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大量增加,许多人称此现象是“新常态”,美国国安高层和军方将领也对中国可能加快侵台发出警告,不过在美国智库一场针对美中或台海是否可能在近期内发生冲突的辩论中,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在一、两年内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不大,但变数仍然存在,包括美国众议院新议长可能访台的问题。
尽管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及海军作战部部长吉尔代最近都曾对中国正在加快武力犯台的时间表发出警告,不过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尼巴厘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后说,他不认为中国有紧迫企图要侵略台湾。
星期四(11月17日),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实力项目邀请专家,针对“中国在台湾海峡军事活动增加的‘新常态’可能导致美国与中国或中国与台湾未来1到2年内发生危机或冲突”的假设进行辩论。在辩论前后都邀请现场及透过网络参与的人士对此假设进行同意或不同意的投票,辩论前投票结果是68%比32%,不认为美中或台海发生冲突的票数占多数。
在辩论中,同意未来一到两年内美中或台海可能发生冲突这个假设的是前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亚情报官约翰·卡尔弗(John Culver) ;不同意这个假设,也就是不同意未来美中或台海两岸可能发生冲突的是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黄介正。
从辩论前几天到星期四为止,在推特上对这个假设的投票结果,同意和不同意的比例是46%比54%,即多数人都不同意美中或台海近期内会发生冲突。
在辩论中,卡尔弗提出的论点是,他没有见到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对于强迫台湾与其统一有时间表,或是中国共产党为其合法性有必要以武力统一台湾,尽管中国解放军一直都在为武统台湾进行准备,但数十年来中国的策略仍然是希望通过非军事方式达到统一的目标。
美、台行动是中国动武前提
不过他说,可能导致美中自1979年建交以来台海现状无法持续的因素,包括台海军力平衡已朝中国倾斜;台湾内部政治认同的发展使多数人都不愿“在任何形式、任何时间表”下与中国统一;美中战略竞争台湾对美国两党吸引力大为增加,成为它们是否愿意对抗中国的试金石,也因为美国国内的政治原因,美国现在比以往更愿意打“台湾牌”;但与此同时,中国变得更强大、在军事上能够与美国一较长短后,中国共产党也“不再有借口不对台湾领导人的挑衅作为做出暴力反应。”
卡尔弗说,现在中国解放军已经将台湾周边军事化,几乎每天都有军机越过海峡中线,他们随时可让情势升级或放缓,包括迫使美国或台湾“开第一枪”以承担情势升级的责任,北京现在对于在面对新的挑衅时如何进一步施压有更好的理解,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会侵略台湾,因为中国使用武力是有前提的,数十年来它的立场都很明确,那就是只有台湾和美国的行动才有可能导致军事冲突。
但他说,近来美国似乎改变了原先对此立场的理解,开始认为中国对台动武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反而制造了引发严重危机或战争的动态”,无论美国原来的目的是否要阻遏战争。
淡江大学教授黄介正则是从战略、军事行动的操作和决策等层面提出论点,认为美中或台海两岸近期内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高。
他说,在战略上,台海现状符合所有人利益,拜登政府已表明不寻求遏制中国、改变中国制度、不支持台独以及没有与中国冲突的意图;台湾政府也表明维持台海现状的立场,北京当局也重申和平统一是对台湾的长期政策。
习近平以永远执政为优先
在军事操作上,黄介正说,中国解放军和台湾的国军已经数十年没打过仗,两军领导人和决策者必定要思考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没有现代战争作战经验的军队可能面临的高风险。此外,无论华盛顿对于协防台湾是采取战略模糊或战略清晰,北京的假设一直都是美国会介入台海冲突,因此解放军必须思考武力犯台可能面对的干预。
最后在决策层面上,黄介正认为,一个已经巩固权力的习近平不一定会在台海更冒进,他的优先事项是确保永远执政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或许会与那些可能延缓或破坏“中国梦”的因素进行斗争,但军事冲突或危机不符合他要推动的优先项目,因此习近平相信时间在自己一边,不需要在2024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为台湾与美国发生冲突。
不过黄介正也列出可能导致美中发生危机或冲突的因素,包括美方释放出混淆不清的信号、两军沟通渠道的中断、对中国政治的不够理解以及过于专注威慑而没有给出足够的保证等,这是为什么拜习会为双方的关系设置“下限”十分重要,因为美中能维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将有助于避免冲突,但台北与北京缺乏沟通渠道,在发生意外时如何处理令人担忧。
在卡尔弗及黄介正的正反辩论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实力项目主任林洋(Bonny Lin)宣布最后现场及网络与会者投票的结果,不认为美中或台海在未来一两年内会发生冲突的比例高达百分之76,认为可能有冲突的只有百分之24,显示多数人还是认为短期内美中或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林洋说,她自己也不认为近期内台海会发生军事冲突,不过还是有一些变数的存在,例如在美国中期选举后,如果美国新的众议院议长要访问台湾,美、中、台三方会如何反应?
