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55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听政府的还是回家和亲人团聚?打工人两头为难


北京一处建筑工地里一个工头给打工工人发工资过年。(2021年2月6日)
北京一处建筑工地里一个工头给打工工人发工资过年。(2021年2月6日)

“不开心,不能吃到爸妈做的饭,感觉不开心,而且是好多天都不能吃到。”

老家河北邢台的“北漂”廖女士这样告诉美国之音记者。400多公里的距离,她最终选择留京,独自消化乡愁。

听政府的还是回家和亲人团聚?打工人两头为难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0:08 0:00

新春之际,中国政府因担心疫情反扑,相继出台一系列“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倡议以及严苛的返乡新冠监测政策,打碎了部分外地务工人员的回家团圆梦。

连续两年的中国农历新年被新冠病毒威胁,传染病防控专家钟南山院士日前提醒,春节会导致人流量大幅增加,应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减少自身外出。

但对于部分在外务工的打工人来说,这是一年中唯一能够回家团聚的机会。一边是政府的号召,一边是回家的车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迷茫。

33岁的杨念连(音)在北京打工,居住在京郊马驹桥小区,除夕年夜饭期间与老家通电话。他说:“每次我回家,女儿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我聊天,她跑来跑去,听我讲在北京打工的所有事情。”(2021年2月11日)
33岁的杨念连(音)在北京打工,居住在京郊马驹桥小区,除夕年夜饭期间与老家通电话。他说:“每次我回家,女儿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我聊天,她跑来跑去,听我讲在北京打工的所有事情。”(2021年2月11日)

百节年为首,春节作为中国大陆最为传统且隆重的节日,也意味着阖家团圆,辞旧岁迎新春。

但面对新冠疫情再次反扑导致的防疫压力,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等一系列非强制性政策,旨在减少这一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期间的人员流动。

行程扫码 个人隐私难保护

去年被封城政策留在武汉独自过年的钱先生现在已人在老家,与家人团聚。春运前,他便选择了不容易被取消的省内大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乡之路。

他说:“第一个是因为去年就没能够回家,希望今年能弥补一下这个遗憾。第二是因为自己从工作地到家乡属于省内流动,不属于跨省流动的界定范围。”

湖北省的防疫要求基本与中国大多数其他省市的一致,由省外低风险地区返回的,应持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于境外及高风险地区返乡的除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还需集中隔离14天。

“我已经平安顺利地从工作地武汉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但是一路上的这个扫码…”钱先生向记者描述了他“关卡重重”的回家路程,他无奈的说:“之前是扫健康码,现在变成了扫行程码。行程码的意思就是说,它需要通过一个小程序直接连到你手机的运营商,就能判断你最近几天内到过哪些地区,这个就比较精准,但精准就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

“硬核”口号宣传 有家也不敢回

今年1月,国务院便发出了鼓励人们在工作地原地休假的倡议,随后29个省份响应中共号召,倡议民众“就地过年”。

各地加大宣传力度,街道上“就地过年”的倡导横幅随处可见。“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出门等于自杀,回乡等于杀人”这种“硬核”标语层出不穷,许多网友惊呼:“这都贴出来了谁还敢动啊?”

中共各大官媒也统一口径,大力倡导“就地过年”,电视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原地过年”的好处,门户网站网易的一篇“返乡标准一再提高,打工人回家难”的刊文更是上架后秒被“和谐”。

租住在北京郊区马驹桥小区的来京打工人王海洋(音)58岁,除夕夜和留京工友们一起吃年夜饭,还和儿子视频通话。(2021年2月11日)
租住在北京郊区马驹桥小区的来京打工人王海洋(音)58岁,除夕夜和留京工友们一起吃年夜饭,还和儿子视频通话。(2021年2月11日)

核酸检测手续麻烦 回程又怕耽误工作

在宁波从事互联网行业的郝女士原本决定今年春节回家陪伴父母,但繁琐的回乡程序让她不得不放弃这一决定。

她说:“因为我有提前问过家乡那边回去的标准,他们会要求做两到三次的核酸检测,因为核酸检测的有效期比较短,过年期间来回走动又会有风险,其实只是放10天左右的假,但是核酸检测就要检测两三次。我觉得还是挺费功夫的,而且核酸检测又要去医院做,过年期间医院人也会比较多,就怕临走之前又做不上,导致耽误工作,所以就没敢回去。”

