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也是一国两制、50年不变走到一半。有香港摄影师最近举办摄影展,展出多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交接前后的历史照片,把这个重要的政权过度交替历史时刻、改朝换代的社会风貎,用影像纪录。有参观摄影展的年轻市民表示,看到有关英女皇以及曾灶财街头墨宝等历史照片,认为是香港的文化遗产,希望保留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的特色。
香港艺术家朱迅身兼摄影师、短片导演,亦曾经担任摄影记者。 1993年香港主权移交前,随家人移民加拿大,几年后1996年12月主权移交半年前,朱迅只身回流香港,以影像纪录这个重要的政权过度交替历史时刻,以及改朝换代的社会风貎。
香港1997摄影展纪录改朝换代风貎
朱迅最近在香港举辧《HK1997》摄影展,展出20多幅照片以及两个录像作品,回顾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交接前后的历史时刻,纪录香港消失中的人、事、物。
朱迅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今次展出的作品全部都是有故事的,希望参观者透过影像的力量,诠释1997在香港的历史意义,他认为这一年香港主权移交、管治权力核心的转变,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有的,所以他特意由加拿大回到香港,拍摄照片及制作纪录片。
朱迅说:“1997就是香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它是一个分水岭,它有6个月是英殖的殖民地、英国殖民地,有6个月是一个特区,这个已经是一个很特别的结构,在一个定义上是有趣的,而在世界历史里面,都是罕有的、这种回归,由一个外国人去到一个中国人,或者你叫香港人的一个转变,即是在那个‘治’、管治的权力核心转变,是一个‘得意’(有趣)或者罕有的一种现象。”
观众印象深刻作品反映过渡期社会心态
朱迅表示,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照片,是一对香港及外籍小姊妹,大家穿上不同时期的香港旗衣服,无论是色彩的对比、两个小妹妹的表情,都反映出当年1997主权过渡的社会面貎及心态。
朱迅说:“她们其实衣服图案已经是一支(香港)旗,颜色上已经很‘抢眼’的,但是在表情上其中一个外国那个妹妹就好像很伤心,我自己估计她是应该要离开香港,就好像当时其实有个‘97大限’,很多外国人都要离开香港的,因为那个主权的转变或者一些他们家庭的考虑,所以这张相本身我会觉得比较有关注点,以及颜色上譬如一红一蓝,一个特区(旗)是红色,一个英殖旗主色是蓝色,我会觉得这张是比较代表有关过渡的一种心态。”
朱迅表示,照片中的香港及外籍小女孩身贴身搭着肩膀走路,黑头发黄皮肤的香港小妹妹,穿上港英时期蓝色主调的香港旗,金头发白皮肤身高较高的外籍小妹妹,身穿红色的香港特区旗,也有一种身份互换的象征。
50年不变走到一半以影像回顾展望
朱迅表示,今年是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也是一国两制、50年不变走到一半,他希望以影像对一国两制作一个中期回顾与展望。
朱迅说:“什么叫做50年不变呢﹖很多人都以为是口讲而已,其实这个是《基本法》第5条、是一条法律来的,但是好了我们现在(主权移交)25年,是一个时候中期报告都有吧外面,也都要检讨,我用所谓影像去回顾自己以及香港,因为说真的,一个人去做一个Project(计划),做了这么多年,譬如一个艺术的计划或者摄影计划都比较长,所以我觉得有需要做一个回顾。”
25年来特色建筑不断消失
记者问及,朱迅从加拿大返回香港25年,如果从这个摄影计划去回顾香港过去25年的变化,最大的分别是什么﹖
朱迅回应表示,可以分开影像上以及香港实际上的变化两个层面去观察,影像上的变化可以看到,1997年的香港街上有很多外国人,现在的香港外国人少了很多,另外,1997年的香港仍保留很多5、60年代有特色的建筑物,但现在很多建筑物已经被拆卸重建,他在1997年特别拍摄了两个在当年被重建及拆卸的香港重要地标,包括“雀仔(小鸟)街”以及荔园游乐场,他认为香港过去25年就是很多东西不断消失,变得愈来愈陌生。
朱迅说:“一个就是荔园、一个就是旧的‘雀仔(小鸟)街’,它们都是在97年消失的,这些属于香港人的地方都消失了,你会见到好多东西都好像这25年就是好多东西不断消失,好像愈来愈陌生,亦都有一群人是移民了,突然间有些不知什么的法律,凌驾在香港的传统核心价值、那种观念上,所以这些所有的转变,是相当难适应的,对在这里成长的人来讲。”
