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1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2021版本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仍然称之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于那场战争的意义,《简史》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而事实是,中国被联合国定为侵略国,中国从此受到经济 和技术制裁,错过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成为朝鲜战争的唯一“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简史》这一段描述完全复制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军队入朝作战70周年讲话中的言辞。
距离1950年10月25日中共出兵朝鲜半岛作战已经71年了,有关当年战争的很多资料已经解密,但是,中共却依然一次次重复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谎言。今年中国电影的暑期黄金档期,有两部为中共建党一百周年重点献礼电影“狙击手”与“长津湖”也将以这场战争为主题,重复着“抗美援朝”的论调。
中共党史在高歌“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时,并没有提到中共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数倍于对手的伤亡。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亡人数高达19万7,653人,伤员38万多人。美国对中国方面的统计数据更高。
相比之下,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2020年7月29日公布的美国重大战争中的伤亡人数,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死亡人数为3万6,574人,伤员10万3,284人。美军的统计数字也得到中国学者们的认可。
关于这场战争对于全世界的意义和结果,中共没有告诉中国民众的还有,在这场战争里,中共中央政府曾被联合国认定为“侵略者”, 还是唯一的“侵略者”,并受到了相应的制裁。
1951年2月1日,联合国大会(44票赞成、7票反对和9票弃权)通过了一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干涉朝鲜”提案,该提案“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直接援助与协助侵略朝鲜之人,并针对在那里(朝鲜)的联合国军采取敌对行动,该政府实际上已在朝鲜从事侵略”。
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一个名为“应付朝鲜侵略事件之其他办法”的决议,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北朝鲜实施禁运。该决议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及北朝鲜当局统治地域实行禁运军械、弹药、军用品、原子能材料、石油、具有战略价值之运输器材以及可用以制造军械、弹药军用品之物资。”
在此后差不多2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被排除在西方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之外,只能进一步依靠苏联的支持。中国也由此丧失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直到1970年代,中美建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才开始有了起色。
美国长岛大学历史教授夏亚峰在早前的采访中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如果不是抗美援朝,如果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消灭了三万多美国大兵,那么中美关系很可能在50年代初就会缓和,会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就是说,中美的对抗不会一直到70年代才出现解冻。”
中共党史没有说的是,朝鲜战争后,由于亚洲国家对中国“军威”的担忧,美国得以在亚洲建立了一个遏制中国的盟友圈。
美国乔治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威廉·斯图克(William Stueck)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在战争之前,美国在东亚大陆上没有任何驻军,而现在,美军却一直驻扎在朝鲜半岛,而且有可能无限期地存在下来。此外,美国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结成了联盟,可能不久的将来还会与台湾结盟,就形成了对中国的海上遏制线,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圈至今对中国形成制约。斯图克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最大胜利可能是中国由此在东北边境得到一个“缓冲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国由此失去“统一”台湾的机会
对一心一意想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而言,中共更大的损失可能是丢掉了唯一可以武力统一台湾的机会。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共“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推迟。“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的正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决定。
