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星期日(10月16日)的二十大演讲在推特上备受关注。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讲话内容和以往没有太大变化,但还是透露了一些政策制定趋势,包括通过人工智能加强对公众舆论的监控。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泰苏指出,在习近平今年的讲话里,“稳定”比以往更加重要。
“如果今年的党代会讲话与往年相比有什么深层变化的话,那大概就是稳定被提高成为了目标,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需要的条件。后者,事实上,已经被淡化了一些,”他写道。
保证稳定的前提之一是了解公众舆论。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合伙人凯娜(Kendra Schaefer)指出,中国宣扬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通过了解民众的担忧与不满来改变或制定法规。随着科技发展,中国当局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侦测舆情。
“社会主义民主将越来越根据人工智能化的公众观点评估来获得信息,比如那些《人民日报》使用的,可以扫描社交媒体和网络环境,寻找热点和爆点,告知政策制定者并相应地进行回应。”
“。。。我预计看到政府进一步投入资源发展公共舆论监测系统,为预测式政策制定打下基础。”
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敏(Mary Gallagher)将习近平讲话中对经济的部分总结为:不许躺平,不要期待国家帮你做你力所能及的事。
对此,她评论道:“问题是,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中国人长久以来工作得够努力了。国家需要在税收、财产、户口上进行制度性改革。”
不过,高敏发现习近平讲话中对性别平等和工作歧视的涉及比她预想的要多。
“也许中共意识到了,工作场所中泛滥的对女性的歧视无法帮助他们达到人口生育目标,”她说。
许多中国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习近平预计即将迎来突破性的第三任期,但他在开幕式上的发言 内容与过去相比,总体上没有出现太大变化。
耶鲁大学的张泰苏教授细数了习近平在讲话中涉及到的一些话题,包括依法治国、投资环境保护、共同富裕等。他发现,习近平有关这些领域的讲话内容在过去五年里都没怎么变化过,一直强调持续当前方向。
“如果你仔细想的话,这其实是有道理的,”张泰苏写道,“他的第三任期已经打破了足够多的非正式政治常态了。除非绝对必要,他大概不想在其他事情上制造不稳定,最起码能安抚住党内的其他派系。”
他在另一条推文中总结说:“如果这场讲话有任何指示性的话,那就是中国接下来两年的政策制定应该不会和前几年的有太大区别。”
在对台政策上,专家们也表示没有发现多少不同。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她的分析中写道:“和我们在过去看到的相比,并没有新的信号或是更强的紧迫感。(唯一的变化)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警示外国人不要干预。”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