美新议长访台是对台海的挑战
对此,黄介正表示,台湾没有立场拒绝这个访问,不过台湾政府需要从佩洛西的访问得到教训。
“台湾没有立场对新议长说: ‘我们不欢迎你,我们有自己的安全考量。’我认为我们会对这个可能的访问做出正面反应,不过我们必须从那个3个月前8月份的那次情况学到教训,因为事情可能会比以前更加严重。”
黄介正说,台湾必须与来访的一方及白宫有更紧密的协调,如果台美关系真的是处于最佳状态,那么台湾作为一个伙伴就应该与美方共同讨论所有可能发生的假想情况。另一方面,台湾也必须思考如何对北京发信号,表明美国众院议长的确即将访台,尽管当前台湾政府与北京没有沟通管道,但他认为这种政治信号仍然非常有其必要。此外,台湾政府也必须告知民众解放军对台湾采取的军事行动并适时发出警告。
目前在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担任研究员的卡尔弗说,如果未来的众议院议长访问台湾,它不会和佩洛西访台一样,是自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而会是在12个月、18个月或24个月内的第二次,对中国来说这将成为一个形态,也就是美国政府中与行政当局同等地位的国会最高领导层、总统继承顺位仅次于副总统的议长,今后将定期访问台湾,他认为这将使中国做出有如当年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时一样的强烈反应,因为中国认为美国允许台湾在任总统访美,违反了1979年美中建交时对中国做出的承诺。
“所以如果我们开始允许,或甚至鼓励和容忍作为美国政府平等分支的国会高层领导定期访问台湾,中方将提出一个强而有力的论点,那也是我们应该聆听的,就是双边关系的基础现在已经被美国破坏了。”
须有沟通机制管控危机
卡尔弗说,可能发生的后果或许不一定会达到战争或冲突的程度,但它有可能意味着外交关系的终止,以及美中和台北与北京之间更困难的沟通,但如今美中之间却没有良好的沟通管道和机制,因此一旦发生危机,他怀疑双方能够通过快速沟通有效解决彼此的争议。
另外,对于美国之音问到,一些看法认为在拜习会后习近平将更频繁出访,以“笑脸外交”取代所谓的“战狼外交”,中国对对台湾的做法是否有可能改变?
卡尔弗表示,他不会有此期望,因为台海动态与中国对台政策有其根本基础,不会因为一次元首会谈就有所转变,无论这个会谈多么富有成效。
与会的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说,尽管拜登与习近平在巴厘岛的会谈中试图为台湾议题划红线,但中方强调反对台独,美方强调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双方在这个议题上不仅没有任何共识,而且在具体操作上还面临许多挑战,近期就有美国众院新议长可能访台,以及台湾即将举行的“九合一”地方选举的例子。
她说, “有很多因素实际上都不受两国领导人的控制,比如说明年新的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他要是决定访问台湾,这是一个美国政府没有办法控制的因素,但是中方,大陆一定不会因为拜登政府不能控制他,就会对他的反应要做出微调或反应的更加软弱一些。这些我觉得都是中方不可控制的,就是中美双方都不能控制的。”
除此以外,孙韵也提到台湾下周就要举行的“九合一”选举,她认为届时可能出现大陆所不乐见的结果,大陆对台湾的压力也不会因为一次习拜会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看起来两国领导人似乎有一些共识,但是从双方的具体用词和官方声明来说,她认为两国立场其实还是差的很远。
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在国会中期选举前曾表示,如果他所属的共和党赢得选举,他将以众议院议长身份访问台湾,如今共和党已经取得足够席次成为众议院多数党,麦卡锡也是被看好的新议长人选,有分析人士认为,麦卡锡若成为议长,他有可能在2023年初访问台湾。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