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3月26日即将举行第五届特首选举。由于港府2015年提出的政改方案被立法会否决,今届特首选举仍然由接近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负责提名候选人以及投票选出特首。今年首次出现曾俊华及林郑月娥的“两司之争”,加上退休法官胡国兴、前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以及民主派的梁国雄宣布参与民间提名选特首,竞争形势显然是历届最激烈、最复杂的。
距离3月26日第五届香港特首选举还有倒数44日。近年来香港发生不少社会运动“争取真普选”。在2013年发生“和平占领中环运动”之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8月31日公布有关香港特首选举的“8-31决定”限制提名委员会及特首候选人的产生方法,引发全港大专及中学生罢课,以及长达79日的雨伞运动。
沿用1,200人小圈子选特首
雨伞运动后,港府根据“8-31决定”提出2017年普选特首的政改方案,2015年6月被立法会否决。今届特首选举沿用上届2012年的方式,由接近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负责提名候选人并投票选出每届任期5年的特首。
今届选委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情况。青年新政前立法会议员梁颂恒及游蕙祯,去年底因宣誓风波,引发中国人大释法,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取消议员资格,加上有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与港区中国人大身分重迭,令当然委员议席减少5人,导致今届选委最多只有1,194人,不足1,200人。
特首选委会的成员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来自4大界别,38个界别分组,代表不同行业、专业、劳工、社会服务团体及区域组织。立法会议员以及港区中国人大代表,都是选委会的当然委员。
民主派在去年12月的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中赢得接近300个议席,加上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民主派在特首选委会中由2012年的205席,大增至325席以上,足够提名两名特首候选人“入闸”。
首次出现“两司”之争
为期两星期的特首候选人提名期将于下星期二(2月14日)开始,到3月1日结束。要成为特选候选人,就必须获得至少150名选举委员提名,即选委会总人数的八分之一。不设提名人数上限,每名选委只可提名一位候选人。不能出现多于8位候选人的情况。
现任特首梁振英去年12月宣布因家庭问题不竞选连任。今届特首选举首次出现“两司之争”,即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以及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之争。两人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先后辞职参选特首。再加上去年10月底率先宣布参选的退休法官胡国兴,以及去年12月宣布参选的新民党主席、现任立法会议员、前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建制派出现4名参选人竞争的局面。选战形势属历届最激烈、最复杂。
梁国雄争民间提名选特首
为了凸显特首小圈子选举的荒谬,并向北京反映香港人的民意,占中发起人戴耀廷与香港民间团体组成的公民联合行动,委托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及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发起“2017特首选举民间投票”。
民主派的社民连立法会议员梁国雄2月8日正式宣布参与“2017特首民投”的民间提名。他若能在2月22日争取到接近3万8千个公民提名,就会正式参选特首。
梁国雄表示,4名热门参选人都没有提出反对“8-31决定”以及《基本法》23条立法,不能够代表民主派的声音;民主派选委不应该支持他们。
2017特首民间投票截止香港时间2月10日凌晨零时,有12,501人参与提名,曾俊华以7,005票领先,梁国雄以接近3,400票排第二,胡国兴以1,802票排第三,林郑月娥及叶刘淑仪分别取得109及75票。
郑宇硕指北京干预
多家香港传媒最近报道说,中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与政治局委员孙春兰南下深圳会见选委,传达北京支持林郑月娥。
民主动力创会召集人郑宇硕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北京介入香港特首选举很深;北京的部署明显是支持一名候选人,并希望该候选人以压倒性姿态当选。
郑宇硕认为北京不会太顾虑香港的民意。他说:“我觉得北京最重要的考虑,第一就是选举不要有意外,不要出现它预料不到的结果,不能够给民主运动扮演任何“造王者”的角色来发挥任何重大的影响力。这个是北京最最重要的考虑。”
今届特首选举由接近1,200名选委以不记名投票,即“暗票”的方式进行。候选人要胜出,就必须取得超过全体选委中的过半数,即601张票有效票。如果在第一轮轮投票中没有候选人取得过半有效票,将会淘汰最低票数的候选人,进入下一轮投票。如果在剩下只有两名候选人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候选人取得过半有效票,就将会视为“流选”。那么,整个选举将会由提名期起开始重新进行一次,并于6个星期后,即5月7日重新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