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50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白宫简报:美中科技合作亮点:32年的合作


今天,美国和中国续签了《美中科技合作协议》(U.S.-China Agreement on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延续了32年来的科学技术合作。两 国之间在1979年签定第一份协议,启动了政府之间在科技领域的强有力合作,一直 持续至今。根据协议进行的交流推进了许多领域的合作研究,包括渔业、地球和大气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研究、与能源有关的一些领域、农业、民用工业技术、地质学、保健和灾害研究等。今天,通过续签这个历史性协议,美国和中国重申继续致力于此类合作。迄今为止,各参与机构取得的成果包括:

2002年,中国科技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签署了《美中暑期中国研究计划合作安排》(US.-China Cooperative Arrangement for the Summer Institute in China Program),支持美国研究生到中国从事研究。根据2009年4月续签的这项安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挑选35名理科毕业生,到北京、上海、西安、昆明、武汉的大学和实验室从事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识到科技机会在中国的显著增长,2006年5月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以促进和加强美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合作。

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Department of Energy’s Office of Science)为美中合作项目提供支持已经30多年,始于《高能物理协议》(Agreement on High Energy Physics ,1979),后来又签订了《关于核物理与聚变的议定书》(Protocol on Nuclear Physics and Fusion ,1983)和《化石能源议定书》(Fossil Energy Protocol ,2000)。1998年,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为21世纪议程委员会(Agenda 21 Commission)协助设计和建造了一座性能优异的节能示范建筑。能源部还协助向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申请领先能源环境设计(LEED)认证,使得该建筑成为中国第一座被授予LEED金级认证的建筑。通过美国能源部和中国科技部以及中国国家能源局的合作,造价1.5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研究中心(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于2009年11月建成,其费用由两国共同承担。该中心将为两国的研究所、大学和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从事联合研究的平台,最初的重点是清洁煤、清洁汽车和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此外,美国能源部和中国科学院2011年1月签署了一项协议,推动和促进在能源科学的许多领域合作进行研发活动。

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与中国政府和学术机构现已经有10项合作安排,并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一份有关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和工程测量的正式议定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还是2008年签署的《美国商务部和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议定书》(Department of Commerce-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rotocol)的协调机构。该院通过其外国客座研究人员项目(Foreign Guest Researcher Program)目前接待100多名中国 客座研究人员,自1980年以来则总共接待了近1000名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

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与中国国家气象局合作近30年,帮助中国气象局实现现代化,为中国公众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天气预报,减轻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这两个机构下属的实验室20多年来合作测量中国瓦里关地区温室气体(GHG)的浓度,由此得出的校准数据增进了对全球温室气体变化的共同理解。

2007年12月7日,美中续签了2002年12月的农业科技合作议定书,约定中国科学技术部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在农业生物技术、自然资源管理、奶制品生产、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节水农业技术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展开合作。另外,美国林业服务局(U.S. Forest Service)与中国国家林业局展开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在中国各地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以靠社区进行森林保护和恢复为重点的示范点。其他活动包括在农场种植经济树种,以改善当地的生活;帮助村民建造沼气灶,以减少对有限森林资源的压力;以及制定教育项目。其中一个示范点是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森林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使大熊猫、金丝猿和亚洲黑熊等独特物种受益。

美国公共卫生官员正在与中国同行共同努力,在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开展一系列项目,包括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对大规模流感,沙门氏菌病、“非典”和71型肠道病毒等新疾病和复发疾病展开调查,为1500多人提供快速反应培训和在艾滋病方面提供技术援助。另外,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在2007年12月与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对应机构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签署了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这些协议规定了进入美国的食品和医药产品的标准和其他标准。另外,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下属的2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中,有19个正在与中国同行展开协作项目。

自1999年以来,国内资源部(Interior Department)美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为中国的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110万美元,其中包括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无国界计划”(Wildlife Without Borders Program)进行信息交流和能力建设。该计划侧重于为来自中国的生物学家、湿地 专家和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有关美国野生动植物管理和保护规范的培训。

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署长2010年10月在北京与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签署了《环境领域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以支持为应对由空气污染、水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源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和有害与固体废物等所导致的污染所构成的共同挑战而展开的共同努力,并支持制定、实施、执行环境法的努力。美国环保署于2006年向中国环境保护部介绍了“美国超级基金”(Superfund)和“棕色地带”(Brownfields)治理计划。美国环保署利用美国开发的技术向中国提供了长期治理援助,以减少水泥窑排放出的二噁英物质,并实施中国的第一个非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土壤治理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内容。2007年,中国关闭了6 座仍生产氯氟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CFC)和哈龙(halon)的工厂中的5座。中国和美国继续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框架进行合作,鼓励使用更安全的物质取代氯氟碳化物和哈龙,帮助中国满足对致冷剂日益增大的需求。

美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努力,通过鼓励革新的政策并以公平与平等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遵循一视同仁、保护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等原则,确保技术转让领域中无政府干预。美国与中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将通过“美中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U.S.-China Joint Commission Meet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就技术创新开展密集的高层会晤与专家讨论, 该会议由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主任与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共同主持。目前已就此项合作举行了多次会议,并定于2011年初在美国举行一次专家小组会议,随后还将在2011年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会议召开前安排高层会晤。

相关内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