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振缓滞的股市,中国周三(1月22日)推出最新举措,“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和商业保险基金增加对A股市场的投资,以落实当局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等重要决策。
中共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主要举措包括五个方面: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以及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
方案还提到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以及加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有分析表示,进入2025年,中国股市在不确定性与潜在机遇中起伏不定,投资者正审视政府政策支持的可能性与全球贸易挑战的影响。
路透社表示,中国新的托市计划出台之际,中国股市在2025年伊始因担心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而大幅下跌,给本已低迷的经济带来更大压力。
中国股市在2024年经历了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一年,从年初的低谷到秋季的高峰涨幅达30%至40%。其中,9月24日当局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并宣布一系列刺激政策的“924新政”成为关键转折点。
当时,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宣布降准降息两码,向金融市场释放一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并将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从25%调降至15%。这是中国在睽违九年后,同时降准又降息,从而引发市场追高热潮,股市暴涨。
然而,短暂的高峰后,股市迅速回调,导致许多投资者被“套牢”或亏损退出。
时隔不到三个月,在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货币政策从14年来的“稳健灵活”首度转向“适度宽松”,并将拉动内需消费作为提振经济的核心动力。这是自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转变。
但这一次市场反应的“政策蜜月期”比上一次“924新政”的时间还短。13日,A股三大指数联袂收黑,跌幅均超过2%。上证指数失守3400点大关,港股亦跌了逾400点,没有保住2万点关口,显示在经历多次的“虚假曙光”后,投资者学会了冷静,当局在恢复投资者信心方面也面临挑战。
有分析说,政策支持将是2025年股票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很难看到消退可能性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复苏节奏更多受政策与基本面的复苏节奏影响,内需可能会成为政策刺激的方向,即外需受压之下,内需更受关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