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在物流、外送、空中计程车等领域的应用在深圳等中国城市逐步落地,中国近年大力推进的“低空经济”正蓄势待发。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报告称,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万亿元级的新经济赛道,并预计无人机飞手人才缺口将达百万。然而,业内人士与网民对此反应不一,部分人看好市场前景,另一些人则质疑实际工作机会有限。
而台湾军事专家则关切,中国领跑全球、发展低空经济,若达规模经济,未来除可创造新增长动能外,也势必走向军用并对接未来战争,其无人机大军的杀伤力或恐难想像。
中国低空经济目前最成熟的赛道是农业植物保护无人机,市场规模超过30亿人民币(约4亿美元),远高于规模仅约1-4亿人民币水平的即时配送、物流和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中国共逾25万架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达26.7亿亩次,居全球之首。
植保无人机产业已成红海
不过,位于河南的王姓植保飞手告诉美国之音,因低价竞争且粥少僧多,此赛道已“过了红利期、也不怎么挣钱”,尤其每亩打药单价从8元人民币腰斩后,他预计大概再干个一两年,就得转行找出路。
王姓植保飞手说:“最低的话,他们现在3、4块(人民币)就有人干了,基本上不挣钱嘛!像这个价的话,干的人也不多,有的(飞手)他是刚入行,没什么业务,他会去干那个活。”
他说,他已专职植保飞手工作五年多,飞的是可载重100斤的无人机,每架售价约五万多人民币,每两年就得淘汰换新一架,因此,若地块大、“每日上百亩”、每亩单价5元人民币的话,尚可维持生计,不过,植保飞手的技术含金量不高,他估计,未来农户人手一机自己飞,飞手恐被迫大量下岗。
因此,当中国发改委近期喊出“无人机飞手缺口达100万人”时,王姓植保飞手建议年轻人三思,因为多数低空经济的赛道还不成熟、前景也不明,尤其是市场现行招聘岗位仅几百个,考照后没活干的人多了去了。
他说,即便是美团外卖刚推出的无人机外送业务也采全自主定点飞行,根本不需要飞手,未来若大量扩点,外卖骑手恐是下一波失业的人。
不过,多数外卖业者似乎尚未感受到这样的危机感。
一位在河北、不愿具名的美团外卖招聘主管告诉美国之音,无人机外送“还是很遥远的事”,另一位在贵州、也是不愿具名的外卖小哥则匆匆说了句“没影响”,即不愿再谈。
美团无人机外送取代外卖骑手?
据《央视》报道,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美团外卖的无人机外送异常繁忙,一位在深圳益田商场顶楼运营的员工受访称,该中心飞至7公里外的人才公园定点取件站是最热门的航线,每日处理至少300单,且搭配航管中心的指挥,只需2-3位“飞手”协助装载货物和卸换电池,让快速收到餐饮的消费者啧啧称奇,大呼未来科技感十足。
除深圳外,据报载,美团外卖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已开通了50多条类似的航线,且据官网统计显示,总计完成过25万笔订单的配送。
不过,相较于深圳消费者的惊艳,部分中国网民对此“低空经济”最典型的配送发展却非全然拥抱,央视报道的微博评论区有不少人给出负评。
例如,浙江微博用户“小王子的星星”就留言:“万一高空坠物呢!不值得提倡。”
湖南用户“6429492615”也附和道:“很赞,同时也担心,万一投递小型炸弹呢?要注意科技的安全发展哦!”
而广东微博用户“SSSCCC-333”则不乐见其商业化落地程度,他写道:“未来三五年都不可能有百分之一的占比。”
还有湖北用户“城北徐公98”更悲观预言称:“外卖骑手即将失业。”
中国抢攻“天上的GDP”
低空经济指的是,在距地面垂直1000-3000米以内空域,以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及辅助作业设备为载体主体,进行载货、载人等多应用场景的低空飞行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兴经济。
自从中国将2024年列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元年后,各省都已将相关政策目标纳入年度工作报告,矢志打造各地的“天空之城”。
中国发改委去年底更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专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和政策建议等工作,另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科系,以培育新兴产业所需的相关人才。
据中国民航局的推估,今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或可达1.5万亿元人民币,到2035年可望进一步上升至3.5万亿元人民币。若真的实现,相当于可立即为2025年的中国经济成长(GDP)贡献1.15个百分点。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庞伟说,低空经济是中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通道,业界普遍都看好市场前景,因低空经济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也会催生新兴行业,创造来自天上的GDP。
庞伟告诉美国之音:“我们向天空要GDP,就要(有)新的行业的话,规划也好、还是人才培养也好、到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跟上。比方说,通过无人机的快递、物流,它会提高工作效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其实统计过,上百个行业是会应用这种无人机的。”
例如,他说,以部分偏远省份高山上的鲜果为例,通过无人机的运送,可直达城里保鲜销售,“减轻了劳动量”、“提高效益”,也拉抬当地农民的收入。
他还说,这十多年,中国已培训出20多万名无人机飞手,相较于全国实名登记的180万架无人机总数,应有高达百万人以上的人才缺口,让年轻人追逐“飞手梦”的热度迅速升温。
飞手热火了?
不过,对于低空经济将“带来起码十年的黄金期”和“人才需求井喷”的说法,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上,也有不少网民吐槽。
例如,上海抖音网民“@浅浅读心星”就留言问:“会不会一窝蜂,又变成红海了。”
黑龙江抖音网民“一个人的天空”也抱怨:“我中型机长考完,找不到工作。”
但幸运者如新疆抖音网民“装逼五分钟,被打两小时”则留言说,他考证之后,刚开始就业,“月薪8000(元人民币),提升空间大。”
当然,也有广东抖音网民“冰美式不加香菜”笑称,无人机飞手技能平时战时都用得到,他写道:“闲时送外卖,战时保家卫国。”
对此,庞伟说,跟大学学历一样,无人机证照不是就业的保证,但多一项技能的就业机会就更高,待低空经济成熟,更多经济赛道出笼,工作职缺自然增多。
他也不认为,飞手人才短期内会被人工智能(AI)取代,因为他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低空飞行,要飞越人群和建筑物,对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飞手操纵的复杂度,机器尚无法完全取代。
中国无人机大军练兵?
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绣雯则分析,中国政府力推低空经济且领跑全球,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虽然目前画出的大饼能否实现还未可知,但未来无人机若从载货到载人累积到一定量的规模经济,长期必可创造更多经济增长。
不过,她担心,中国作为无人机制造大国,又积极培训大量飞手,未来若统整管理好全国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后,必然走上军民融合的方向,并为解放军添翼,提升其应对未来戰争的战力。
王绣雯告诉美国之音:“我觉得,它(中国)就是在练兵……无人机有非常多的应用,飞手的训练只是一部分,它现在的缺口很大,所以它急需要大量训练这些飞手,这些飞手在平时是民用经济的、操作这些无人载具或是有人载具,但是将来转换的时候,很快就可以变成军用或警用。”
她说,若中国在无人机的飞航距离、电池续航、乃至于挂载军火等技术取得更多突破,未来解放军的无人机大军若从台湾近海的航母上起降侵扰或攻击台湾,或搭配人形机器人登陆台湾,“那会很危险”。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