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中国互联网微博大V胡锡进是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报人。作为党报环球时报总编,他坦承自己是党的耳目喉舌,作为新闻工作者、网人,他又建言共产党需要“自谦”,需要“会说话”,“好话要让别人说”,避免“自吹自擂”。
胡锡进讲这样的话,要放在1957年,一定打成右派。反右期间,有些知识分子只是说:(党)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就被打成右派。
胡锡进,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出生在北京工人家庭,1978年,参军进入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学俄语。后来到北外(现外国语大学)读研。“动乱”(1989年)那年毕业进入人民日报,有报道说:他和北大知名学者孔庆东教授一样,当年春夏之交,也是经常在天安门广场“流窜”的“有心人”。1993年派驻南斯拉夫记者。1996年,环球时报副总编,2005年,总编。
由于环球时报的立场,特别是他经常以“单任平”为笔名发表评论,再加上其微博立场,胡锡进被“贴上”“民族主义者”、“爱国贼”、“五毛”等标签,同孔庆东、司马南、吴法天等并列“四大五毛”。胡锡进今年也参加了几次VOA电视节目做嘉宾,谈自己对一些事务的观点和看法。
胡锡进是10月底在北京某座谈会上讲这番话的。据观察者网周二(12月24日)发表的胡锡进讲话全文,胡锡进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发展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共产党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最初的不自信,刚建国的时候,这种不自信一直延续到今天。
“它喜欢把自己说的比自己实际上稍微好一点。它其实应该把自己说的比自己实际好的程度稍微差那么一点儿。”
“做人也这样,中国文化就是这么一种文化,自谦一点。在生活中我们都懂,共产党员也懂,要低调、低调,也不知怎么的,一站到讲台上,就高调了。”
*胡锡进:不要让人觉得党“自吹自擂”*
“造成的结果就是,让人家觉得共产党是自吹自擂。所以话里永远是漏洞百出的。这个问题需要根本解决,就是共产党需要会说话。好话要让别人说。一个人一定是有毁有誉的,共产党的问题在于,把那7分好话都自己说了,剩下的三分坏话都留给了微博、互联网。这是我们的一大问题,我们的宣传问题。”
*有宪法支持,党依然是“伟光正”*
一直到现在,网上还有许多人以调侃口吻称呼中共“伟(大)光(荣)正(确)”。虽然今天已不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文革岁月,但许多高官动辄还是以党管一切的思维方式颐指气使。前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上台伊始就宣布在司法界是“党的利益至上”,然后才是法律和人民“至上”。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春节到西北慰问百姓,开口就是“我代表党中央来看你们了。”
*胡锡进的新闻宣传“三七开”*
作为党的重要宣传干部,胡锡进能认识到这一点也算难能可贵:“共产党的问题在于,把那七分好话都自己说了,剩下的三分坏话都留给了微博、互联网。 ”
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毫无疑问是属于说“七分”好话的那部分,剩下的那互联网“三分”“自留地”,党还是一直觊觎要加以控制甚至“收归国有”。
胡锡进的话是“来回说”,充满“辩证法”。比如他在这篇题为《中国舆论的现状和媒体的责任》的讲话伊始就宣布,某些市场化媒体“站到了政府的对立面,”“超过一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甚至处在逢官就反、逢警必反的情况”。
*舆论场“竞争”,谁是输家?*
胡锡进说:互联网也参与到“批判竞争”中。某些商业网站,没人管,而且技术上管不了它,造成了在这种竞争中,“传统媒体全部失败了。赢家是互联网、微博。”
按照胡锡进这个逻辑和结论,对党说“三分坏话”的互联网,在和说“七分好话”的“传统媒体”竞争中是获胜了,那共产党不是很“自谦”而没“自吹自擂”,何须加以批评?
