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今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27周年纪念日期间,表示在他过往两年任期领导之下,香港政府致力加强管治、振兴经济、忧市民所忧和建构和谐稳定社会,展望将来的方向则是全力促进经济发展,为香港市民提升生活质素。
观察人士指出,李家超言下之意是认为目前社会已经足够和谐稳定,所以可以全力“拚经济”。不过对于香港各界市民来说,这些只属一片空话,有市民甚至“呼吁”特首和香港政府甚么也不做会更好。
出身于警务员系统的李家超,在2022年7月1日开始成为香港特首。当时港版国安法已经执行两年,大部分反对派人士已被囚或离开香港,六四烛光晚会及七一游行等公开群众活动已不复见。在此背景下,李家超上任后增设18区“关爱队”加强地区控制,更在今年三月终于完成扰攘超过二十年的《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令香港进入前所未有的所谓“和谐社会”局面。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认为,香港政府认为近年完成“23条立法”和设立港版国安法,令政府对香港的国家安全足以构成信心。不过前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对李家超的说法提出质疑,他认为若政府真的认为社会已经很稳定,为何在“六四”和“七一”等所谓“敏感日子”,要如临大敌般派出大量武装警员在闹市戒备,甚至在街上有人举白纸也要被查问呢﹖
拚经济皆因经济确实低迷
李家超强调往后香港的发展重心是经济,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近年香港的经济状况愈来愈差。受中美贸易战、香港社会形势变化及经营成本高昂等多方面影响,香港经济状态陷入困境,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屡创新高。
世邦魏理仕在今月最新发表的《2024年上半年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观点》显示,第二季甲级写字楼总空置面积达约1,500万平方呎,空置率从第一季的16%增至第二季的16.9%新高。
报告亦指出虽然目前核心区店铺租金已经较2019年高峰时下跌约30%,但上半年累计录得3.7%升幅。另一方面,在刚公布的六月份香港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进一步下滑,录得48.2,是连续3个月低于50,也是2022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
对于目前的香港经济困局,香港政府却似乎还没有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反而高调组织“庙街夜缤纷”等各种“日夜都缤纷”运动,并在政府总部“门常开”以外举办的“发光蛋”等活动,意图振兴旅游业。可惜这一切不仅对经济发展没显著成效,反而因为外观不佳成为市民甚至国际笑柄。例如近期在中环海滨区举行的“SummerFest中环夏志”户外活动,摆放英国巨石阵和复活岛摩艾石像等5个人工智能设计的充气摆设,不仅被市民认为是不吉利,甚至被国际知名AI艺术家批评非常丑陋并要求停止展览。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近年的施政措施造成扰民,甚至因此影响经济发展,“垃圾征费”争议是近年最明显的例子。李兆波对此表示:“香港政府近年有不少政府忽略经济方面因素,例如垃圾征费、国安法实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零容忍政策,及疫情期间取消对外航班等。”
政府施政失误无法予人信心
香港政府对于社会及经济问题未能对症下药,反而因为垃圾征费等多项措施扰民,令香港市民普遍对政府失去信心。钟剑华坦言目前香港政府毫无号召力,他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不能震臂一呼叫人响应,无论做什么都只会事倍功半。例如政府希望鼓励消费刺激经济,但市民全都把钱存下来,宁愿留在长假期到日本或台湾呼吸新鲜空气。政府呼吁人们留港消费、支持饮食业,大家却继续不理会。政府呼吁人们投票,人们又不理会。这政府是没有任何号召力,一个无号召力的政府是做什么都不能。”
日本政府观光局的数据显示,于今年3月有23.1万香港旅客到访日本,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9.7%。而且香港旅客在今年首季在日本共消费约78.14亿港元,人均消费达12,530港元。台湾交通部数据则显示,香港及澳门在今年首季入境台湾的人次达32.1万。
在香港闹市区经营玩具店的郑先生,在2021年疫情期间跟朋友创业,反而在疫情期间有可观获利,甚至在短期内开设分店。可是自从疫情结束并恢复对外通关后,香港人大举选择外游甚至移居海外,令郑先生的玩具店生意大不如前,部分日子的收入甚至连薪金都不够付。加上香港政府早前闹出垃圾征费风波,令郑先生对政府的不满升温。
郑先生告诉美国之音:“我希望李家超别搅这么多事,别搅什么垃圾征费、24小时通关,做些事留住香港人。香港商家和员工已经很惨了,再搅下去香港只会塌掉。所以政府别搅那么多,放任小商户自己发展就可以,因为香港人最擅长是自救。”
不过钟剑华也认为要香港政府“无为而治”也不是良策,他说:“医疗改革等政策必须政府带头做起,香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不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你要他们做,他们又没能力做,他们更没有号召力要求他人跟着做,所以目前的情况是一个死结。”
因此,钟剑华坦言由于政府无法推动真正刺激经济的措施,也无法解决问题,所以香港唯有等待租金、员工薪酬等营运成本大幅下调至“合理水平”,香港经济才具备足够诱因让外商“回心转意”,令经济再次复苏。
不过大部分香港人将在这过程中受痛楚,而且看不到什么时候才可以下调至“合理水平”,所以对香港经济前景更感悲观。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