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了2015年度全球国家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印度在168个被调查国家中排名第76位,而中国列在第83位。这是继2014年度之后,印度第二次在国家清廉程度上超过中国。
在透明国际组织公布的2014年全球国家清廉指数中,印度的排名从前一年的第95位上升到第85位,而中国则从前一年的第80位掉到第100位,从而使得印度第一次在该项排名中超过中国。对此,印度媒体一片欢呼。总理穆迪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50年来,透明国际组织第一次认为印度的腐败程度小于中国,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透明国际自1996年公布该指数,至今不到20年,穆迪的“50年来”一说,带有贬低前面历届印度政府的意味。)
莫迪还表示:“本届政府刚刚掌权时,所有人都不看好印度。现在,我们不仅正在赶上中国,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
自2013年习近平上台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连串的高调反腐活动。然而,中国的国家清廉指数排名始终在“高位徘徊”,表明国际观察家们对于这种“中国式的反腐”是否真有成效,始终持怀疑态度。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高调反腐并不能在制度上解决问题,而更多的是权力斗争的工具。历届中国政府都会以“反腐”为手段,来巩固执政党的政权和新领导人的地位。
不同于中国式反腐的大张旗鼓,印度的反腐显得低调而实际。穆迪政府自2014年上台后,主要在打击裙带资本、权力寻租、社会福利领域的贪污、境外黑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印度先后在电信服务和矿业开发等领域进行了极为透明的竞标活动,一反过去政府主管部门将大型项目私下承包给“关系户”企业的举措,从而杜绝了行贿受贿行为。此外,政府还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施压,拒绝向经营不善但“深谙关系学”的企业追加信贷,从而大幅减轻了“坏账泛滥”的现象。
印度的新闻和商业性综合网站Radiff.com撰文指出,由于印度政府反腐行动主要打击了商业领域的营私舞弊,使得印度本土和外资企业的高级主管们看到了政府减少市场介入、增强管理力度的信心。而透明国际组织的国家清廉指数主要是根据商业人士所作出的评定,所以,印度的排名有所上升,但这并不表示印度的腐败现象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印度的腐败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过度的管理和授权要求、复杂的税收和许可证制度、政府计划性支出项目、缺乏自由市场机制、政府机构控制的商品和服务供应商、官僚作风、缺乏对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处罚、缺乏透明法规等方面。
喀拉拉邦印度共产党(马派)秘书长约翰·马泰对记者表示:“印度的政治系统太过复杂,对政府官员有过多的保护,根本不利于对腐败现象的根治。印度的腐败更主要是政府层面的,而非商业领域的,而穆迪政府对此能做的也十分有限。”
Radiff.com的文章表示,在2014年2月的一起商业间谍案中,政府石油部门的官员将机密文件泄漏给印度的私营石油公司。案件曝光后,几名石油公司的高管被逮捕,而涉案的政府官员却逍遥法外。文章也表示,习近平可以用反腐来压制对手,但穆迪不得不考虑自己大选中的盟友党派。
2014年大选时,穆迪所属的人民党(BJP)与其他13家党派组成了民族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才得以取胜。而其中的一些盟友已经对穆迪上台后的反腐举动有所微词,甚至威胁在下届选举时退出联盟。Radiff.com的文章指出,虽然穆迪有着与习近平相同的反腐决心,但却缺少习近平手中的“利器”。中国的当权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念,先关押后审判,而印度的政治制度使得对政府官员的腐败指控从立案到判决都非常困难,一切可持续性的改进都需要司法系统和庞杂官僚系统的配合,而正是在这些系统中,腐败仍旧很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