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一年一度的排灯节还有几个星期,对于印度最大的批发灯具市场巴吉拉特宫的店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时刻。这个古老的市场有一长排小巧的店铺,店面上挂满了出售的串串闪烁多彩的LED灯,早早地唤起了排灯节的节日氛围。
昏暗的窄巷充满了活力,搬运工扛着灯箱,顾客们穿梭于商店之间讨价还价,小型货车卸下他们从仓库带来的货物。
71岁的拉姆·纳雷什·古普塔(Ram Naresh Gupta)是个批发商,正忙着与儿子和两名店员接待顾客,外面的窄巷子里几乎没有站立的地方。他经销的灯饰都是从“中国灯饰之都”广东中山市古镇进口的。
他的店是这里的数百家店铺之一,他们都销售仙女灯、LED灯泡、电灯、多彩灯泡以及其他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装饰灯。而消费者涌入这些店铺的理由很简单:价格。
古普塔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由于成本因素,对中国灯具的需求量很大。 “我的大多数客户更喜欢购买中国灯,因为它们价格合理品种又多,因此我的零售商可以轻松迅速销售这些产品,”他说。
印度最大的电器电子市场——巴吉拉特宫市场的商家表示,巴吉拉特宫市场销售的电器电子产品近80%是中国制造的。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排灯节商品的最大供应国,商品包括廉价的爆竹、彩灯、灯具、礼品、神像、家居装饰以及假花。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协会新德里分会会长穆罕默德·萨基布(Mohammed Saqib)对美国之音说:“由于缺少其他选择以及对中国原材料和机器的依赖,与中国的贸易正在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呼吁抵制中国产品的声音不断高涨,但中国产品依然照亮了印度的排灯节,因为它们保持着竞争优势。
总部在新德里的德汇联法律事务所的合伙人桑托什·派(Santosh Pai)为中国公司提供法律咨询。他表示:“印度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对廉价产品的无尽需求。与消费习惯成熟、仅靠降价不够的发达国家相比,全球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获得市场份额。”
来自小镇米鲁特的小店主阿肖克·库马尔(Ashok Kumar)从30英里外专程赶来购买新灯具。他一直在打听,只想购买中国制造的灯具,因为它们往往卖得很快。他说:“人们想要便宜又漂亮的灯具,这在中国进口灯中很容易找到,所以我主要购买中国货,以加快周转速度”。 “我们知道中国是个敌国,最近杀害了我们的士兵,但如果我们没法停止购买中国产品。所以我购买中国货来增加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不仅仅是排灯节灯饰和商品成为印度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中国的智能手机,如Oppo和小米,也占印度市场72%的份额,将三星和苹果甩在后面。
新德里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副研究员苏米亚·布霍米克(Soumya Bhowmick)表示,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往往超越地缘政治争端,正如中国不断在印度进行投资所证明的那样:“尽管存在政治复杂性,但中国公司认为印度市场具有吸引力,强调经济合作带来的互惠互利好处。”
当纳伦德拉·莫迪先生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于2014年组建联邦政府时,他有一个宏大的发展议程和雄心。他对中国非常了解,认为中国可能是印度发展故事的合适合作伙伴。这导致了大规模的中国投资和商业交流。
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显著增长。印度不断扩大的市场,尤其是科技和初创企业市场,吸引了中国,甚至导致私募股权投资激增。
但两国之间的大规模边境冲突使两国关系紧张,首先是在洞朗边境爆发的冲突,然后是在2020年6月,在加尔旺河谷发生了与中国的冲突,导致印度以安全原因永久禁止了59个中国应用程序,并加强了对中国投资和企业的审查。
穆罕默德·萨基布表示:“在加尔旺事件之后,中国公司不被允许或鼓励在印度投资。一些大型的绿地投资提案未获批准而离开该国。此后,情况发生了剧变,数百家中国公司关闭他们的商店,也没有看到对初创企业的新投资。”
尽管存在政治复杂性,中国公司仍然认为印度市场具有吸引力,强调了经济合作带来的互惠互利。中国热衷于进入印度的技术和创新领域,推动了大规模的绿地投资。在全球经济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战略性地多样化了他们的投资,而印度已成为这种多元化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促成了大量的投资涌入。
穆罕默德·萨基布进一步补充说:“贸易将会继续蓬勃发展。我们和其他国家一样,在诸如制药、可再生能源、电子等领域对中国进口产品非常依赖。至少在短期内,要找到另一个供应链并不容易。”
这种动态的关系凸显了印中关系的多面性,经济相互依存与战略考虑并存。
中国公司采用机会主义战略。只要印度制造业部门满足不了需求,那么中国公司就继续向印度市场销售。
印度对2023年达到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目标(ESG)做出了重大承诺。拥有生产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能力和价格最低的中国公司正在快速发展。印度的绿色能源领域由中国公司主导,像远景科技(Envision)和金风科技(Goldwind)这样的公司是最大的涡轮机项目供应商。中国公司远景科技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风力涡轮机供应商。
远景科技成为印度领先的风力涡轮机供应商,代表着茁壮成长的中国公司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更广泛趋势。这种成功并非孤立现象,因为其他中国公司在各个不同行业也采取了类似的战略。
例如,另一家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最近获得了全球市场份额的首位,强调了中国公司在风力涡轮机行业的成功。竞争性的定价、技术专长和早期市场进入都有助于他们在该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以激烈的全球竞争为特征的经济格局,强调了各国需要在不断发展的国际商业动态中给自己定位。在海外扩张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供应的推动下,远景和金风科技等中国企业通过获得大量订单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全球取得了成功。
新德里中国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桑托什·派(Santosh Pai)说道:“在印度国内制造业扩张以满足国内和全球需求之前,我们从中国的进口将持续甚至增长。如果印度的全球出口增长,那么从中国的进口也会增长,因为印度在制造其出口产品所需的所有中间产品方面无法自给自足。”
印度是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它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印度希望增加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印度希望获得一种适合以合理成本吸收的技术,因为印度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对双方都是双赢的局面。
苏米亚·布霍米克认为,尽管两国之间存在信任赤字,但贸易并未受到影响:“尽管与2020年5月东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对峙导致潜在紧张局势,但印度和中国在去年实现了1359.8亿美元的创纪录双边贸易额,较前一年增长了8.4%。然而,有两个重要发展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投资者深化了他们对印度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的推进。借助他们的财力资源以及在本土市场的深厚经验,他们帮助印度本土初创企业壮大,使其能够与其他主要来自美国的科技巨头竞争。因此,中国企业间接地参与了全球科技领导地位的竞争。
印中贸易关系的未来与外交、双边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挑战紧密相连。中国近期面临的一些障碍,比如今年早些时候的新冠清零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增加了这一关系的复杂性。与历史趋势不同的是,印中贸易政策的变化不再仅仅是对边境紧张局势的反应,也反映出一种战略性的努力,以应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双边贸易一直保持强劲。根据中国的海关总署数据,在2021年,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256亿美元,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的大关。
印度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是结构性的,而中国继续增加对印度的出口仍有潜力。据估计,到2035年,双边贸易将达到5000亿美元。
唯一的障碍是中国在2023年7月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可能会干扰印度的半导体计划和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和供应链中断,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印度作为回应,于2023年8月引入了对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进口限制,以促进国内制造,与“印度制造”倡议保持一致。
这一举措旨在增强生产能力,但可能会导致短期的干扰,因此在过渡期间需要谨慎管理,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长期效果将取决于国内半导体生产能力等因素以及战略联盟,如印美关于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倡议。
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可能会实现多元化、进入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战略定位。尽管存在政治分歧,但这两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至关重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