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内部激辩之后,德国政府预计周四(7月13日)将通过首份“中国战略”,旨在摆脱对中国的巨大经济依赖。在德国“中国战略”问世之前,中国官媒先打预防针称其为“缩水版”,意欲将影响力降到最低。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的政府在6月中旬发布“国家安全战略”,称中国为“合作伙伴、竞争者与系统性对手”。该文件同时指责中国寻求利用其经济实力达成政治目标并谋取地区霸权,因此对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朔尔茨的“中国战略”原订于6月下旬中国总理李强访德进行双边会谈前出台,但因为政府内部的政策分歧,足足拖延了近1个月。
主导“中国战略”的德国外交部及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所属的绿党,主张对北京采取强硬政策;相较之下,朔尔茨的社会民主党则显得相对温和,尤其最近朔尔茨推动中国国有航运公司中远对汉堡集装箱码头的投资更招致了批评。
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周三在立陶宛出席北约峰会时宣布将发表“中国战略”,这将传递出一个讯号:“我们并不天真”。她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带来的教训,就是必须减少对外关系中的片面依赖。
《POLITICO》报道,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外交部和包括总理朔尔茨办公室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讨论了该战略的最后细节,直到周二晚些时候才就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贝尔伯克与同属绿党籍的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都希望对在中国拥有大规模业务的德企进行“压力测试”,避免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
德国是欧洲对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包括汽车和化工在内的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广泛。
根据先前曝光的“中国战略”草案,内容包括加大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关注和制裁力道,对与台湾达成双边投资协议进行评估,以及严厉指责中俄关系。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四以“德国政府今日公布缩水版“中国战略””为题报道,内文引述德国《商报》称战略草案被泄露后,德国联邦政府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谈判。最终版本预计将比近60页的初稿短得多。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