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01 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博雷利称欧盟将以“建设性”的方式管理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2023年10月13日)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2023年10月13日)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博雷利(Josep Borrell)周五表示,欧盟致力于以“建设性和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尽管欧盟针对中国的持续的贸易调查威胁引起了北京的愤怒。

博雷利在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保持我们目前的开放程度并继续开放,我们需要公平、平衡和互惠。”

博雷利于今年早些时候两度推迟访华后,这个星期终于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行。他的访问也正值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EV)进口发起反补贴调查的一周后,而据报道,欧盟还计划调查中国等国钢铁制造商生产过剩的问题,这是欧盟与美国达成的一项协议的一部分。

王毅将他跟博雷利的会谈描述为“全面、坦率和友好的”,并表示中方重视欧洲对贸易的关切,但敦促欧盟避免采取“保护主义”做法,谨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博雷利一直对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的做法持特别批评的态度。今年 4 月,他说 "站在侵略者一边 "是不可接受的,并评论说中国 "在道义上有责任为公平的和平做出贡献"。

博雷利周五在北京大学对大学生发表演讲时重申了这个看法,他说: 中国 "也许没有利用其强大的影响力来说服俄罗斯停止侵略行为"。

不过,博雷利此次行程结束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立即前往中国出席习近平主办的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保护主义措施

博雷利还在周五的演讲中敦促中国解决对欧贸易顺差飙升的问题。

他说:“欧洲舆论认为,与中国的贸易失衡已经严重到危及关键部门或向气候中性的过渡。”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周五晚上在与博雷利同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 "认真对待 "欧盟对贸易形势的担忧,中国将 "为欧洲公司提供更有利的商业环境"。

中欧关系在过去几年急转直下。上个月,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正式调查,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政策研究员阿丽佳·巴舒尔斯卡(Alicja Bachulska)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指出,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态度在加速欧盟对华政策的战略反思。

她说:“北京日益被视为修正主义行为体,在安全领域也是如此。”

“而欧盟当前的去风险议程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政治和经济,还包括安全。这样一来,欧中之间现在几乎没有希望进行富有成果的对话,” 巴舒尔斯卡说。

布鲁塞尔和华盛顿本月宣布计划联手建立一个联合关税区,对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钢铁和铝征收关税。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在周四的一篇社论中说,博雷利这次访问提供了一个 "坦诚交流的重要机会",但它敦促欧盟保持战略自主,不要以美国马首是瞻。

不过,巴舒尔斯卡(Alicja Bachulska)形容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目前处于互不信任状态。

她对美国之音说:“北京方面认为布鲁塞尔在对华关系中过度依赖美国,同时,布鲁塞尔也对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转变感到担忧。其中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干预主义和孤立主义愈演愈烈,安全问题也日益明显。”

安全方面的担忧使得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的态度急转直下。结果,捷克国家银行清空中国国债,意大利决定退出“一带一路”。

同时,德国颁布新政要求实行对华出口管制,并对在华德国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查,以保护敏感和专有技术。

欧洲亚洲研究中心(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的张俊华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与欧洲长久以来没有“国际性“的接触方式,导致了中欧关系的恶化。

张教授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轻视欧盟,因此绕过欧盟层面而和成员国家直接接触。”

“而现在欧盟对各个国家协调越来越强,规矩越来越多。中国这种违背欧盟规则的行为当今已经行不通了。“

制度性对手

博雷利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为预计在2023年底举行的中欧峰会奠定基础,而在此之前,欧盟高级官员近几个月已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访问。

一位资深欧盟官员说,博雷利中国行的关键目标是说服中国政府,欧盟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减少关键的依赖关系,实现更加平衡的关系。

今年6月30日,欧洲理事会峰会就对华政策做了一个概括,将中国同时定位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并坦言需要和中国继续发展经贸关系和就国际治理问题进行合作。

但同时强调对华“去风险”,以及在东海、南海、台海和涉疆等话题上进行干涉。

前德国驻华大使沃尔克·斯坦泽尔博士(Dr. Volker Stanzel)认为, “去风险化 描述的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程序。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你和我都会把我们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他对美国之音解释说:“我们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政府是这样做的,公司也是这样做的,各种社会实体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它们所面临的风险。”

“当我们发现中国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一个合作伙伴时,我们就会把与中国打交道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波兰与中东欧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原航对中国政治分析新闻网站澎湃新闻表示,“三分法”的定位很受地缘政治特别是美国的影响。

袁航说:“从定位性质看,对中国的伙伴、竞争者、对手定位似乎是非敌非友、又敌又友,在国际关系中这种定位通常是不稳定的,具有过渡性质。”

“要过渡到哪个方向最终取决于三分法的哪一个定位占了上风,而这又是由欧盟内部博弈以及国际层面的因素,特别是美国影响,共同决定的。”

中国在新疆、香港以及对其公民社会的侵犯人权行为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欧洲议会曾经因此以压倒性多数票冻结了 “欧盟-中国投资协议” 的批准。

台湾问题在欧洲各国首都的内部辩论中也变得日益突出,欧盟也反对改变中国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尽管中国政府继续威胁要接管这个被其视为分裂省份的自治岛屿。

正如德国外长贝尔博克今年4月访华之后的说法,欧盟对与中国关系的三方面立场指针无疑正朝着 “制度性对手”的方向移动。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