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缅甸政府与8支少数民族武装在首都内比都隆重签署了缅甸全国停火协议。仍有10家少数民族武装没有或没能在停火协议上签字。缅甸总统发言人吴耶图(U Ye Htut)在签字仪式后表示,希望中国帮助说服未参与签字的民族武装改变立场。
10月8日,缅甸和平中心停火协调主任敏佐乌(Min Zaw Oo)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特使孙国祥劝说克钦独立军和佤联军,拒绝签署全国停火协议。然而,两天后,敏佐乌在接受新华社核证采访时,又否认了自己曾向路透社说过中国干预缅甸停火进程的话。
按照中国政府多年坚持的“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方针,“说服”签字和“劝说”不签字,实际上都应该算作一种“干涉”或“干预”。那么,中国是否真的“干预”了缅甸的和平进程呢?中国是否应该“干预”呢?
停火协议并不意味着和平
资深缅甸问题专家、瑞典人林特纳(Bertil Lintner)在接受《伊洛瓦底》杂志采访时认为,此次缅甸军政府主导的停火协议与和平基本无关。缅甸政府急于在大选前夕与民族武装签署停火协议,只是为了彰显本届政府的政绩,却没有真正关心各民族武装的诉求。民族武装要求真正的联邦制,自己管理自己,但这是缅甸政府所不能接受的,缅甸政府需要由自己来掌控一切。在这个死结一般的问题没有得到讨论并解决之前,停火协议只是表面文章,是本末倒置。
80年代末期,曾经有近20家民族武装先后与缅甸政府签订了停火协议,但战争根本就没有终止。此次的停火协议很像是当年的翻版,就在停火协议签署的当天,甚至直到今天,缅北的战火仍在持续。各方在根本问题上达不成共识,所谓“全国性停火协议”难免成为一个笑话。
即使是在缅甸内部,不同党派人士对于此次停火协议的看法都有着巨大的分歧。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此前就曾经公开表示,自己不看好现在这个协议,她还不止一次地劝告少数民族武装,不要急于签署停火协议。
中国的立场及近期的改变
至少从官方的正式表态中,中国一直秉承着“不干涉他国内政,希望缅甸实现和平”的既定方针。在缅甸和平进程中,中国给予自己的定位是观察员和协调人。然而,进入2015年之后,中缅边境地区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使得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中国对缅甸局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边境地区的稳定,另一个是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利益。无论是能源战略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缅甸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维系好与缅甸政府和各方的关系,是保障中国利益的必要因素。因此,今年2月,果敢武装与缅甸政府军交战伊始,中国基本上保持着不介入的姿态。
然而,随后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中国的预期。缅甸政府军的飞机将炸弹投进中国境内,导致5名中国公民死亡,国内舆论的愤怒让中国官方感到措手不及。此外,今年还发生了其他一些事件:1月,100多名中国伐木工被缅甸官方逮捕并判以重刑;4月,缅甸执政党 —— 巩发党主席瑞曼访华,并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到了8月,突然发生了瑞曼被免职的事件。
这些事件令中国感到被当众羞辱,缅甸的局势愈发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因此,今年6月,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受邀访华,就被外界看作是中国政策转向的一个标志。在缅北最大的少数民族武装 - 佤联军公开宣布不签署停火协议的前夕,中国派出代表团与佤联军和克钦独立军接触,也使得中国“干预缅甸和平进程”的说法有了“捕风捉影”的依据。
协调、施压和干预
敏佐乌说得并不错,中国一方面希望缅北稳定,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对缅北民族武装施加影响。然而中国是否能够胜任这样的角色,那就要另说了。
2013年3月,中国作为协调人,曾经邀请缅甸政府方和克钦独立军在云南瑞丽举行过一轮停火谈判。中方事后的报道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谈,而其他当事方的反应却远非如此。据知情者透露,当时的中国特使王英凡盛气凌人,作风霸道。他急于求成,强迫对方挑灯夜谈,没有结果就不能休息。会谈从白天一直进行到深夜1点多,当时的克钦代表就直言受到伤害,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以至于草草达成的协议并没有涉及缅甸政府如何保障会谈结果的执行。
而且,那次谈判之前,克钦代表曾提出希望中、美、英、欧盟的代表都到场,以加强对缅甸政府进行监督的力度。而王英凡却强调只要中国一方在场,克钦代表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不过,这次会谈之后,缅甸政府军又一次单方面挑起了与克钦独立军的战争,使中国作为协调方在克钦人眼里失去了信任,王英凡也在不久后被调离。
今年6月,缅甸多家少数民族武装曾就是否签署停火协议举行了一场峰会,中国新任特使、王英凡的继任者孙国祥,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会场,并在开场白中朗诵了一首毛泽东所作的词《满江红》。其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被解读为希望缅甸各民族武装加快和平进程的敦促,但“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的词句又让人纷纷猜测,“苍蝇”到底指的是谁?
放弃“不干涉内政”?
由于地缘政治的考量,中国不愿意西方和日本插手缅北的问题,这在国际外交当中都不算特例,缅甸政府和少数民族武装都表示可以理解。缅甸问题专家、NGO组织负责人霍瑟(Richard Horsey)也认为:“目前中国和日本处于对抗状态,出现这种事一点都不奇怪,完全在意料之中。”
然而,近年来,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不断受到挑战,尤其是今年缅北的战火蔓延进中国境内之后,中国国内的舆论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干预”,因为缅甸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受到质疑,中国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而边境地区的“冒犯”则是缅甸军队“率先干涉了中国的和平”。
西方学者几年前就开始讨论中国的“不干涉内政”方针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迟早应该放弃这一方针政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布朗(Kerry Brown)就曾撰文表示,具有强大经济能量的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就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事务当中。
另有学者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不干涉内政”的立场,那不过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实际上,在很多独裁国家或威权国家中,“不干预”就是“纵容”,是另一种“干涉”。
在缅甸问题上,中国对于缅甸政府的影响力正在不断下降,自然会加强对缅北少数民族的影响以求得平衡。不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缺少真正的“软实力”,缺乏建立“干涉”的道德基石,因而即使有提升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心,却没有能够服众的自信。中国不可能以缅甸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不公平态度作为声讨的理由,又不能因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作为撕破脸的依据。所以,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会一方面继续打着“不干涉内政”的大旗,另一方面通过自己能够影响到的政治势力,平衡缅甸国内的政治天平,以达到“不干预”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