*大公报小骂大帮忙VS环球时报不骂帮大忙*
如果说张季鸾的大公报是对当局“小骂大帮忙”,那么,说七分好话的环球时报则是“不骂帮大忙”。在党中央、中宣部“虎视眈眈”下,环球时报等所有吃皇粮的“传统媒体”,没任何人敢开“三分自留地”。从年初的南周元旦社评事件、后来新快报和湖南大企业“对峙”等事件即可看出,结果都是报社老总下课记者走人或报纸封门。
对此,胡锡进说:“我们首先是共产党办的报纸”。
胡锡进把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一亩三分地”。而这两块“所有制”不同的地,有不同的“地主”。前者就是党办媒体---如环球时报,后者是互联网。
作为希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环球时报老总,胡锡进希望能在报纸的“党性”“人民性”之间“和稀泥”。
“共产党和老百姓没离得那么远。他们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胡锡进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两者之间是个对立关系,真是你死我活的,“我肯定完蛋了,我必须投靠一方。”
胡锡进说:“我之所以能‘左右逢源’,是因为它俩的对立是表面的,不是真正在利益上是对立的。”胡锡进说,他现在做的是:“增加政府和老百姓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沟通,而不是制造他们的对立。”
胡锡进不光是报社老总、国家行政序列中正司局级干部,还是网络大V,在新浪微博拥有4百多万粉丝。他经常在网上发微博“沟通”党群关系,周二曾在其微博转了该报周一评价毛泽东的社评,遭到很多网友和粉丝的激烈抨击。
胡锡进说:我们不代表人民处处抨击政府,或者代表政府处处指责人民。“我们觉得他们两者是一体的。”
*“七分”地主胡锡进,自然歌颂共产党*
说到共产党,胡锡进自然站到了“七分地”地主---党的立场,而没站到“三分地”穷人---百姓的立场:共产党做得应当说很了不起。共产党的这帮人真是世界的能人,也是中华民族折腾了多少年,碰到了这么一帮人。
“从毛泽东开始,还遴选出了一批优秀的精英,把中国带到了中国的今天。”
*胡锡进:解决媒体问题,首先是解决官的问题*
谈党、毛泽东,必须“正面评价”,这是党的宣传干部胡锡进必须要坚持的立场。谈到新闻界发生的问题、人民性和党性问题,胡锡进说,靠媒体自我调节,来解决问题是不行的。“解决中国媒体的问题,不是解决媒体自身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官的问题。”
显然,胡锡进也意识到了,解决问题,不是“三分地”的问题和责任,而是“七分地”需要认识和承担的责任。
总体来说,胡锡进认为,“三分地”的出现,对国家是一种“进步”。他说:“我们的舆论场,我们的微博,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打击了很多官员腐败的嚣张,而且使得国家有了改革的动力。”
*胡锡进:一枚硬币有两面,互联网也有负面因素*
然后,胡锡进话锋一转,说到了互联网的负面因素:“什么事情都有度,如果它向前走的过远,就会从正面推动因素变成负面的破坏力。”
胡锡进说,中国是非常讲究度的国家。中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小国太小,它可以跟着一个人跑就行了。中国太大,有各种力量,而且这个国家一旦偏向一个方向,要再往回拉就很难。中国一定要保持一种平衡,这是最重要的。”
胡锡进认为,中国是由合力推动的,“自由派声音特别大,必须有其他力量出来平衡。”
*“七分”声音大还是“三分”声音大?*
在这里,胡锡进又陷入一种自相矛盾和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自由派充其量只有“三分地”,如何就变得“声音特别大”?声音之大,已超过“七分地”?胡锡进显然是想说自留地庄稼就特别茁壮。但无论如何,自留地面积有限,其总产量必定高不过公社大田。
胡锡进进一步说:中国多元化要走下去,“舆论场的平衡非常重要。社会不能仅有一种声音,政府的声音应该是一种主导声音。在政府之外,不应当有一种声音处于绝对的优势。如果发生了,我是反对的。”
胡锡进的这种逻辑,在这里到了更加荒谬荒唐的地步:政府的声音已经主导了,已经是七分地了,在其之外,也就是在政府主导之外,在那三分地内,还不允许一种声音处于“绝对的优势”?!应该看到,这里是政府七分百姓三分的模式,而不是政府需要继续蚕食或没收百姓三分自留地的“杀穷济富”政策。
*失去“平衡”的平衡,有何意义?*
胡锡进这段话核心和实质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七分地,是我的,你们的三分地,也是我的,或起码有一部分。或者是:你的三分地,我政府的话语权,也要占一席之地,不能让你们自由派完全占领。其结果必然是,舆论场:政府占85%,自由派15%。这就是胡锡进的一亩地的“三七开”分法。