在朝鲜战争之前,美国杜鲁门政府的考量是,如果中共在内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排除与中共政府建立关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主任傅瑞珍(Carla Freeman)告诉美国之音:“杜鲁门政府的实际评估是如果美国不接触中国大陆,也就是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那么毛领导的中国就会导向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说,最根本的结论是,也就是杜鲁门早在1950年1月所指明的,那就是美国应该与毛领导的中国接触,继续支持当时已经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最终将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声明说,美国对台湾或其他中国领土没有掠夺性的意图,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基地。美国亦无意使用中国武装力量干预现在局势。美国政府将不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军事上的意见。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发表关于美国在太平洋防线的讲话。根据艾奇逊的讲话,美国在太平洋的防线(又称艾奇逊防线)包括阿留申、日本、冲绳和菲律宾,形成一条弧线列岛。台湾和朝鲜半岛不在“艾奇逊防线”之内。
杜鲁门政府的这一立场一直到1950年6月27日,北朝鲜入侵韩国后,才发生了变化。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同时以 “台湾海峡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为名,宣布派驻菲律宾的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教授裴斗虎(Gregg Brazinksy)说:“从美中关系角度来说,朝鲜战争改变了一切。首先,台湾因为它的地缘战略位置,马上对美国变得更加重要起来。当然,中国的参战使得美中和解的希望彻底破灭。”
乔治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图克说,杜鲁门政府认定金日成的行动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支持,担心共产主义进一步在亚洲的扩张。在此之前,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已经让美国担忧。
不过,斯图克说,从台湾的角度来说,台湾是朝鲜战争最明显的赢家,因为这场战争,台湾得以最终脱离共产主义的圈子。
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入侵韩国
在中共重复着“抗美援朝”叙事的同时,对朝鲜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中共在战争之前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要么含混其词,要么只字不提。
关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最新版的《简史》说:“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简史》并没有据实说出北朝鲜军队首先发起攻击入侵韩国的真相,虽然这比中共原来所说的“南朝鲜入侵”已有很大改变。
事实上,朝鲜半岛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已经建立了两个国家。韩国于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正式建国;同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半岛北部立国。
习近平在为纪念中国军队入朝作战70周年发表的讲话也延续了同样的叙事方法。他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实际的情况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对美国支持的李承晚领导的南方发起了突然袭击,目的是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统一朝鲜半岛。
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显示,金日成的入侵行动事先得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首肯,甚至可以说是苏、朝共同策划并准备了那场战争。
早在1949年6月到1950年初,金日成一直在游说斯大林,允许他对韩国发动军事进攻。由于怀疑朝鲜的军事能力,并担心苏联被卷入更大的战争,斯大林一开始拒绝了金日成的要求,也不愿意向朝鲜提供进攻型武器。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50年的1月底的时候,斯大林认为“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斯大林所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应该指的是:1949年6月,美国从韩国撤军;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关于美国在太平洋防线的讲话。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 Bevin Alexander)告诉美国之音说,艾奇逊的讲话让斯大林对金日成的提议进行了新的评估。
亚历山大说: “这几乎可以肯定是斯大林后来作出那个决定的原因……因为美国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国不打算捍卫韩国。斯大林认为可以给朝鲜独裁者金日成提供进攻性武器来攻打韩国。”
毛泽东事先了解金日成统一朝鲜的企图
根据苏联解密的资料,斯大林在给金日成开“绿灯”的同时,又要求金日成必须征得“中国同志的同意”。1950年5月13日,拿到斯大林“令箭”的金日成来到北京通知中共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斯大林已经批准了他的计划。毛泽东第二天在得到斯大林的确认后,同意先搁置“统一”台湾的计划,帮助金日成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
