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57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中印如何避免下一次洞朗事件?


中国军人在中印边界举起"你已跨境,请回去"的横幅(2013年5月5日)
中国军人在中印边界举起"你已跨境,请回去"的横幅(2013年5月5日)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中国和印度正在边境武装对峙。对峙发生在中国和不丹的争议领土上,背后却是中印两国由来已久的积怨。

中印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亚洲邻居如何避免冲突、增加互信?一些研究者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洞朗事件

洞朗地区(印度称都克兰高原)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锡金邦、不丹和中国的交界处。中国和不丹都宣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

这里虽然不是印度领土,但却对印度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与洞朗地区相连的是一段狭窄的要道,是印度东北邦通往内地其他地区的咽喉,有“鸡脖子”之称。同时,不丹是印度的重要盟友。

去年6月中,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不丹和印度要求中国停止这项工程。不丹声明称,中国的行为改变了边境现状,违反了不中两国的协议。1998年, 不中两国签署了《在不中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议》。

印度宣布支持不丹对该地区的主权,并出兵至洞朗地区与中国军队对峙,其间双方曾互扔石块。

对峙持续了两个多月。到8月28日,印度方面发表声明称双方已迅速脱离接触(expeditious disengagement),中国则表示印度已撤军。

学者:中印军方应增加对话

中国和印度有着近2000公里的边界。1962年中印曾爆发边境战争,随后在中苏对抗期间,印度与苏联结盟。印度90年代末以中国威胁为由进行核试验,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近年来,中印之间虽然有经济合作和高层互访,但边境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两国间的一根刺,小规模的摩擦时有发生。

2018年4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中国武汉沿东湖漫步时交谈(印度新闻局通过路透社发布的照片)。
2018年4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中国武汉沿东湖漫步时交谈(印度新闻局通过路透社发布的照片)。

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学者弗兰克·欧当内尔(Frank O’Donnell)认为,中印两国的军方应该增加接触、提高互信。

欧当内尔在7月10日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讨论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印之间出现了高层言论和军事行动不符的问题,他认为这来自于两国军方对对方的误判。

欧当内尔说:“在习近平和莫迪的武汉会晤以及青岛上合峰会中,两国高层传递出的信息都是以合作为主,高层认为边境问题不应该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

在中国东部山东省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同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握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旁边(2018年6月10日)。
在中国东部山东省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同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握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旁边(2018年6月10日)。

但是中印两军之间没有直接的沟通渠道,欧当内尔认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基层指挥官的误判。

“如果再出现边境摩擦,在双方互扔石块的过程中导致一方士兵身亡,如果军方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这样的情况很可能造成误判,进而开枪,”欧当内尔说。

他还表示,两国应该建立全面的核问题对话机制,而中国作为经济和军事上更强的一方应该停止一切可能被视为威胁的举动。

布鲁金斯学会印度项目负责人坦薇·玛丹(Tanvi Madan)表示,两国应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特别是关于边境和安全问题的政策透明度。

玛丹说:“至今外界仍不知道去年的对峙上具体发生了什么,甚至中国和印度的一些政策制定者都不清楚具体情况。提高透明度才能避免误判。”

玛丹同时表示,虽然经济合作能够改善两国关系,但印度也应该注意避免经济变成中国的筹码。

“如果印度在经济上变得太依赖中国,那么经济合作就会成为中国的经济胁迫,”她说。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