尽管如此,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还是对胡锡进以及环球时报表达了“正面”的评价:他在这次座谈会上说,环球时报“确实向中间立场靠近,”他还说,该报“一些提法颇有新意与突破。”萧功秦还说,胡锡进在其新书《复杂中国》中曾说:“自由派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自由派是制衡保守派的必要力量,”“任何社会都需要达成自由与治理的平衡,希望自由派对这种平衡表现出更多的建设性。”
萧功秦和胡锡进谈到的这种“平衡”,显然是指“三分”地上的平衡,而不是“一亩地”上的平衡。更显然,撇开七分地而专门在三分地上讲“平衡”实际意义并不大,虽然不是零。
胡锡进讲这样的话,要放在1957年,一定打成右派。反右期间,有些知识分子只是说:(党)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就被打成右派。
胡锡进,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出生在北京工人家庭,1978年,参军进入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学俄语。后来到北外(现外国语大学)读研。“动乱”(1989年)那年毕业进入人民日报,有报道说:他和北大知名学者孔庆东教授一样,当年春夏之交,也是经常在天安门广场“流窜”的“有心人”。1993年派驻南斯拉夫记者。1996年,环球时报副总编,2005年,总编。
由于环球时报的立场,特别是他经常以“单任平”为笔名发表评论,再加上其微博立场,胡锡进被“贴上”“民族主义者”、“爱国贼”、“五毛”等标签,同孔庆东、司马南、吴法天等并列“四大五毛”。胡锡进今年也参加了几次VOA电视节目做嘉宾,谈自己对一些事务的观点和看法。
胡锡进是10月底在北京某座谈会上讲这番话的。据观察者网周二(12月24日)发表的胡锡进讲话全文,胡锡进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发展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共产党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最初的不自信,刚建国的时候,这种不自信一直延续到今天。
“它喜欢把自己说的比自己实际上稍微好一点。它其实应该把自己说的比自己实际好的程度稍微差那么一点儿。”
“做人也这样,中国文化就是这么一种文化,自谦一点。在生活中我们都懂,共产党员也懂,要低调、低调,也不知怎么的,一站到讲台上,就高调了。”
*胡锡进:不要让人觉得党“自吹自擂”*
“造成的结果就是,让人家觉得共产党是自吹自擂。所以话里永远是漏洞百出的。这个问题需要根本解决,就是共产党需要会说话。好话要让别人说。一个人一定是有毁有誉的,共产党的问题在于,把那7分好话都自己说了,剩下的三分坏话都留给了微博、互联网。这是我们的一大问题,我们的宣传问题。”
*有宪法支持,党依然是“伟光正”*
一直到现在,网上还有许多人以调侃口吻称呼中共“伟(大)光(荣)正(确)”。虽然今天已不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文革岁月,但许多高官动辄还是以党管一切的思维方式颐指气使。前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上台伊始就宣布在司法界是“党的利益至上”,然后才是法律和人民“至上”。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春节到西北慰问百姓,开口就是“我代表党中央来看你们了。”
*胡锡进的新闻宣传“三七开”*
作为党的重要宣传干部,胡锡进能认识到这一点也算难能可贵:“共产党的问题在于,把那七分好话都自己说了,剩下的三分坏话都留给了微博、互联网。 ”
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毫无疑问是属于说“七分”好话的那部分,剩下的那互联网“三分”“自留地”,党还是一直觊觎要加以控制甚至“收归国有”。
胡锡进的话是“来回说”,充满“辩证法”。比如他在这篇题为《中国舆论的现状和媒体的责任》的讲话伊始就宣布,某些市场化媒体“站到了政府的对立面,”“超过一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甚至处在逢官就反、逢警必反的情况”。
*舆论场“竞争”,谁是输家?*
胡锡进说:互联网也参与到“批判竞争”中。某些商业网站,没人管,而且技术上管不了它,造成了在这种竞争中,“传统媒体全部失败了。赢家是互联网、微博。”
按照胡锡进这个逻辑和结论,对党说“三分坏话”的互联网,在和说“七分好话”的“传统媒体”竞争中是获胜了,那共产党不是很“自谦”而没“自吹自擂”,何须加以批评?
