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乏力,尽管年度数据受到基数效应的影响被误导性夸大,但由于国内外需求疲软,整体动力在迅速减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6月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仅增长0.8%,而路透调查中分析师的预期为增长0.5%,一季度增长2.2% 。
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GDP增长6.3%,高于今年前三个月的4.5%,但增速低于预期的7.3%。
这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快的年度增长速度,但由于去年上海和其他主要城市严格的效果疫情封控造成的经济痛苦,第二季度GDP增长的数据被严重扭曲。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上半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说:“按季度计算,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3%。”。
他说:“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应持续增加,就业和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不过他也承认,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国泰君安国际经济学家周浩表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意外下滑,整体数据为6.3%……显然,未来几天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新一波增长前景的下调。”
“不过,5%的增长目标看起来非常容易实现。”
数据显示,仅6月份,中国零售额增长3.1%,较5月份12.7%的增幅大幅放缓。分析师此前预计增长3.2%。
上个月工业产出增速意外地从5月份的3.5% 加快至4.4%,但在疫情后经济复苏之路坎坷的情况下,需求依然不温不火。
最近的数据显示,由于国内外需求降温,出口出现三年来最大跌幅,而主要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削弱了信心,疫情后的复苏迅速步履蹒跚。疲软的整体势头提高了人们的预期,即决策者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撑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政策内部人士和经济学家表示,当局可能会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包括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财政支出、为消费者和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以及放松一些房地产政策。但分析师表示,不太可能出现快速转变。
经济学家表示,虽然中国有望实现2023年5%左右的温和增长目标,但更严重的经济放缓可能会引发更多失业并加剧通货紧缩风险,进一步削弱私营部门的信心。
一些经济学家将其归咎于多年来严格的新冠疫情措施以及对房地产和科技行业的监管限制造成的“疤痕效应”——尽管官方最近努力扭转一些限制措施以支持经济。
由于不确定性很高,谨慎的家庭和私营企业正在增加储蓄并偿还债务,而不是进行新的购买或投资。 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最新报道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