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18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中国央行“放水”有何用


中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
中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

4月19日星期天,中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据信中国由此将释放出1万多亿元人民币的货币进入流通。

中国央行这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时机令许多人感到意外。这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最大幅度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两个月来第二次降低准备金率。

另外,被广泛认为是泡沫化严重的中国股市价格在过去的半年里大涨,在央行宣布这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之前的两个星期里更是疯涨。此时此刻,再将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无疑将加剧本来就已经严重的股市泡沫。

中国这种令人感到意外的举动引发了不同的反应。

央行“放水”与股市

进入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明显,在中国国内外引起普遍的担忧。

中国央行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促使更多货币投入流通,被众多的投资者认为是有利于规模名列世界前茅的中国经济再度恢复快速增长。美国、欧洲和亚洲股市由此上扬。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央行这种投放更多货币进入流通的举动被广泛称作“放水”。银行“放水”是一种中国民间的贬义说法,意思是稀释货币价值,使钱变得不值钱。

在央行发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之后,《中国经营报》发表的一则微博似乎反映了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对中国股市和央行“放水”的担忧:

“【股市一团烂渣,人们为何仍迫不及待买入股票?因为现金更烂!】我们的股市,是一团烂渣。股市大涨,以及大伙迫不及待买入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一场‘比烂游戏’。是为了回避另一项更烂的资产,这项资产,叫做现金。央行放水就是明证!”

央行缘何需“放水”

中国近来经济增长乏力并持续减速的趋势,中国政府当局一直试图让中国公众和国际社会放心,并宣传说这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是中国进行必要的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好机会。

然而,中国中央银行这种大力“放水”的举措似乎是显示,中国当局自己也难以相信自己的宣传。

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专栏撰稿人章家敦(Gordon Chang)认为,中国的经济问题要比中国领导人所承认的严重得多,导致中国领导人采取眼下这种慌不择路(desperation)的做法。他说:

“中国领导人肯定对经济增长非常担心。他们报告说是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7.0%。但看看一些基础数字就可以知道中国经济增长数字非常之低。用电量下跌了0.1%,贸易下跌了6.0%,建设开工率下跌了18.4%。中国经济现在甚至有可能是在收缩而不是增长,肯定是同季度环比是在收缩,也可能是年度环比也在收缩。

“中国领导人肯定对经济活动放缓非常担心,所以才愿意冒险让股市泡沫继续加大。而且,中国领导人还愿意冒险让债务危机更加严重,而这种危机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中国领导人眼下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眼下的大势所在。”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4月19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政府面临两大经济难题,一个是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停滞,一个是股市泡沫化严重,现在看来,至少就目前而言,中国政府似乎是更担心的是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而不是股市泡沫。

专门研究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的普林斯顿大学学者程晓农认为,《经济学家》杂志的这种说法是靠谱的:

“实际上,用李克强的所谓克强指数来形容中国经济,中国的情况就更糟了。克强指数里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铁路货运量,一个是发电量。这两个指标在三月份都是下降的,都是负增长。如果是用李克强自己的观点,用他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现在情况是很差。所以,中央政府现在设法拉抬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谓的“克强指数”最初来自《经济学家》杂志,指的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先前在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为了避免普遍造假的官方经济统计指标而提出的他认为是能够真实反映经济状况的指标。

“放水”无助内需

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具体出路到底在哪里?专家和公众这些基本的问题众说纷纭。

但中国眼下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官方和中国国内外大多数经济专家倒是有相当一致的看法,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乏力,难以提振,是因为中国内需不足。

中央银行大“放水”,也就是将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有助于提升中国内需吗?《福布斯》杂志的专栏撰稿人章家敦对这个的回答是根本不能。他说:

“削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根本就无助于提升内需,而只是向中国经济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种做法基本上会使现有的问题更加严重。中国当局在2008年年底所作的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事情,在2009年,2010年以及后来几年造成了经济增长。但现在中国经济因为流通货币太多而窒息。因此,削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只是使问题恶化而不是缓解。所以说,中国领导人已经没有可以奏效解决问题的招法了。”

程晓农博士则指出,中国眼下的内需不足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而中央银行将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完全根本就不能解决这种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是因为内需不足,这话需要稍微往远一点说。应当说,内需不足不是现在2015年的事,而是2005年的事,10年前就开始了。过去有学者批评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两级分化。很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置若罔闻。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社会问题,慢慢扭转经济发展,扭转一番就好了。所谓的只要把饼做大了,这些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但现在看来,全世界的、包括世界银行的专家对这个问题全都看走了眼。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经济现在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于‘社会不公’这四个字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地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这个社会一小部分富人掌握太多的财富,然后他们把钱拿到国外去花去了。而大部分老百姓自然就没有多少收入。所谓的内需不足,原因就是社会分配不公、穷人没钱,经济增长的成果落不到普通老百姓的兜里。”