史料也显示,毛泽东虽然事先不知道苏联和朝鲜已经就发动这场战争达成了默契,但是对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意图,他是知道的。金日成在向莫斯科寻求帮助的时候,也多次寻求毛泽东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金日成的做法应该是受到了中共在“中国革命”成功的启发。毛泽东对金日成的提议是支持的,只是觉得当时并不是最好的时机。他甚至答应等中国完成统一后,帮助朝鲜实现统一。
毛泽东了解金日成的企图的 另一个证据是,在金日成的要求下,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即1950年3月到4月间,中国将解放军的三个朝鲜族的精锐师调入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这支部队后来成为金日成进攻韩国的主力。
正在积极为“统一”台湾备战的毛泽东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同意金日成的行动?分析家们认为,他应该是迫于斯大林的压力。苏联解密的资料显示,在朝鲜战争前,中国和朝鲜的每一项活动,斯大林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中国也急需苏联在经济、技术和武器装备上的支持。
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将中国拉进朝鲜战争,显示了斯大林的缜密。因为斯大林知道,如果美国将来出兵支援韩国,金日成顶不住时,苏联是不能出面的,只能靠中国。
但是,也有人认为,斯大林之所以把中国拉进朝鲜战争,是试图用中国的参战来改变全球力量平衡,让美国陷入远东战争的泥潭,无暇顾及欧洲。另一方面,如若中国失败,朝鲜半岛被美国控制,苏联则可以名正言顺再次进驻中国的东北。因为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苏联失去了曾经在中国东北的权力。
乔治亚大学的斯图克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没有斯大林提供武器,毛泽东提供兵力,金日成是不可能发动朝鲜战争的。
他说:“中国人和苏联应该为金日成的行动负责,虽然是金日成首先去找他们寻求他们的许可。金日成非常想让朝鲜半岛归于自己的统治,但是没有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他不可能发动进攻。”
获得苏联和中国帮助的金日成势如破竹,三天内打下了韩国的首都汉城,并在战争爆发后仅一个多月就占领了朝鲜半岛95%以上的领土。南韩军队不得不退守南部的釜山防御圈。韩国军队的这番表现令后世的许多中国人难以相信中共最初对朝鲜战争的描述,即韩国是入侵的一方。
朝鲜半岛的战局只是在1950年9月15日,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后才发生了逆转。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军,给予韩国军事援助。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正式建立。
美国没有意图侵略中国
对于中国为什么入朝参战,中共一直以来叙述的出发点都是“抵制侵略”。中共说,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半岛的同时“入侵台湾”,“把战火烧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所以不得不“抗美援朝”。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军队入朝参战70周年的讲话中还特别强调,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然而,对于当时的美国,敌人并不是中国,而是苏联。美国在介入朝鲜战争之初,就确定了“有限战争”的原则。杜鲁门政府也一直在努力避免在朝鲜战场上与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发生冲突。
为了纪念中国军队入朝参战70周年而制作的宣传片《为了和平》用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一份1950年6月27日白宫声明来证明美国对台湾企图。宣传片高光凸显了杜鲁门的一句话:“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但是,却有意忽略杜鲁门紧接着的第二句话,“作为这个行动的必然结果,我也呼吁在台湾的中国政府停止所有针对中国大陆的海上或空中的行动,第七舰队将确保其得到执行。”
根据解密的美国军方文件,1950年6月30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致函东京远东司令部明确表示,第七舰队的任务是“捍卫台湾,阻止中共对台湾的袭击和侵略,同时确保台湾的国民党不会利用台湾作为基地对中国大陆发动袭击。”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亚历山大说,杜鲁门政府从没有想着入侵中国。杜鲁门用第七舰队“隔离”台湾的举措,一方面是为了让台湾免遭朝鲜战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美国国会内部保护台湾的呼声而采取的政治举措。
亚历山大说,“通过‘隔离’, 中立台湾,他(杜鲁门)将使台湾更加安全。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不能侵略国民党占领的台湾,同时,台湾也将无法返回并攻击中国的沿海地区。就是这个意思。”
杜鲁门当时还表示,一旦朝鲜恢复和平,第七舰队就会撤离。亚历山大说,理论上说,这是个中立的举措,但是,不可避免地被红色中国解读为“挑衅”行动。乔治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图克也认为,声称美国有意图攻打台湾,是中共的故意误导。
美国并不打算将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拒绝了蒋介石参加朝鲜战争的提议。在朝鲜战争爆发伊始,蒋介石就主动提出可以出动3万3,000人的部队进入朝鲜作战,但是,杜鲁门权衡再三后,婉拒了这一提议。
中共强调自己是“正义担当”的第二个依据是,美国操控联合国军,跨越“三八线”;“要在朝鲜半岛扩大军事行动”;“ 中国乃至亚洲的和平面临严峻挑战。”
1950年9月,仁川大捷后,随着“联合国军”的节节胜利,麦克阿瑟确实放弃了把朝鲜军队赶出韩国的最初的目标,决定越过“三八线”,“摧毁朝鲜的武装部队”,将“共产主义逐出朝鲜半岛”。
