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导致全球市场动荡之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降至5年半来最低点,引发市场关注。尽管中国央行声称人民币总体上兑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稳定,外界分析却不买账,认为中国央行实则在以“障眼贬值术”忽悠全球,而央行干预货币,在贬了汇率的同时,也赔了信誉。
星期三(7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5个交易日走贬,中国央行在当天开盘前将中间汇率下调到6.6857,比前一次调整的中间汇率低了0.4%,是2010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最低点。
英国上周“脱欧”公投结果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但市场并没有忽视人民币的贬值动向。CNN的一篇报道说,与英国“脱欧”搅起的混乱相比,中国货币再度贬值是个更麻烦的市场动向。
自“脱欧”公投到本周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了1.3%。尽管与同期暴跌12%的英镑比,幅度不大,但却推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第二季度下跌近3%,为单季跌幅之最。
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并非新鲜话题,但对其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而言,仍是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
美国长时间以来一直批评中国干预人民币汇率,使其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而另一方面,中国近年为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也在逐渐放松对人民币的控制,让市场对汇率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8月,中国出人意料的汇率改革导致人民币兑美元创下2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也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尽管有分析担心那次汇改会引发“货币战争”,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对中国汇改作出积极评价,认为新机制应该会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12月,中国央行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对美元改为对包括美元在内的13种货币,即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导致投资者寻求更为安全的资产,因而推高了美元对大多数主要货币的汇率。一些分析认为,这为人民币贬值提供了便利。
CNN报道援引市场分析机构HIS的资深中国经济分析师布莱恩·杰克逊(Brian Jackson)的话说,美元升值给人民币加速贬值提供了某种掩护。他认为,中国原本就打算让人民币持续贬值。这也是许多经济学家的看法,不过他们大多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将会是渐进的。
法国兴业银行的策略师Kit Juckes则将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动向称之为“障眼贬值”(或“隐形贬值”,stealth depreciation)。
中国央行意识到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外界对其动机生疑,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登载了一篇题为《6月份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贬值》的文章,对近期汇率下跌作出解释。文章提及英国“脱欧”引发全球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导致6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但表示“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仍在按照‘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机制有序运行。”
该文还提到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贬值受到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包括中国企业外债去杠杆仍在延续;国际上美联储加息仍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境外投机势力加杠杆做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贬值压力。此外,文章还提及包括基期、通胀等影响汇率的因素。
这篇来源为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被置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主页显著位置。文章强调,“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将继续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机制下呈现双向浮动的特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但是,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周三发出的中国经济报告中则指出,中国央行声称“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将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但是今年迄今贸易加权汇率却下跌了6.5%。他认为,对这样的矛盾可能有两种解释,而在这两种可能的情形中,中国央行的角色都不怎么光彩。
威廉姆斯所说的第一种可能性是,决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让货币保持稳定;贬值是恒定的目的,而改变政策口吻,以及推出新的货币篮子,意在误导投资人。
另一种可能性是,今年持续的贸易加权贬值实质上是对其他货币动向所作出的投机性回应。但他认为这方面可能性应该不大。
威廉姆斯写到,今年一月到五月,当美元对大多数主要货币走弱实际上为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提供了一个窗口期,那样将有助于稳定人民币的前景,但它却仍然让贸易加权汇率下滑。
该解释却无法套用于五月以来人民币同时在贸易加权和对美元两方面都贬值的情况。或许中国央行是想利用市场兴趣焦点移到其他方面。威廉姆斯说,自英国“脱欧”后进一步贬值1%,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但是,他认为注意力早晚会回到人民币上。
威廉姆斯说,现在兑美元的汇率跌到2010年时的水平,如果继续跌下去,资本外流可能再度抬头;而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状况,中国央行应该会花更大力气进行干预,避免人民币无序贬值。但是,他指出,市场未来将不会轻信中国央行的政策声明,而央行未来则必须施以更大规模的干预才能够控制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