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39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世界聚焦巴拿马文件 中国人关注什么


北京一个报亭星期二出售的环球时报。(2016年4月5日)
北京一个报亭星期二出售的环球时报。(2016年4月5日)

当全世界都在聚焦“巴拿马文件”泄漏的时候,中国民众热谈的是“大老虎”郭伯雄被移送审查、前“大内总管”令计划案即将开审,以及女子在如家和颐酒店被公然拖拽等事件。有观点说,中共在这期间集中释放多个“重磅炸弹”,转移视线的能耐足以写进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教科书。

轰动全球的“巴拿马文件”4月3日由国际记者同盟曝出后,相关新闻造成的影响在世界范围持续发酵,甚至逼得冰岛总理让位、奥地利银行行长辞职。然而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上,这件事好像从未发生过。“巴拿马文件”当事人之一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华4月7日接受港媒采访时,被问到“巴拿马文件”被披露对中国影响。胡德华说:“不是都删掉了吗?删掉了就没人知道了。”

“巴拿马文件”相关信息在中国网路上被全面封锁,甚至“姐夫”等寻常词汇也突然成了“敏感词”。能让中国民众窥到该事件一隅的只有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一句:“捕风捉影,不予置评。”然而即便是如此模糊的回应,也不被允许显示在外交部的网站上。唯一例外的是环球网。它曾在第一时间发表一篇社评谈巴拿马文件,但很快则被删除。该社评丝毫没有提到有中国高官、家人或公民卷入其中。

专为中国大陆民众打造的新闻热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部分国家的民众在享受着信息交互的便利之时,也要忍受它的副作用——海量的信息鱼龙混杂,往往使人无所适从。而享有信息审查和屏蔽等“特殊待遇”的中国民众则相对少有这种困扰。

“巴拿马文件”发酵之时,中国大陆媒体的头版新闻是《郭伯雄涉巨额受贿犯罪案已移交审查起诉》。前军委主席郭伯雄贪腐案从去年7月30日开始立案侦查后,一直没有后续报道。中国时评人士牛泪撰文分析认为,王岐山在此时抛出起诉郭伯雄的报道,为的是转移媒体和民众的视线,使“巴拿马事件”不会殃及中共统治和社会稳定。据已披露的“巴拿马文件”内容显示,中国有九位领导人亲属牵涉其中。

与此同时,中纪委又宣布打住几只老虎(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宏章、广东人大常委、财经委主任委员陈家记和山东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编辑部设在北京的“海外”媒体多维新闻的博客写手牛泪撰文称:政治敏感性强的中国民众,以及媒体记者编辑报道的视线,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转移。

这个时候,一则北京如家和颐酒店的监控录像又及时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并登上新浪等各大商业网站的醒目位置。事情很简单,4月5日晚一为名叫“弯弯”的27岁女子在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中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幸运逃脱。事后弯弯与酒店交涉未得到满意答复,后求助警方却只得到了嫌犯“疑似醉酒”的判断。求助无门的弯弯最终将从警方处取得的监控录像发到微博上,控诉酒店和警方的冷漠。这一话题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大热,网友也纷纷转发如何提高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文章。

事发后,当事人弯弯不断接受媒体采访,甚至中国官媒中央电视台也在4月7日晚对她进行了专访。声势浩大的舆论帮助弯弯收到了和颐酒店的道歉,涉案男子李某也已被抓获。这一事件本身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为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安保敲响了警钟。

胡佳:热点话题是中共抽屉里的牌

然而,在主流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中国政府故意炒热“和颐酒店事件”以转移视线。海外媒体博闻社发文提出几个疑点,认为事件发生时间点以及某些细节值得怀疑。疑点包括涉事男子具体身份,以及弯弯如何录下监控视频等。文章说,“各地警方在很多公共事件中,对视频是非常珍惜的,一般以案件为由暂不公布。”

中国社会活动人士胡佳4月8日对美国之音表示,他一直关注“和颐酒店事件”,认为事件本身没有疑点,但是媒体将这一新闻放在头版醒目位置“不至于”。

他说:“我在这里边没有看到任何的破绽。……一般来讲,我认为警方没有必要去制止她的行为,去把这段监控录像拍下来。至少我在派出所的那种监控室里边的时候,我曾经拍过照片,就是拍过监控墙。他们也并没有加以限制。”

他还谈到:“这个事件本身因为中国社会虽然有三千多万的女性缺口,但是它确实有六亿多的女人嘛。她们看了这个东西肯定会感同身受的,会意识到自己也会面临同样的风险。所以说,这个新闻成为热点并不奇怪。如果说它把它放在头一版的话,我觉得这个倒不至于。说句心里话,现在社会热点的有很多话题,倒不至于。它肯定会进入前十名的信息,但发生在头版头条中的话,那也可能是有人刻意的安排,让它来吸引火力。”

胡佳表示,中共经常会用一些 “老百姓自然而然变成热点的东西”用来转移视线,并把这类消息集中在某个特定期限内释放。他说:“这些东西都是放在他们抽屉里的这些牌,随时推出、随时化解那些热点问题。”

牛泪在其文章《王岐山确实了不起》一文中称赞王岐山不仅“老虎”打得好,而且对媒体传播的特性和舆论掌控也很有一套。他写道,单纯的封锁信息会造成舆论“堰塞湖效应”,不仅会成为另一个被国际媒体讨论的话题,而且会给外界留下不够坦然的错觉。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