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9:27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何清涟:习近平伦敦行带来的虚实话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英国首相卡梅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英国首相卡梅伦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话说这次习近平访英,因为接待规格高,包括王室宴请、坐金马车参观白金汉宫等,一些舆论认为,仿佛习近平沾了天大的便宜。其实,英国接待规格并不高于美国,只因美国的迎宾蛋糕里有“咯牙”的东西,比如习不想听到的网络黑客、南海话题、中国人权等等,而英国的迎宾蛋糕甜香四溢,宾主尽欢。

英国备受的各种指责,可分为虚实两类,一类是英国确实应该领受的,一类则是批评者虚拟的。

真实话题:英中外交以经济利益优先

各种评论当中,有些建立在一个假设上:中英两国的热络此时才开始,是习近平受到白宫冷遇,到英国得到找补;而英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谈人权,抛弃传统盟友美国,向中国弯腰示好叩头,完全丧失了贵族风范。

批评不能说不对。但与事实有差异。一是英国与中国的热络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原因是英国在2008年之后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英国从银行到企业纷纷陷入前所未有的冲击,寻求破产保护、倒闭甚至清算的百年老店或巨型连锁店为数不少。英国头上两大块乌云聚集:一是就业不足,2011年英国失业人数上升至257万,失业率高达8.1%,创下自1994年秋天以来最高峰值。自从与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关系以来,英国经济增速上升,失业率下降,2014年年中失业率曾降到6.1%。二是福利系统受到极大压力。英国自1948年建成全民医保系统以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构建了从摇篮到坟墓全保障的福利国家。2008年之后不得不降低福利,推迟国民的退休年龄,2014年公布的新方案,预定每年推迟6个月,到2040年达成69岁退休,被称为世界上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

财务大臣奥斯本曾亲去中国,欢迎中国到英国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英投资约8.4亿美金,2014年底已增长到124亿美金,增长15倍,进入中国海外投资接受国的前十名,超过中国对德法两国投资总和。英国对中国的投资大概是185亿左右。现在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与欧洲主要伙伴贸易额同比都是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中英双边贸易额为580亿美元,基本保持稳定。

以上数据及中英经济关系发展轨迹证明,英国不是在习近平被美国冷落之后钻空子结纳北京,而是蓄谋已久。但英国并非是在中国“订单外交“攻势下第一个软化姿态的国家。习近平此次访英带去的400亿美元订单,其额度小于胡锦涛2010年访美带去的450亿美元。那一年法国也得到胡锦涛带去的200多亿巨额订单。美国虽然并未因此放弃批评中国的人权,但政界的亲北京力量一直很强大。法国确实看在”大订单“的面子上,在人权问题上收声。

虚拟话题:英国放弃了人权等道义责任

这次习近平访英,英中会谈重心就是经济合作,人权话题被放置非常次要的位置,更像是应付舆论的象征性程序。因此舆论一片指责:英国放弃了人权等道义责任。

这其实是一个虚拟话题。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就以商立国,最善于发现机会并拓展商机。《大宪章》之缘起,就是为了纳税这一个金钱话题,“无代表不纳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由此奠基。《国富论》及现代经济学、《人口原理》均产生于英国而非其他国家,自有文化渊源。

中国知识人大都会背诵“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却只有少数人知道此话出自19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Lord Palmerston):“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Britain has no permanent friends, nor permanent enemies. She ha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此话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精神。二战之后,因为人权宣言诞生,美国等高扬国际道义大旗,英国不再公开张扬这一功利主义外交主张,但在处理中东、非洲事务中仍然秉持这一主张,如今处理英中关系同样如此。除了2008年见达赖喇嘛那一次行动之外,很少见到英国愿意触碰人权、民族等类议题。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英国基本没有过因为承担人权、道义责任而放弃经济利益的时候,这种批评其实是个虚拟话题。在这方面,英国不像美国,因为要承担“世界警察”这一重大责任,为世界提供秩序这一国际公共品,张扬道义是其必须。

虚假话题:英国已经衰落,贵族精神也陷入衰败,拥抱极权者,玩火玩大了。

说这是虚假话题,是因为二战之后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就是落日余晖,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后,大英帝国的衰落已无可挽回;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自身的政治智慧,加上知识技术传承的老本,虽然身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重负,一直是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坚定盟友关系也使它继续对国际事务发生影响。

所谓“贵族精神”,并非如许多人误解的那样,即只与同类打交道,而是教养、责任和自由。公共责任是英国贵族精神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公共责任、教养演化出的“适可而止”,以及尊重人的独立自由,至今也还是英国政治家的品性。

但是,作为一国政治家,其首要责任是对本国人民负责,因为政府就是依靠本国纳税人供养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才谈得上尽国际义务,比如提供援助帮助它国脱离贫困,在必要的时候为专制国家的异议者提供政治庇护,收容难民,出动军队敉平动乱维护国际秩序。前两项,英国做得不错,后两项上,在今年叙利亚难民潮冲击欧洲之前,英国与欧洲国家并无太大区别。

英中外交,英国实际上是当成一项生意在做(中国也如此)。既然是做生意,当然要接待好客户,尤其是接待好大客户与优质客户。据英国媒体介绍,中国在英投资,双方磨合得不错,中英双方都在很认真的经营合资企业。中国也不像在非洲那样,由企业自带中国员工,而是雇佣当地人管理,劳资冲突较少。中国企业的投资由英国的经理管理,很容易符合英国的要求,比如除了使用员工,也注重培养他们自愿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不忽略他们的福利待遇。其中雇员95%都是本地人的雷士英国成为中国投资的模范企业。

有人批评北京为了讨好英国出卖国家利益。这种指责且慢发表。对于中国来说,投资英国,可获得双重好处。一是中国大量资本需要寻找投资机会,英国的需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高度契合;二是中国一直希望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得英国伦敦这个金融中心的平台之后,这个梦想又落实了重要的一环。在IMF当中,由于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英国的支持不起决定作用。但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出口国,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中国来说是必须借助的大码头。

至于英国“玩火玩大了”这说法,有点危言耸听。因为英国不会因为与中国的经济利益放弃《大宪章》,接受所谓“中国模式”。至于影响中国接受普世价值,美国花钱花力气经营多年,至今仍然无法撼动中国的极权政治。英国很有自知之明,不会指望自己去做美国都做不成的事情。

如何评价英国政治家的行为?

从国际主义的眼光来看,英国政治家的公共责任感有点自私。但如果从英国选民的角度来看,英国政府是对本国负责任的政府。

当年,很多冒死逃亡到英国的阿富汗孩子,英国政府给予了特殊的政治庇护,帮助他们在英国找到临时的收养家庭。这些以“政治庇护”身份留在英国的孩子,在18岁成年之后无法申请到合法的身份,大多数被遣送回国。英国政府这么“冷酷无情”,其实也是英政府在移民难民问题上遭遇到极大困境,考虑到保障本国就业以及福利负担,不得已而为之。今年在对待叙利亚难民问题上,英国政府仍然一如以往那样冷静,亲自去挑选真正的难民接到英国,而不是像德国默克尔那样头脑发热,完全不计后果、声称接收难民无限额。对比一下如今欧盟各国身陷难民潮困境,不得不承认英国的做法正确,是一个对本国人民高度负责的民选政府。超出本国人民承受力范围的行善,必将造成灾难。

我曾写过一篇文《国家责任与国际道义何者优先 ——从中国联大“7承诺与6个100项目说起》,指出一个政府的基本政治责任之一就是照顾好本国的孤寡穷苦与残疾人;照顾他国人民固然彰显道义,但实应排在照顾本国人民之后。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在评价英国政府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