资基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后续投资,只有中国投资者做得到后续投资。”

中国模式更适合印度企业

相比于资金,印度的初创企业更渴望得到中国投资者的经验。印度与中国人口规模和经济结构相似,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又落后中国大约10年的时间。中国公司从美国学来的技术和创意,基本上都在中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发展模式。对于印度公司来说,复制中国模式比复制美国模式更为适用而有效。

据《南华早报》报道,在线支付公司 Paytm(印度支付宝)在资方阿里巴巴的影响下,收购了另外两家类似中国美团或大众点评一类的印度公司,从而扩大了其电子钱包的应用领域,并继续保持其在印度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军地位。竺道的王超认为:“阿里巴巴为什么投资Paytm,就是因为它很像支付宝,阿里巴巴投资了它之后,很多支付宝的弯路它都躲过了,所以能发展得非常快!”

印度电子产品在线销售公司Cashify的创始人马诺查(Mandeep Manocha)认为,像二手手机、二手平板电脑和电子设备这样的电子商务领域在中国已经存在多年,而这种商业模式在美国几乎不存在,而对于价格敏感型的印度消费者来说,这里有巨大的空间。去年,马诺查的公司获得了一笔来自中国风投的资金,他说:“印度就像10年前的中国,中国投资者将比美国风险投资机构更理解我们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位于班加罗尔的KrazyBee公司旨在为印度大学生提供分期付款业务,该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就是中国华为公司的前雇员万洪。他以在印度生活工作了5年的经验,结合中国针对年轻人分期购物市场公司“分期乐”的商业模式,与印度合伙人创立了这家“印度版的分期乐”。深圳分期乐公司不仅为KrazyBee提供了种子资金,还派人到印度帮助培训员工,建立风险防范模型。KrazyBee的印度创始人艾卡巴拉姆(Madhusudan Ekambaram)说:“我们省去了很多走弯路的成本。”去年,KrazyBee又得到了来自小米、顺为等中国战略投资者的追加投资。

风险与挑战

印度创新与中国资本的结合,已经在印度被广泛认为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不过,这种结合并非没有风险与挑战。中印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走向会影响到投资者的长期决策,两国不同的社会环境、商业环境、以及法律环境也会对双方的合作造成一定程度的隔膜。

由于中印两国长期缺乏民间和商业的交往,一些中国投资者对印度带有某种程度的市场错觉。比如,尽管印度有超过13亿的人口,但贫富差距严重,真正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人数远远小于人们的普遍认知,其真实的市场潜力往往被夸大。

此外,印度有多种官方语言,各地语言不通,书写文字也不同。所以,印度的本土化成本较高,很多初创企业不得不雇用多种语言的人才。尽管英语市场是印度的最高端市场,也是印度企业都希望最先攻克的市场,但这个市场在印度整体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0%。同时,中国资本方非常缺乏印度语的人才,在与印方的合作中,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困境。

然而,以上种种挑战正在逐渐被克服。印度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商业活动正变得越来越便利。印度的中产阶级规模也在逐渐壮大,即使是3亿人的市场,也足具吸引力。与印度进行商业往来的中国人正逐渐增多,像竺道这样致力于在中印之间架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正像艾卡巴拉姆所说:“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中国人投了越来越多的项目,他们也比以前更了解印度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