记录荔园香港人的梦
朱迅表示,荔园及“雀仔(小鸟)街”都是香港人不会磨灭的回忆,尤其荔园是一个包罗万有的乐园,有摩天轮、踫踫车,已故乐坛天后梅艳芳小时候也在这里唱歌,同时有一个仿中代古色建筑的‘宋城’(主题公园),揉合了古今繁华的特色,他形容荔园就是香港人的梦。
朱迅说:“套用了古今繁华、即是宋朝那种盛世给香港人,(荔园)里面也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很有趣的,跟着同一时间也有一个很大的动物园,有大象、长颈鹿,即是珍禽异兽都有,所以里面很奇怪的,还有梅艳芳在这里唱歌,譬如我这里有一幅相(片)是恐龙,这些是荔园的icon(标志)来的,所以我会觉得其实荔园就是香港人的梦。”
长洲太平清醮对主权移交创意与想像
展览中另一张较有文化冲击的照片,是朱迅拍摄1997年长洲太平清醮,一个小女孩戴上墨镜,装扮成即将在当年7月1日凌晨进驻香港的解放军,朱迅认为,长洲太平清醮飘色活动充满创意,也带有讽刺时弊的元素,能够反映当年香港市民对主权移交的不同层面,充满创意与想像。
朱迅说:“因为他们要想尽一切讽刺时弊的造型,当时长洲的太平清醮就有一个解放军的装扮,有彭定康The Last Governor(末代港督)的装扮,有捧着《基本法》的小妹妹,亦都有一些驾船或者中华白海豚的造型,所以是充满着97回归那种意象,即是充满一个想像的活动来的,所以我觉得是很好看的。”
坚持25年的摄影计划找到属于香港的价值
至于为何有关香港主权移交的摄影计划,坚持25年都没有放弃﹖朱迅强调,不坚持是做不到的,他在拍摄的计划以及过程中,找到很多属于他自己以及香港的价值,从中亦对香港的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朱迅说:“其实在拍摄的计划以及过程,你会找到很多东西的,你会找到你自己的价值、香港的价值,你会更熟悉香港一些历史,或者听到很多香港人的故事,即是在当中你会有得着,即是不只是纯粹我去拍下它这样就算,其实不是的,其实你投资了这么多时间、‘心机(血)’,其实你需要communication(沟通)、你需要去research(做资料搜集),很多事情的,你所得的可能是影像、故事、历史的一些东西。”
进行访问当天距离星期五(7月1日)主权移交25周年纪念日,只有倒数两星期左右,但是社会上的气氛相当冷淡,朱迅这个《HK1997》摄影展是民间极少数的同类展览活动,有可能是唯一一个,官方的庆祝及展览活动也不多,朱迅对这个现象都感到相当奇怪,估计可能与疫情及移民潮有关。
朱迅说:“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大家是不是已经再没有心情呢﹖或者一来疫情吧,有一群人可能要移民、或者怎样,经济不景有些人没有工作,即是很多原因,令到大家可能没什么心情,暂时都是见到一些官方活动,而官方活动都好像不是太高调,所以媒体其实应该做,但又好像不是太足(够),即是这个讯息不够广泛,我觉得香港人、即是每一个香港人是时候去自己看一看,即是50年不变的一半,其实真的要去检讨。”
参观者掀起旧记忆亦要学习适应变化
与丈夫带同十多岁女儿参观展览,化名陈太太的市民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她已经年过半百,看到这些照片掀起一些回忆,也希望让97年后出生的女儿,有机会认识1997年的香港。
陈太太表示,香港主权移交25年一定有很多变化,而变化也是必然的,香港人在变化当中要学习如何适应。
陈太太说:“当然一定有变,因为其实一个主权是会影响整个administration (行政机关),变是应该有的,是啊,这样我们要去学习,在变(化)里面有些什么要去适应吧。”
记者问:“觉得最需要适应的是什么﹖”
陈太太说:“其实天天都在变,哈哈哈,所以都没什么可以提供到。”
年青人盼保留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特色
现年24岁从事金融业的李先生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在展览中看到香港25年前的影像,觉得与现在变化很大,街上已经很少见到英国国旗,可能只有在酒吧才会见到。
李先生又表示,看到有关英女皇以及曾灶财街头墨宝等历史照片,认为是香港的文化遗产,希望保留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的特色。
李先生说:“我觉得这是一些,即是不是叫做殖民地的东西,我觉得是叫做文化遗产,我是觉得不需要去弄走这些以前的东西,我觉得香港要吸引那些旅客的话,是需要这些中西融合的东西,我是觉得可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