麦克阿瑟的行动当然也得到了杜鲁门政府的同意,不过,美国政府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和苏联不卷入朝鲜战争。一旦中、苏同时介入,麦克阿瑟就不应在北朝鲜进行地面战斗,而应防守“三八线”,对北方继续实施轰炸。“联合国军”最终抵达了中朝边境。不过,即便是在这个时候,美国也没有打算攻击中国本土。
美国麦克阿瑟纪念馆负责任詹姆斯·佐贝尔(James Zobel)说,麦克阿瑟那句“圣诞节前就回家”的名言也表明了美国的态度。
佐贝尔说: “从我看来,没有入侵中国计划。你知道麦克阿瑟在(中朝)边境上说,我们在圣诞节前回家。意思是,他们不会在那里呆着。因为发表这一声明,他在媒体上大受抨击。但是,我认为,他更多的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 ”
这是麦克阿瑟在1950年11月25日对朝鲜战争前景的判断。他当时说,“你告诉孩子们,等他们到鸭绿江边时,我们就回家。我想确保他们可以吃上圣诞节大餐。”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的后期确实建议要将战争扩大到中国,甚至建议让蒋介石出兵,并建议考虑动用原子弹轰炸中国目标。不过,杜鲁门政府没有采纳这些建议。事实上,后来麦克阿瑟被解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与杜鲁门的立场不一致。
美国不想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想法也可以从美国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利(General Omar Bradley)的一段话中得到证明。1951年5月15日,布莱德利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反对将战争延伸到中国。他说,如果将朝鲜战争扩大化,那将是,“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在讲话中也指出,美国真正应该防范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红色中国。 他的这段话后来总是被中国的一些人曲解为,他是指当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是错误的,其实,他指的是指麦克阿瑟企图要挑起的“全面对华战争”是错误的。
乔治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斯图克解释说,美国没有意图征服中国还因为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当时的全球战略重心是欧洲,并非亚洲。美国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向欧洲盟友和世界证明美国是可以信赖的领导力量。
他说:“在1950年6月前,美国认为韩国是一个合法的国家,而且是美国通过联合国帮助创建了这个国家。现在这个国家受到了攻击,如果不干预的话,我们的敌人会变得更加大胆,而我们的朋友会担心我们的可信度。”
斯图克解释说,美国担心,如果美国不为追随自己的国家流血牺牲,这会有损北约在欧洲的合法性,因为毕竟美国对欧洲国家承诺,会为抵抗苏联的侵犯提供安全保障。
中国入朝参战是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投名状”
中国军队是在“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攻克朝鲜首都平壤后参战的。1950年10月19日晚,26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军队在两水洞与“联合国军”遭遇,在那里,中国人赢得了第一场胜仗。 所以,这一天也被中国用作中国军队参与朝鲜战争的纪念日。
不过,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即便是美国人到了鸭绿江边,毛泽东的大多数中共政治局的同事当时都反对出兵,认为美国不会危及中国的(中共的)安危,这其中就包括在大名鼎鼎的中共将军林彪。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毛泽东正是认定了美国不想扩大战争,才力排众议入朝参战的,因为他有更大的目标。
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曾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说,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真正入朝参战前,毛泽东至少三次提议让中国军队入朝。毛甚至建议,中国军队可以换上朝鲜人民军的服装进入朝鲜。
不过,毛泽东的建议一直遭到了斯大林的拦阻。后来,在金日成兵败平壤向中国援助时,斯大林也曾给过毛泽东一个选择,中国可以不参战,让金日成组建流亡政府。沈志华认为,斯大林这么做,应该是基于对毛泽东的不信任。中苏关系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后,苏联被迫撤出中国东北变得有些不太友好。
沈志华认为,毛泽东坚持出兵的一个原因是要以此争取斯大林的信任,并让斯大林相信中国可以成为亚洲革命的领导人。因为这一点,一些人认为,毛泽东为了进入社会主义阵营,把入朝作战当作了“投名状”。
沈志华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因为中国出兵朝鲜,从毛泽东来讲,他的目的很简单,他就是要取得斯大林的信任。然后,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成为亚洲革命的领导人,才有合法性,才能得到苏联的支持帮助,特别是对于中共刚刚取得的政权的稳定。”
在朝鲜战争前,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斯大林曾建议,在国际革命运动中,中苏两家都应多承担些义务,但有分工。斯大林说:“欧洲的革命我们管,亚洲的革命中国管。”
沈志华说,作为一个客观的结果,中国100多万军队到了朝鲜后,毛泽东就取得了对朝鲜半岛问题的话语权。
在谈到朝鲜战争的意义时,中国官方会谈到朝鲜战争后苏联对中国工业(包括国防军工)建设的倾力支持。中国官媒说,中共最后出兵朝鲜,让斯大林感动的落泪,因为中国是在为“社会主义阵营作战”,所以决定支持中国的建设。
(美国之音记者林枫对本文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