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出限制稀土出口到美国消息,令日本内外都想起2010年中国曾用此手段制裁日本,来报复日本与中国争夺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主权的纠纷。经济界最大报纸《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国限制对美国出口稀土的话,有可能会令国际稀土价格上升等余波扩大到日本”。除此之外,日本官民都显得很淡定。
“中国打错算盘”
9年前对中国从限制到断绝稀土出口日本的举措,日本传媒、舆论曾经十分惶恐,却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反感。内阁府2010年尾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表明:被访者对中国“感觉不到亲近”的意见从2009年中日在尖阁诸岛附近发生撞船纠纷后的58.5%,骤升到77.8%。
但2012年以来,日媒、舆论异口同声地称“中国用稀土‘杀手锏’报复日本是打错了算盘”。因为中国的制裁不仅有效地激发了日本摆脱中国稀土的能力,而且令稀土价格下跌几成,以至于中国约300家生产稀土的企业中,2012年有近70家工厂不同程度地减产、停产。
此外,2012年日美和欧盟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违反世贸规定;2013年世贸认同日美欧的意见并劝告中国改正,但中国坚持驳诉;2014年8月世贸确认中国败诉。
2014年中国稀土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曾公开了对18家重点稀土企业的调查结果,称中国稀土业首次转盈为亏,收入比2013年减少21%。
2015年中国政府为了加强稀土出口竞争力,合并了五矿集团、中国铝业、赣州稀土、厦门钨业等6家稀土企业,同时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废除稀土出口税。日本《产经新闻》当时形容:“中国最终举起了(投降的)白旗”。2015年后中国以贱卖手段再恢复国际稀土市场主流地位,2017年约占8成,而对日本的出口限制更早就不了了之。
日本多管齐下
在2010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日本时,日本进口的中国稀土占总进口量的9成。在一般认定112种稀土所含的化学元素中,日本主要需求含47种元素的31种矿物质来提炼稀有金属,生产磁石、触媒、燃料电池等,用于制造汽车、手机、相机、家电、核电、日光灯管等。
前《日刊工业新闻》论说委员山本行雄说:“邓小平(前中国领导人)1992年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此后中国稀土的政治色彩趋强。中国再用廉价劳力维持廉价稀土,迫使其它生产国撤退,令中国稀土占世界市场9成,而奠下战略物质地位”。
他说,生产高科技产品不可欠缺的稀土也是日本的生命线,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促进日本产品质量飞跃性提升,依赖最大的就是稀土里含有的能制造轻薄短小产品的稀有金属。
中国限制对日出口后,日本一方面暂用当时充足的库存,一方面探寻澳大利亚、美国、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稀土来分散风险。到2015年为止,日本从中国以外国家进口的稀土占进口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稀土占48%。
2011年国际稀土市场价格狂飙,更刺激了在日本官民中已迅速展开的节能技术研究,包括研制稀有金属代替品、减少用量、回收再用等。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与经济产业省合作推动,经产省2011年度拨款85亿日元(约7800万美元)作为支援开发节省、脱离稀土的设计开发、实验研究和评价性能与安全的费用,促使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立制作、日本电产、昭和电工、信越化工、名古屋大学等大大小小日企、机构成功开发的代替品或节省、回收技术像雨后春笋般诞生。2011年日本进口稀土量约2.3万吨,低于2010年约2.8万吨进口量、2012年进口量更降至不到1.4万吨,稀土进口额也从2011年的2000亿日元(约18亿美元)降至2012年约650亿日元(约6亿美元)。
发现巨大资源
2010年日企摆脱依赖中国稀土、逃避中国政治风险的意识,也间接地加快了日企离开中国、到东南亚投资的速度。例如昭和电工就到越南投资建设回收稀有金属的工厂,最终目标是年产800万吨。
近年日本提升了探测海底的技术,2011年发现太平洋近海10至70米厚的稀土泥,比中国稀土矿浓度高2至5倍;2013年又在东中国海的南鸟岛附近海底发现高于中国稀土矿浓度20倍的稀土泥。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海洋国,迄今发现的海底400至600米的稀土泥,据称可供日本千年需求。日本政府试算,开采海底千米以下的资源成本高于利益,但500米前后的海底资源即使用现有技术仍有利可图。只是2012年后稀土廉价,至今没迹象显示日本准备开采这一危及环保的资源。
对中国准备再用稀土“杀手锏”制裁美国的动向,日本的稀土贸易商称,没发现日企囤积稀土的动向。《日本经济新闻》5月29日委婉地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举措,对中国也是危险很大的双刃剑,这是个已有的历史故事”。
美国需求的稀土成分也许与日本不同,日本也没报道美国目前有多少对抗中国稀土制裁的能力。但美国有日本这个成功对抗了中国稀土的同盟国先例,在现在日本民意对美国空前好感的时代、在日美正举行贸易谈判中,协助美国企业摆脱依赖中国稀土,既是可谈的新条件,还可能存在新商机,日本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