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低于50荣枯线,且是连续第5个月萎缩。在工厂难以斩获新订单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在即将到来的“两会”期间可能面临推出进一步刺激措施的压力。
中国官方公布的2月份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1.4%,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月份受到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加之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企业员工假期返乡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
赵庆河另外表示,受惠于春节假日等因素带动,服务业扩张力度有所增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对路透社表示,PMI在农历新年期间通常会下降,但他同时指出,官方PMI的下降也是因为国外新订单大幅萎缩所致。 由于已开发市场经济放缓以及国内供应链的转移,海外需求减弱似乎是永久性的,而不是暂时的现象。
不过,财经媒体《财新》在同一天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则是微升50.9,并且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从财新制造业PMI各分项指数来看,2月制造业产出与需求都持续扩张。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连续4个月高于荣枯线,显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不过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仍然偏多。新订单指数低于生产指数,生产和销售端价格持续低迷,内外需仍然不足;就业指数长期徘徊在荣枯线以下,企业增员扩产积极性不高,乐观预期有待进一步夯实。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黄子淳向美联社表示,对两个 PMI 进行平均来衡量行业状况是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总体制造业指数保持在 50.0 不变,与上个月工厂活动保持稳定的情况一致。
中国在新冠疫情后令人失望的复甦引发了对其经济模式基础的怀疑,并引发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更大胆的改革以支撑长期成长的预期。过去一年,由于房地产危机、消费者减少支出、外国企业撤资、制造商争夺买家,以及地方政府背负巨额债务负担,中国一直在应对经济成长低于预期的问题。
北京将在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重点讨论提振经济的财政措施,以期提振消费、投资并为股市注入更多信心。此外,北京也将在6日公布2024年的成长目标,熟悉政策的人士预计北京将维持与去年类似的5%成长目标。
(此文参考了路透社、美联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