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
美籍华裔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和妻子一起创办的《我唱北京》项目已经让数十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年轻歌唱家受益,2011年和2012年夏天,田浩江带着他们去北京参加5个星期的培训,学习用中文演唱中国原创的歌剧和其他歌曲。
2月的一个周六,纽约林肯中心的爱丽丝·塔利音乐厅内,一群年轻歌唱家正在为当晚的表演做准备,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主要是美国。他们排练的曲目中有西方的经典歌剧,但更多的是来自中国的音乐。
他们都是《我唱北京》(I Sing Beijing)项目的受益者。通过这个项目,西方青年声乐家学习用中文演唱中国现代歌剧和艺术歌曲。《我唱北京》项目的创办人是美籍华裔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
布赖恩·沃尔斯托姆:田老师是个好领导。
梅根·皮瑟诺:田老师还有其他每一个人都很好。
田浩江:这个想法其实断断续续也经过了几年的过程,因为我唱歌剧也很忙,所以呢一直到前年,这个计划也就真正开始实施了。
经过三轮筛选以后,20名经过严格古典歌剧演唱训练的年轻音乐家从300多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田浩江:我们选的就是第一要求声音一定要好,另外就是在语言的感觉上一定要好,另外就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真的很有兴趣的。
2011年夏天,田浩江带着他们到北京参加了5个星期的培训。
安东尼·卡尼尔:我们到了以后立即开始学习,主要是学习那些作品中涉及到的中文发音,专门有老师来教这个。曲调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们的专业就是唱歌,但我从来没有说过中文。
托马斯·格兰:我叫托马斯,我来自加拿大。我是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我唱歌剧。
2012年这个项目顺利延续,又有20名年轻音乐家获选。
似乎没人在意可能遭遇的空气污染。
梅根·皮瑟诺:没有,我脑子里没有想过这件事情。我有几个朋友头一年去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项目,他们建议我也来。
从曲目看,田浩江提供给学员提供的教学中仍然包括经典歌剧的唱段,当然更主要的目的还是练习中国曲目。每一个人都已经掌握拿手好戏。
安东尼·卡尼尔:wo xiang yi duo xue hua.
布赖恩·沃尔斯托姆: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梅根·皮瑟诺:年轻的朋友们,还有field of hope, wo men de jia xiang.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曾经以唱这首歌出名。
梅根·皮瑟诺:是的,我听说过,我知道。
托马斯·格兰:穿林海,过雪原。
托马斯的京剧曾经参加了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林肯中心的演出是《我唱北京》项目的美国首演。
田浩江:因为这个项目很贵,因为我们请的这个专家都是大都会歌剧院啦。我想如果真正是连训练带演出,至少每年的经费要30、40万美金,那么这个钱我们要去筹,我们要去筹款,从中国和这边两方面筹款,那么这个也很难。
以向世界其他国家推广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为职责的中国国家汉办即孔子学院总部是项目的主办者和出资方之一。
田浩江:对我来说,我还没有直接碰到负面的意见。我们这个项目是汉办的一个非常特别的项目,它并不是一个孔子学院。
学习过程中会不会涉及到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关的材料呢?
安东尼·卡尼尔:没有,不会。
当晚的曲目中包括歌剧《原野》和《李白》的选段、《黄河大合唱》中的部分曲目,还有中国民歌和改革开放之初的流行歌曲。
田浩江:中国曲目我们跨的历史是从40年代,上个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等于我们给大家展开了一个声乐历史的画卷,中国。
从1991年首次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到现在,田浩江已经成为在西方歌剧界发展最成功的华裔歌唱家之一。当初他刚刚踏入美国歌剧界的时候,需要专门跟随语言老师学习西方语言。
田浩江:我们这一代歌唱家就是这样,觉得歌剧就是要到西方,而且就是要用西方的语言,英文、法文、德文来演唱西方的歌剧。
从年轻的时候学习用西方语言演唱到如今带着西方年轻人学习用中文演唱,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
田浩江:一定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循环。而且作为世界来说,也在循环,尤其是文化。
从美国目前的情况看,歌剧的观众群体相对老化,市场前景面临挑战。学员们认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歌剧市场对这个西方古典艺术样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我唱北京》项目算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布赖恩·沃尔斯托姆:我认为这个项目的目的和主要的焦点在于定义中文为一种可行的歌剧语言,就跟其他的歌剧语言一样。开始的时候是一种实验,但我们已经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安东尼·卡尼尔:你知道欧洲已经拥有了歌剧几百年,未来我们有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可以进到世界的另外一个部分去表演。
林肯中心的表演结束以后,《我唱北京》还将去美国的几个大学巡演。尽管面临种种挑战,田浩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继续下去。
