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一再放宽生育限制,但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却持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31个省市中有13个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包括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专家认为,中国老百姓对于生养小孩充满犹豫,与目前的政治气候和经济环境有关。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去年中国总计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创下近年新低,48万人的净增人口更创下1962年以来新低。
江苏天津等首次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
31个省市中有13个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数十年来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综合中国媒体分析,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有不同,东北、华北地区主要是因为青壮年人口外流,导致出生率下降;至于直辖市或部份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则是受都市化外来观念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近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持续下滑。当局自2016年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去年更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孩子,但效果未如理想。
中国国家卫健委今年8月公布,“十四五”(2021到2025年)期间中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中国当局认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是主要障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不少家庭对生育犹豫,原因离不开房价高和收入减少,而当局却始终没有实质的刺激人口政策出台。
易富贤说:“中国的房价太贵了。这么高的房价令老百姓要养一个小孩也难。就业率下降、失业率提高,还有不确定性增加,核酸政策和隔离政策为孕妇和小孩增加麻烦。中国经济增长不断下降,(老百姓)养育能力也随着收入减少下降。”
“未富先老”让中国难以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三成。 外界认为,近年中国的经济得以高速增长有赖于15岁到64岁劳动人口占比较高,产生经济成长效应,如今中国迈向人口负增长,势必冲击所谓的“人口红利”。
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也认为,中国未来要实现经济转型,达到产业升级目标,不容乐观。
易富贤说:“中国是‘未富先老’。从2020年开始,中国的生育率比日本还要低。这意味着中国今后的老年化比日本还要严重。要研究中国的未来,就要看看现在的东北。东北的现状就是中国的明天。人口高度老化,毫无经济活力。它(中国)无法成功转型,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劳动力。高端产业转型需要年轻的智力。人口老化意味着年轻人减少,年轻人减少意味着产业升级的能力也下降,所以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是比较悲观的。”
中国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17部门今年8月联合公布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包括提出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等多项措施,以减少人工流产,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旅居美国纽约的创办人陆军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人不愿意生养小孩有更深层原因。
陆军说:“公权力现在越来越失去制约,体现在这些年法治和言论自由的退步,媒体监督的倒退,还有就是废除了很多年的领导人的终身制现在又回来了。这些对于人们的政治信心是非常负面的,会让年青人觉得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何去何从非常迷茫。现在很明显,政治改革的大门已经彻底关闭。回头路也很坚决。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个国家的前途是要打问号的。”
中国准父母为了孩子选择“润”
陆军说,除了政治,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正在走回头路。中产阶级对于这一点感受最深。
陆军说:“习近平执政这10年,跟前两任的最高领导人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不再强调GDP了。发展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恐怕已经是过去式。步入富豪阶层的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实际上是体制内的一员,可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更多利益,反而是中产阶级生育的愿望受到政治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肯定是非常大。”
不少学者都预料,中国未来会有更多省市加入人口自然负增长行列。
陆军表示,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想要小孩,只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在中国生小孩。
陆军说:“今年中文词汇里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润’,取自于英文单词‘run’,就是说,要从中国跑路到海外 。‘润’其实就是移民 委婉的说法。这种‘润学’今年来说是异常的火爆,只不过由于疫情关系,很多人想‘润’而不可得。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还是非常的在意。在他们看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前景很暗淡的情况下。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可能会加快‘润’的步伐。”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