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26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布林肯二度访华前 中国党媒放话要他“放低姿态”


资料照片: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人大会堂会晤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6月19日)
资料照片: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人大会堂会晤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6月19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华前夕,中国展开舆论战。4月23日,一名中国外交部官员透过官媒放话称,中方将聚焦“五大目标”,并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红线,而党媒《环球时报》更不客气地要布林肯放低姿态。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布林肯此行与中方谈及的多数议题,两国恐互不退让,因此本周的高层对话恐难达实质共识。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布林肯应中国外长王毅之请,于4月24-26日访华。在布林肯抵达前,中国外交部一位不具名的北美大洋洲司负责人4月23日透过官媒新华社放话表态。

布林肯行前 中国外交部“红线”

该名官员表示,针对布林肯此行,中方聚焦五大目标。一是“树立正确认知”,厘清中美到底是伙伴还是对手,他敦促美方落实拜登总统说过的不寻求新冷战、不遏制中国发展等承诺。

其次是“加强对话”,他提醒美国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勿幻想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同中方打交道。

其他目标则包括“有效控管分歧”,如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该名官员进而指责美国加大对中国的经贸科技打压,称“这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更指控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是美国包藏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

他还要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不应该介入,更不要搅局”,也反对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片面否决巴勒斯坦入联的提案;更要美国别在“乌克兰危机”中拱火加油或攻击抹黑中俄关系,挑动阵营对抗。

中共党媒呛布林肯“把姿态放低一点”

除了官方放话,鹰派党媒《环球时报》4月22日也发表题为《布林肯访华前,我们先给美方打个预防针》的社评,提醒布林肯勿抱持“压服中国”的心理来访。

该文称,布林肯此行主要寻求在乌克兰、以巴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及在拜登总统关切的芬太尼等问题上,盼中国“帮一把”,因此,布林肯应当“把姿态放低一点,对中国表现出充分尊重”。

对于中国的反美情绪,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的首席顾问胡逸山指出,中国惯于在重大谈判之前利用媒体和网络舆论操弄对美论述,来强化自身气势,虽然对内宣传仍是主调。

胡逸山告诉美国之音:“在官媒、半官媒或是微博上的这些讯息,很多时候也是要让国内的受众能够接收到,主要是宣扬中国站起来了,经济非常地强大,即便是美方也逼不得已,必须来向中国祈求一些施舍。”

宋国诚:中国民粹主义高涨 反映对美无力感

在台北的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研究员宋国诚则认为,中共官民不顾外交礼仪,对布林肯二度访华展现强硬姿态,是因为中国正处于反美情绪和民粹主义严重高涨的时刻。

宋国诚说,这种情绪一方面来自于美国近期在南海地区加强抗中的战略围堵,例如计划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中程导弹等;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总统拜登拟对中国的钢铁和铝材倾销展开调查,并恐启动301条款,课征3倍以上的关税,这些惩罚措施若落地,将对中共带来沉重打击。

宋国诚告诉美国之音:“中共现在被美国压着打,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气急败坏之下,已经不再考虑到一些基本的外交礼仪,同时对于美中之间的高层外交也不抱太多的希望,所以,这次从沟通的态度,转变成几乎到了全面对抗的态势。”

布林肯行前 美国关切新疆人权、中国援俄

但在布林肯启程访华前,美方对于中国的舆论施压也不手软。

4月22日,美国国务院发布《2023年各国人权报告》,再次陈述中国对穆斯林为主的维吾尔人及新疆其他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的种族灭绝和反人类暴行。

该报告也指控中国“持续剥夺香港的政治自由和自治权”。

美国还传出将对华祭出制裁。《华尔街日报》4月23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正草拟制裁措施,以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连结,盼藉此遏止中国对俄罗斯军工生产的暗中奥援。

对此传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于4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表示,中国坚决反对美方自己拱火浇油、却对中方甩锅推责,他强调:“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开展正常经贸往来的权利不容侵犯”。

对于美方的策略,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一逵认为,美国透过布林肯等高阶官员密集出访中国,旨在不间断地控管美中分歧,且在行前就把话说清楚,就是为了缩小中国操作舆论的空间。

杨一逵告诉美国之音:“美方也知道,这一次布林肯去中国访问可能会被中国反向操作成去讨好、摸头这样的外宣手段,当然在出发前,他要很坚定地又点出了人权问题,就是更加坚定他的立场。”

美中互不退让 学者:布林肯此行恐难达共识

杨一逵说,美方不仅在人权问题上站稳立场,从近期的事态发展来看,美方对于台湾问题、南中国海争端升级、中国以军民两用技术暗助俄罗斯等国际政经议题,也都没有退让的空间。

他说,美中较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两国都希望以伊冲突和已引发人道危机的缅甸内战能降温。

对此,马来西亚学者胡逸山也认为,美中若在诸多议题各执己见,布林肯此行恐难有具体的成果,最坏的结果可能是美中都把关注议题摊开来谈,且互不退让,“然后大家就可以比较正式的、不用再遮遮掩掩的相互为敌了。”

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学者宋国诚也同意,尽管美国善于运用外交斡旋来管控危机、避免冲突,但在中美战略对抗的框架之下,即便是布林肯等级的高层互动也恐难有效节制中共对外扩张的野心。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