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31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从《中国论坛》到《美国万花筒》(1)


美国之音中文部资深编辑宝申在主持电视节目
美国之音中文部资深编辑宝申在主持电视节目

对美国之音中文部的资深编辑宝申和初晓来说,1994年是美国之音中文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年头,因为在那一年的9月5号,中文部开始推出一个名为《中国论坛》的电视节目,那是美国之音第一个通过广播和电视同步播出的时事政论性节目。当时,宝申是两名节目主持人之一,而初晓是节目的制作人和导播。

*《中国论坛》开创中文部电视制作先河*

宝申回忆说:“顾名思义,《中国论坛》就是谈论中国的事情,第一年我们是采取采访专家的形式,每次节目至少有两到三名专家参与讨论。当时讨论的题目包括中国的三峡大坝工程、中国环保、食品健康问题,都是中国民众非常关心的话题。”

宝申回忆道,《中国论坛》开播后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负责人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说,美国之音推出了卫星电视节目,试图和我们争夺地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过宝申表示,当时筹划节目时的指导思想其实只是想通过电视的方式把中文部的广播节目内容传播出去而已。

宝申笑谈,当时美国之音设备简陋,甚至没有专门的电视录音棚来录制节目。宝申回忆说:“我们就在美国之音的一个广播室内,墙上挂着3个摄像头,他们叫做墙上的苍蝇,角度不能变化, 只能(把摄像头)切来切去,镜头不能推进推出,不能旋转,只能3个镜头不断切换;而且要考虑到电视的效果,你不能低头读稿子,但是串联词、节目开场白、预告等等都不能照本宣科,所以有的同事就采用大字报的形式,用很大的纸,毛笔写着字,贴在墙上。”

*第二年开通听众现场叩应热线,火爆*

从1994年9月首播到1995年8月底的将近一年时间中,《中国论坛》共播出52期节目,讨论主题包括中国的国有企业破产、美中贸易、中国贫富差距扩大、中国新闻媒体商业化、台湾总统大选、西藏、陈希同问题、中国反腐败及司法制度改革等等。从1995年9月4号开始,节目增加了让中国大陆听众观众打电话进来参与节目讨论的环节。宝申回忆说,当时他们对增加这一环节有非常大的顾虑。

他说:“一开始大家都很担心,会不会有听众,他们会不会打电话来参与我们的节目呢?所以一开始都安排了一些比较中性的话题比如健康保健问题等等。但是节目一进行后,不对,因为观众火爆,每次我们4条线路都是爆满,每次至少二三十个听众打电话来要求发言,而且他们的发言无所顾虑,各有各的观点,所以节目非常生动非常活泼。”

听众观众的强烈反馈完全出乎宝申和节目制作人员们的意料之外。宝申回忆说:“听众说, 我们在中国,从来没有机会打电话就我们关心的话题来参加讨论,讲政治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等等。他们说我们能够到美国之音来参加你们的讨论,发表我们的意见,实在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这体现了你们美国之音的民主和自由,同时也体现了你们对中国民众的关心。”

*帮助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宝申回忆道,有时候一些听众观众在参加完《中国论坛》的现场讨论后仍觉得意犹未尽,又通过中文部的每日听众热线打电话到美国之音,继续就当天的话题发表他们的看法。

在《中国论坛》开办三年半后,为了了解听众观众对节目的看法,节目组于1998年初举办了一次有奖问答活动。在三个月时间中,节目组收到了近两千封热情洋溢的听众观众来信。听众观众普遍反映,他们都意识到《中国论坛》是他们自己的节目,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发表对中国问题的看法,更能够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问题。

宝申表示,在当时所有对华广播的外国媒体中,《中国论坛》是唯一通过短波广播和卫星电视同步播出、专门就中国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为听众观众提供现场交流机会的节目,在当时中国大陆仍缺乏新闻自由的大环境下,《中国论坛》帮助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