田浩江:如果顺利进行会很好,如果不顺利我们也会进行,因为我想跟我的人生经历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每一部可能都会有问题,每一步可能都有未知数,但是我想对我来说如果你觉得它值得,你觉得它有价值,你觉得它可以做,你怎么也要坚持往下走。
2月的一个周六,纽约林肯中心的爱丽丝·塔利音乐厅内,一群年轻歌唱家正在为当晚的表演做准备,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主要是美国。他们排练的曲目中有西方的经典歌剧,但更多的是来自中国的音乐。
他们都是《我唱北京》(I Sing Beijing)项目的受益者。通过这个项目,西方青年声乐家学习用中文演唱中国现代歌剧和艺术歌曲。《我唱北京》项目的创办人是美籍华裔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
布赖恩·沃尔斯托姆:田老师是个好领导。
梅根·皮瑟诺:田老师还有其他每一个人都很好。
田浩江:这个想法其实断断续续也经过了几年的过程,因为我唱歌剧也很忙,所以呢一直到前年,这个计划也就真正开始实施了。
经过三轮筛选以后,20名经过严格古典歌剧演唱训练的年轻音乐家从300多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田浩江:我们选的就是第一要求声音一定要好,另外就是在语言的感觉上一定要好,另外就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真的很有兴趣的。
2011年夏天,田浩江带着他们到北京参加了5个星期的培训。
安东尼·卡尼尔:我们到了以后立即开始学习,主要是学习那些作品中涉及到的中文发音,专门有老师来教这个。曲调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们的专业就是唱歌,但我从来没有说过中文。
托马斯·格兰:我叫托马斯,我来自加拿大。我是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我唱歌剧。
2012年这个项目顺利延续,又有20名年轻音乐家获选。
似乎没人在意可能遭遇的空气污染。
梅根·皮瑟诺:没有,我脑子里没有想过这件事情。我有几个朋友头一年去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项目,他们建议我也来。
从曲目看,田浩江提供给学员提供的教学中仍然包括经典歌剧的唱段,当然更主要的目的还是练习中国曲目。每一个人都已经掌握拿手好戏。
安东尼·卡尼尔:wo xiang yi duo xue hua.
布赖恩·沃尔斯托姆: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梅根·皮瑟诺:年轻的朋友们,还有field of hope, wo men de jia xiang.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曾经以唱这首歌出名。
梅根·皮瑟诺:是的,我听说过,我知道。
托马斯·格兰:穿林海,过雪原。
托马斯的京剧曾经参加了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林肯中心的演出是《我唱北京》项目的美国首演。
田浩江:因为这个项目很贵,因为我们请的这个专家都是大都会歌剧院啦。我想如果真正是连训练带演出,至少每年的经费要30、40万美金,那么这个钱我们要去筹,我们要去筹款,从中国和这边两方面筹款,那么这个也很难。
以向世界其他国家推广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为职责的中国国家汉办即孔子学院总部是项目的主办者和出资方之一。
田浩江:对我来说,我还没有直接碰到负面的意见。我们这个项目是汉办的一个非常特别的项目,它并不是一个孔子学院。
学习过程中会不会涉及到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关的材料呢?
安东尼·卡尼尔:没有,不会。
当晚的曲目中包括歌剧《原野》和《李白》的选段、《黄河大合唱》中的部分曲目,还有中国民歌和改革开放之初的流行歌曲。
田浩江:中国曲目我们跨的历史是从40年代,上个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等于我们给大家展开了一个声乐历史的画卷,中国。
从1991年首次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到现在,田浩江已经成为在西方歌剧界发展最成功的华裔歌唱家之一。当初他刚刚踏入美国歌剧界的时候,需要专门跟随语言老师学习西方语言。
田浩江:我们这一代歌唱家就是这样,觉得歌剧就是要到西方,而且就是要用西方的语言,英文、法文、德文来演唱西方的歌剧。
从年轻的时候学习用西方语言演唱到如今带着西方年轻人学习用中文演唱,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
田浩江:一定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循环。而且作为世界来说,也在循环,尤其是文化。
从美国目前的情况看,歌剧的观众群体相对老化,市场前景面临挑战。学员们认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歌剧市场对这个西方古典艺术样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我唱北京》项目算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布赖恩·沃尔斯托姆:我认为这个项目的目的和主要的焦点在于定义中文为一种可行的歌剧语言,就跟其他的歌剧语言一样。开始的时候是一种实验,但我们已经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安东尼·卡尼尔:你知道欧洲已经拥有了歌剧几百年,未来我们有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可以进到世界的另外一个部分去表演。
林肯中心的表演结束以后,《我唱北京》还将去美国的几个大学巡演。尽管面临种种挑战,田浩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继续下去。
田浩江:如果顺利进行会很好,如果不顺利我们也会进行,因为我想跟我的人生经历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每一部可能都会有问题,每一步可能都有未知数,但是我想对我来说如果你觉得它值得,你觉得它有价值,你觉得它可以做,你怎么也要坚持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