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07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中国报道淡化中美人权分歧


中国报纸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胡奥会”
中国报纸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胡奥会”

中国媒体盛赞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访华成果,说中美关系踏上了新的旅程。与此同时,官方媒体对两国在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淡化处理。

*盛赞‘胡奥会’富有成果*

奥巴马总统星期二完成了此次访华的最重要议程,那就是,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并在会谈后发表中美联合声明。

有关报道和评论星期三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头版新闻。中国媒体用“坦诚、建设性、富有成果”等语汇来形容两国元首的会谈,说“联合声明”饱含新意。

《中国青年报》注意到,美方表示“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而中方则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

奥巴马总统是在美中建交30年的时候来华访问的,而且是首个在任内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新华社表示,他的到来,表明经历了30年风雨的两国关系正走向成熟,踏上新的旅程。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则把中美关系称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并呼吁两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开展合作。

奥巴马总统跟中国打交道的方式颇让中国官员受用。他在敦促中国与达赖喇嘛代表恢复对话时,首先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在倡导人权和网络自由的时候,并不直接批评中国,而是从美国的信念谈起,避免了强加于人的感觉。

有评论指出,奥巴马跟以往几届美国总统不同,没有经历上任之初的磨合期,就直接走入了对华关系的平稳发展阶段。

*淡化人权与网络自由*

至于两国在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官方媒体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轻描谈写、一带而过。奥巴马在上海会见中国大学生的对话,除了上海地方电视台外,中央一级或者全国性电视台均未作实况转播。

《中国青年报》编辑李大同对这种做法感到失望:“给大家比较强烈印象的是克林顿总统访华的时候。当时,好像我的印象中,在北大的演讲是直播的,而且当时北大的学生也有一些攻击性的问题,强烈的攻击性问题,克林顿总统回复得也非常的好。但是这次呢,就显然精心地安排了学生干部。我看了网民们人肉搜索,已经把这些提问的同学的背景全部搜出来了,有团委书记,有党支部副书记等等。这些人他能提什么问题呢?”

李大同认为,最有意义的问题是美国驻华大使从网民提问中挑选出来的关于中国设立网络防火墙的内容。

他说,奥巴马总统的回答非常好:“特别是他强调了有权力的人是不愿意听到批评的,他自己也是这样,但是必须被逼着听到批评,这个社会才是健康的,才是有力量的。我觉得这样地回答得非常非常的好。”

不过,据合众社报道,奥巴马关于网络自由的谈话,虽然50多个中国网站都进行了报道,但是当天相关内容就被删除了。报道说,奥巴马这次亲身体验了新闻审查的味道。

尽管如此,网上评论还是阻挡不住。有网民说,聪明的奥巴马,通过一问一答,不显山不露水,把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全世界人面前抖搂了一下,也实实在在地给胡锦涛主席上了一课。

奥巴马的真诚令杨恒均十分感动。他在博客中写到,美国的信息是自由的,所以尽管奥巴马有时并不想从网络上听到批评他的意见,也没有办法。“可见,美国的言论自由不是美国总统赋予民众的,而是民众用来监督政府和总统,用来保护自己的。”

奥巴马总统的车队驶过北京街道
奥巴马总统的车队驶过北京街道

*遗憾未能提问两国元首*

外国在华记者协会星期三发表声明,对中美两国元首会见记者后没有安排记者提问,失去一次展现开放的机会而表示遗憾。

中国资深媒体人李大同评论说:“两国首脑会见记者,竟然不让记者提问题,这也很有意思。你会见记者,你怎么能不让记者提问题呢?这个东西太奇怪。不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网全程直播了奥巴马与上海青年的对话。香港《新报》说,此举展示了“气度和自信”。

关键词:奥巴马,胡锦涛,李大同,中国媒体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