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你(现在)可以说这是我们国家的法律”,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美籍前妻Kim Lee11月27日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反家暴系列视频讲座中几度哽咽,“我必须要告诉所有人、受害者,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并不是家庭矛盾。”
11月25日,千呼万唤的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首次明确界定了家庭暴力的范围。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发生的身体、精神或身体精神双重伤害。草案的另一大亮点在于缩短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裁定时间。规定法院在接受申请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调查显示中国近四成女性遭家暴*
在中国,遭受家庭暴力折磨的女性显然不在少数。
11月24日在京举行的反家庭暴力媒体对话会上发布的《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显示,年龄在18-49岁、现有或曾有过伴侣的女性中,39%称曾遭受过来自伴侣的身体或性方面的暴力,38%的女性称遭受过精神暴力。在遭受伴侣身体暴力的女性中,40%曾受伤。
调查发现,遭受过暴力的女性总体健康状况差,出现流产、抑郁,或者试图自杀的可能性是没有遭受暴力女性的 2-3 倍。
*超九成遭遇家暴的女性选择沉默*
然而,绝大部分遭受家暴的女性都对自己的经历难于启齿。或者,即便说了,也得不到正面有效的帮助。
调查研究显示,遭受伴侣暴力的女性往往不告诉任何人这一经历。而在少数勇于讲述自己遭遇的女性当中,近半数的人受到的是来自家庭成员的责备,或被要求保持沉默。因此,仅有7%的女性会选择通过正式渠道,如报警,来寻求支持。
“不光是报案,包括向心理机构、权益服务机构求助的比率都不会很高。首先,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私事,所以不管是警察还是其他的一些服务机构,对这方面的服务很不足,而且也缺乏对家庭暴力特点的认识,不太能够帮助到受暴妇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民间公益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共同发起人冯媛女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民间人士:草案仍有缺陷*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说明,有恋爱、同居、前配偶等关系人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不纳入《反家暴法》的保护范围。
然而,在现代生活中,婚姻不再是两性关系唯一的结合方式,非婚同居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不只是年轻男女,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在不断地加入这个行列。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都是举办了结婚仪式就算结婚,所以很多人不去做婚姻登记。所以说如果反家暴法不保护这些同居、共同生活或者恋爱的关系,那将把相当一部分人排除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冯媛说。
*美国如何处理家暴案*
在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之说的中国,相对于西方社会,“家庭暴力”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
在美国,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发生暴力纠纷,一方往往可以当场打电话报警。如果到达现场的警察发现据称被打的人身上有伤痕或其它明显施暴证据,被控打人者会立即被捕。家庭暴力受害者还可以到法院申请保护令。
美国各州法律对于家庭暴力的保护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夫妻、离异双方、同居恋人、男女朋友、前男女朋友、同性恋伴侣以及他们的子女。
美国社会上对家庭暴力的重视程度相对也比较高。今年6月23日,美国女足门将霍普·索罗因姐姐家中酒后袭击了姐姐及17岁的外甥而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两项家庭暴力罪。又如,8月28日,美国橄榄球联盟(NFL)宣布对实施家庭暴力的运动员采取终身禁赛的处罚。
目前全世界已有125个国家将多种家庭暴力形式定为刑事罪行。
当下,中国境内许多关心妇女权益的机构和个人,包括民间组织、学术机构都在忙于收集各种意见或建议,希望让《反家暴法》的立法建议稿得到完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