对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老百姓不敢花钱或没有钱花、导致需求不足、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问题,程晓农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属于全世界情况最糟糕的: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其中居民消费占多大的比例,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内需足还是不足。这个比例,美国和日本长年是在70%上下甚至更高。俄罗斯尽管情况不太好,也还在50%上下。中国的情况是,最好的年代,也是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经济改革的时候,曾经达到48%,以前、也就是在‘文革’时期是45%左右。但是,从1985年开始,这个比例在中国就开始缓慢下降,从2005年开始正式进入了低谷,降到了40%以下,现在是35%。

“这个比例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当中属于是最差的几个。如果看这个比例,就难免让人要提出 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国家经济增长这么快,全世界独一无二,而且经济体这么大,老百姓还那么穷?内需不足,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在增长的同时,老百姓在经济增长中所分得的饼越来越小。十几亿老百姓从能分得半块饼,最后变成只能分得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不是被政府花了,就是被权贵花了,或被权贵拿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一种畸形的结构。畸形结构的后果是靠内需,靠十几亿老百姓的消费带不动这个国家的经济了。那么政府只能靠其他手段,比如说,靠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在朱镕基担任总理的时代,中国主要是靠出口来弥补内需不足。随着2008年世界经济出现危机之后,出口也带动不了了。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就转为房地产。从2015年开始,(超饱和、超过剩的)房地产也撑不住了。”

内需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的内需不足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明显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当今中国属于超敏感问题,被禁止谈论 。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进入这种畸形的内需不足?换句话说,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长期高速发展,为什么发展到最后会让中国的百姓陷入相对贫困,让他们没有能力消费呢?

程晓农博士的解释是,上个世纪最后几年,在朱镕基担任总理的时候,中国悄悄地进行了一场私有化,将本来属于全民的财产私有化到一部分经理的口袋里去了。中国准许外国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不准许在中国发表,只能在国外发表。他说:

“根据多个调查结果证实,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出中国所完成的私有化,把全国的大部分共有资产也就是大约60%左右私有化到了经理的口袋里了。与此同时,为了方便经理私有化,又把全国几千万的国有企业职工给‘下岗’了。

“这种制度变化造成了社会分配制度不公,它产生了一种永久性的后果,这就是下岗工人从此再也不会有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收入了,同时,权贵阶层也由此永久性地拥有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财富。这种财产分布格局决定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不管快是是慢,收入的大头是落在这些权贵手里,老百姓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饼中分得的块越来越小。”

程晓农博士所说的这种情况在中国被称作“权贵资本主义”。中共当局如今严令禁止高等学校对学生讲“权贵资本主义”的问题。

继续“放水”风险大

中国央行近来连续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被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是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走势缺乏信心,担心经济增长持续减速甚至停滞。

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独树一帜,就此提出了一种积极的解读,这就是中国央行近来连续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或许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部分——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的离谱,即使是降低到现在的18.5%,还是有大约20万亿人人民币囤积在中国的大银行里没能发挥作用,没有创造新的流动性(即投入流通、用于贷款生息)。

程晓农博士认为,《经济学家》杂志的这种解读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的货币投放数量之大,其实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果按照货币投放量和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比例来说,中国早就进入泡沫经济阶段了。这是因为中国长期靠出口拉动经济,同时又实施外汇管制,由此积累起来将近三万七八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程晓农博士说,为了避免由此而来的相当于几十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投入流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中国不得不用准备金的方式把这些货币圈在银行里,不让它充分流通;否则,今天中国的物价就不是现在的数了,可能要翻番。降低准备金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会更大,垮下来的时候损失会更加惨重。

程博士所说的这种情况,也就是章家敦所指的“现在中国经济因为流通货币太多而窒息”。

章家敦和程晓农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国领导人现在在大力推销所谓的“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他们面对积重难返的经济增长乏力问题应对无方而做出的一种超现实的宣传。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葛剑雄最近在《金融时报》中文版上则发表文章说,“一带一路”战略所本的“丝绸之路”其实也是一种历史虚幻;丝绸之路根本就不是中国人开发的,中国人也从来没有通过丝绸之路认真进行过贸易;甚至“丝绸之路”的说法根本就不见于中国的典籍,而只是西方人的说法。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