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二个月收缩,且收缩速度更快。这表明中国当局需要采取更多刺激措施来支撑乏力的经济增长,恢复外界对当局能够有力支持工业的信心。
在第三季度数据好于预期后,经济学家上调了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预测。不过,尽管中国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但面对国内外需求疲软,采购经理们的负面情绪似乎挥之不去。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官方的采购经理指数(PMI)从10月份的49.5降至49.4,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49.7。50为经济荣枯的临界值(阈值),大于50表示扩张,小于50预示收缩。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Dan Wang)表示,“国内市场无法弥补在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数据显示工厂产量减少,雇用人员减少。”
她补充说:“(数据)还可能表明人们对政府政策失去信心。”
她还警告说,由于其他经济问题占主导地位,工厂活动不太可能很快改善。“现在的首要任务显然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地方银行带来的风险。”
新订单分类指数连续第二个月收缩,而新出口订单分类指数连续第九个月延续跌势。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是,庞大的服务业12个月来首次出现收缩。11月份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在内的非制造业PMI从上个月的50.6降至50.2。
受房地产市场危机持续恶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中国经济今年一直在努力实现疫情后的强劲复苏。
过去八个月中,中国PMI有七个月出现收缩,仅在9月份突破了50的大关。PMI上一次连续三个月以上为负值,是在截至2019年10月的六个月内。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余惠悦(Sheana Yue)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硬数据好于最近基于调查的指标,这个指标可能夸大了由于情绪影响而导致的经济放缓程度。”
“但如果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防止经济倒退。”
参差不齐的复苏,让许多分析师发出警告称,除非政策的制定者采取措施将经济转向家庭消费和资源的市场配置,否则中国可能会在这个十年的晚些时候陷入日本式的滞涨。
国泰君安国际的经济学家周浩表示,“今天的PMI数据将进一步提高对政策支持的预期”。“财政政策将成为未来一年的焦点,并将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周二表示,他“相信中国将在2024年及以后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增长”,但敦促进行结构性改革,减少增长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依赖。
政策顾问们表示,如果政府希望明年维持“5%左右”的GDP经济增长目标,那么政府将需要实施进一步的刺激措施。
但由于担心与西方利差扩大,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并刺激资本外流,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措施方面受到限制。
10月,中国公布了在年底前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合1,387亿美元)国债的计划,将2023年预算赤字目标从原来占GDP的3%提高到3.8%。
近几个月来,中国央行还实施了小幅降息并向经济注入更多资金,并承诺将维持政策支持。
尽管中国一直在努力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但当局仍在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更多资金以推动增长,这可能将建筑业的指数从10月份的53.5提升至55.0。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尽管(当局)过去几个月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我们认为现在判断经济触底还为时过早”,“我们预计经济将在2023年底和2024年春再次下滑”。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