*大公报小骂大帮忙VS环球时报不骂帮大忙*
如果说张季鸾的大公报是对当局“小骂大帮忙”,那么,说七分好话的环球时报则是“不骂帮大忙”。在党中央、中宣部“虎视眈眈”下,环球时报等所有吃皇粮的“传统媒体”,没任何人敢开“三分自留地”。从年初的南周元旦社评事件、后来新快报和湖南大企业“对峙”等事件即可看出,结果都是报社老总下课记者走人或报纸封门。
对此,胡锡进说:“我们首先是共产党办的报纸”。
胡锡进把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分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一亩三分地”。而这两块“所有制”不同的地,有不同的“地主”。前者就是党办媒体---如环球时报,后者是互联网。
作为希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环球时报老总,胡锡进希望能在报纸的“党性”“人民性”之间“和稀泥”。
“共产党和老百姓没离得那么远。他们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胡锡进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两者之间是个对立关系,真是你死我活的,“我肯定完蛋了,我必须投靠一方。”
胡锡进说:“我之所以能‘左右逢源’,是因为它俩的对立是表面的,不是真正在利益上是对立的。”胡锡进说,他现在做的是:“增加政府和老百姓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沟通,而不是制造他们的对立。”
胡锡进不光是报社老总、国家行政序列中正司局级干部,还是网络大V,在新浪微博拥有4百多万粉丝。他经常在网上发微博“沟通”党群关系,周二曾在其微博转了该报周一评价毛泽东的社评,遭到很多网友和粉丝的激烈抨击。
胡锡进说:我们不代表人民处处抨击政府,或者代表政府处处指责人民。“我们觉得他们两者是一体的。”
*“七分”地主胡锡进,自然歌颂共产党*
说到共产党,胡锡进自然站到了“七分地”地主---党的立场,而没站到“三分地”穷人---百姓的立场:共产党做得应当说很了不起。共产党的这帮人真是世界的能人,也是中华民族折腾了多少年,碰到了这么一帮人。
“从毛泽东开始,还遴选出了一批优秀的精英,把中国带到了中国的今天。”
*胡锡进:解决媒体问题,首先是解决官的问题*
谈党、毛泽东,必须“正面评价”,这是党的宣传干部胡锡进必须要坚持的立场。谈到新闻界发生的问题、人民性和党性问题,胡锡进说,靠媒体自我调节,来解决问题是不行的。“解决中国媒体的问题,不是解决媒体自身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官的问题。”
显然,胡锡进也意识到了,解决问题,不是“三分地”的问题和责任,而是“七分地”需要认识和承担的责任。
总体来说,胡锡进认为,“三分地”的出现,对国家是一种“进步”。他说:“我们的舆论场,我们的微博,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打击了很多官员腐败的嚣张,而且使得国家有了改革的动力。”
*胡锡进:一枚硬币有两面,互联网也有负面因素*
然后,胡锡进话锋一转,说到了互联网的负面因素:“什么事情都有度,如果它向前走的过远,就会从正面推动因素变成负面的破坏力。”
胡锡进说,中国是非常讲究度的国家。中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小国太小,它可以跟着一个人跑就行了。中国太大,有各种力量,而且这个国家一旦偏向一个方向,要再往回拉就很难。中国一定要保持一种平衡,这是最重要的。”
胡锡进认为,中国是由合力推动的,“自由派声音特别大,必须有其他力量出来平衡。”
*“七分”声音大还是“三分”声音大?*
在这里,胡锡进又陷入一种自相矛盾和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自由派充其量只有“三分地”,如何就变得“声音特别大”?声音之大,已超过“七分地”?胡锡进显然是想说自留地庄稼就特别茁壮。但无论如何,自留地面积有限,其总产量必定高不过公社大田。
胡锡进进一步说:中国多元化要走下去,“舆论场的平衡非常重要。社会不能仅有一种声音,政府的声音应该是一种主导声音。在政府之外,不应当有一种声音处于绝对的优势。如果发生了,我是反对的。”
胡锡进的这种逻辑,在这里到了更加荒谬荒唐的地步:政府的声音已经主导了,已经是七分地了,在其之外,也就是在政府主导之外,在那三分地内,还不允许一种声音处于“绝对的优势”?!应该看到,这里是政府七分百姓三分的模式,而不是政府需要继续蚕食或没收百姓三分自留地的“杀穷济富”政策。
*失去“平衡”的平衡,有何意义?*
胡锡进这段话核心和实质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七分地,是我的,你们的三分地,也是我的,或起码有一部分。或者是:你的三分地,我政府的话语权,也要占一席之地,不能让你们自由派完全占领。其结果必然是,舆论场:政府占85%,自由派15%。这就是胡锡进的一亩地的“三七开”分法。
尽管如此,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还是对胡锡进以及环球时报表达了“正面”的评价:他在这次座谈会上说,环球时报“确实向中间立场靠近,”他还说,该报“一些提法颇有新意与突破。”萧功秦还说,胡锡进在其新书《复杂中国》中曾说:“自由派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自由派是制衡保守派的必要力量,”“任何社会都需要达成自由与治理的平衡,希望自由派对这种平衡表现出更多的建设性。”
萧功秦和胡锡进谈到的这种“平衡”,显然是指“三分”地上的平衡,而不是“一亩地”上的平衡。更显然,撇开七分地而专门在三分地上讲“平衡”实际意义并不大,虽然不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