另外,作为公司领导层的郝女士又担心政策因为春节的缘故会临时改变,在家过年后不能按时回到工作地,耽误工作还成了反面教材,实在得不偿失。

她说:“过年期间风险比较大,但凡这个政策收紧了,比如说初二初三的时候跟大家说疫情加重了,导致初七返回工作地的要再隔离14天,那不就比较耽误工作了嘛,这是我非常担心的,因为在疫情的阴影下,是有可能发生的。”

原本决定与新婚丈夫一起回老家的李女士也因为过于复杂的回乡检测标准选择错峰至清明假期再回家,她说:“假期不是很长,总共也就七八天,去做核酸检测然后出结果,回家以后再做居家监测其实还挺麻烦的,不如在清明节或者下一个假期错峰出行,也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这是李女士第一次选择在异地过年,让她感到庆幸的是还有丈夫陪在身边。她说:“肯定见不到父母心理上有遗憾,因为每年我都会回家,但是今年一直到今天了还是感觉好像只是正常放假,因为没有回家放烟花,这种没有年味的感觉比较明显。”

在北京打工的杨念连(音)和他租住的京郊马驹桥小区的房东一家人一起过年。(2021年2月11日)
在北京打工的杨念连(音)和他租住的京郊马驹桥小区的房东一家人一起过年。(2021年2月11日)

上级倡导传到百姓成了“强制”

除了繁杂的疫情监测机制,让打工人们担心的还有政策落地后的“变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企员工对记者表示,政策是倡导性质的,一层一层批下来,到老百姓这里就成强制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强调,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甚至有的地方还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即使这样,从各地方政府再到公司部门领导依旧冒着“疫情管控不利会丢饭碗”的风险,导致中共强调的非强制性政策落实到基层就变了味道。

这名国企员工说:“现在从集团到部门实行‘谁签字谁负责’政策,批准员工回乡过年的文件领导们都不敢签,部分企业部门以上领导都被直接要求要留在工作地带头就地过年。”

廖女士也这样对记者说:“据我了解,某些单位领导不会签这个字。”

她随即隐晦的说:“不是很提倡回去过年,他不会特别强硬的不给你签字,但是他不是很愿意,你能明白吗?”

另外,中共各大官媒大肆报道,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为相应“就地过年”号召,采取引导和补贴式的“留人”政策,例如分发就地过年费、核酸检测报销等等。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5人中只有李女士所在的单位承诺发放就地过年费,但至今并没有兑现,至于核酸检测费用报销更是闻所未闻。

运输业受重创 年味儿变了味

中国多个门户网站还刊登了有关“就地过年”倡议的调研报告,称有超过70%的异地就业人员支持“就地过年”政策。多数网友对此持质疑态度,网友“月照花林”在报告下面留言调侃说:“采访了4个人,领导3个,秘书1个,3个领导表示不回家,秘书没吭声!”

据中国卫健委的2月9日通报,中国当日新增病例14例且均为境外输入。表面上看,新冠病毒在中国内地已经逐步淡出民众的日常生活,但当局依旧将春节假期返乡人群视为潜在威胁。

这让不少民众产生疑问,老百姓做出这么多牺牲,新冠病毒到底控制没控制住?

春节前夕一名乘客在北京南站候车室等车。(2021年2月10日)
春节前夕一名乘客在北京南站候车室等车。(2021年2月10日)

另外,“就地过年”倡议对中国运输业打击巨大,今年春运自1月28日拉开序幕,中国民航预计运送旅客数量在春运首日较往年相比减少七成,铁路方面下降六成,客流量较去年相比还减少两成。

民航取消的班次较往年相比就高达50%,部分计划返乡的民众买了票突然就会被取消,于是便在改签取消再改签的循环中被迫“就地过年”。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匿名反应以中国电商平台拼多多为首的部分企业,光明正大“剥削”员工,承诺的过年费自食其言,“就地过年”秒变“就地加班”。网友唏嘘:“本来已经变味的过年彻底馊了!”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全球驾车撞人恶性事件频发 折射出哪些问题?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2:1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