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重创。经济学家纷纷警告,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以为继,拉动内需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一年过去了,分析人士对内需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仍然表示怀疑。
据中国海关统计,受经济危机,需求萎缩的影响,中国出口从2008年10月起陡然下降,11月出现负增长。随着危机影响的扩大,出口陷入深度衰退。今年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下跌至谷底。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高级官员12月初表示,今年中国出口有可能下滑16%。与此同时,专家警告,2010年,外需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即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回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针对这样的局面,国内外专家纷纷建议,中国必须推进以扩大内需为中心的结构性调整。中国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发达国家的需求来刺激外贸增长,扩大内需成为中国政府去年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之一。在今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还表示,2010年将把扩大内需,尤其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政策重点。
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能否真的做到从出口导向到拉动内需的转型?
海关总署12月11号公布的11月份的几个经济数据似乎显示,中国国内需求在增强。11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2%,进口出现强劲回升, 同比上涨将近27%。与此同时,零售额同比增长15%,消费者价格指数开始上升。但是,经济学家们对中国是否就此走向经济转型的回答是否定的。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菲利普.利维(Philip Levy)说,
“几乎没有什么迹象显示中国正向这个方向(拉动内需)转型,虽然鼓励国内消费是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明确列出的一个目标,但是,经济刺激计划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看起来还是在强化现行趋势,也就是提升外贸出口企业的产出。”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11月份的数据首次显示中国经济有可能转型,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从此走向消费型经济。他说: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主要的反应是大幅度增加银行的信贷,很多银行贷款流向了企业,而企业把这些资金用于增加产能。在经济危机阶段,中国确实也刺激了消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对工业产出的刺激要远远大的多。我们看到中国进一步迈向生产经济,而不是消费经济,更进一步走向投资主导,而不是消费主导的经济。”
他还解释说,中国政府早在2003年起就提出了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但是,却没有看到太大的成效。而且由于经济刺激计划,中国企业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累积了很多过剩的产能,中国国内需求无法消耗所有产能,只能依赖出口市场的帮助。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利维说,中国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让人民币升值,但是人民币汇率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中国领导人在12月初的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上同时表示,将继续把促进出口稳步回升作为明年工作的政策重点。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拉动内需的最大障碍仍然是中国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中国政府在努力加强社保体系的建设,并扩大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拿大人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说,
“那么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花钱都消费呢?如果你的退休系统没搞好,你的医疗系统没搞好,那么大家不敢花钱,要攒着钱来养老,来看病,在这种形势之下,内需当然不会很强。”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利维表示,高失业率也是中国领导人目前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中国不会在现阶段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传统基金会的史剑道说,实现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许当中国人口结构出现改变,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时,中国会改变目前的增长模式。
关键词:中国,出口,内需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