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21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后默克尔时代中欧关系或将重新定位


在北京举行中德经贸部长会议期间一名男子走过中国和德国国旗。(2016年11月1日)
在北京举行中德经贸部长会议期间一名男子走过中国和德国国旗。(2016年11月1日)

德国总理朔尔茨星期三首次在议院就其新政府的中国政策作出阐释,称“我们必须将我们的中国政策导向基于在现实中发现的中国”。

“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对关键的人权状况视而不见,并直率地指出违反普世规范的行为,”舒尔茨说。“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和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占有的一个中心地位。”

朔尔茨于本月8日正式接替了执政长达16年的默克尔,成为德国新任总理。在当今美中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德国今后是否会延续默克尔时期的对华政策备受关注。

由于在9月份举行的联邦大选中,朔尔茨所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获得过半数选票,必须要同绿党、自民党三党联合组建政府。对华政策曾是这次选战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反对党绿党批评前政府对中国过于软弱,该党的候选人贝尔伯克目前在朔尔茨内阁中担任外交部长,她曾明确表示德国不应再继续默克尔的对华政策,

朔尔茨在这份上任后首份政府报告中进一步解释说,德国的政策意味着在气候变化和疫情大流行等挑战上与北京合作。他说:“我们以所有人都共同遵守的规则,为中国提供公平的经济竞争,以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德国以及很多欧洲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是否

加入美国所倡导的对北京冬季奥运会进行外交抵制。

德国新外长贝尔伯克星期二表示,奥运会是运动员的盛大节日,有人会用半生为比赛做准备,因此,“它不应被政治或者仪式滥用。”贝尔伯克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政治或者仪式滥用。她此前曾表示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奥的可能。

在另一方面,被认为是前总理默克尔政策继承者的新总理朔尔茨则在谈到这一极为敏感的问题时谨慎地表示,要进行认真的国际磋商,理性行事。

朔尔茨和贝尔伯克有关中国问题的一系列表态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德国在默克尔时代落幕后,三党执政的联合政府如何在中国问题上寻求新的平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默克尔 -- 中国的老朋友?

默克尔从2005年到2021年担任德国总理长达16年,比任何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长,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欧洲领导人。在她主政期间,德国和中国的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双边关系跃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并让中国成为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默克尔仅在16年的任期内和疫情爆发之前就曾12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及十多个中国城市,还曾到安徽农村农民家做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默克尔虽然不能像往年那样前往中国访问,但中国官方的报道显示,她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仍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她曾在2020年1月、3月、6月、11月和2021年4月先后5次同习近平通话,可谓是与中国互动最频密的西方国家领导人。

在她卸任之际,习近平对这位曾主导了德国对华政策16年之久的德国领导人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习近平似乎颇为不舍地说:“你也即将卸任德国总理,中国人重情重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欢迎你卸任后也多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还可以去你希望去的任何地方,我们有机会再能够面对面的交流。”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若按欧盟成员国对欧盟内部贸易的贡献计算,德国的出口比名列第二的法国多出一倍左右。默克尔是现任欧盟领导人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引导欧洲在十多年间走过了各类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欧洲的对华政策基调。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和(Dalibor Roháč)说,欧盟最高决策机构 -- 欧洲理事会的决策主要是柏林和巴黎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而“默克尔在位16年,她的影响力非常大”。

在美中关系不断恶化、美国致力于与盟国联手应对中国的同时,默克尔强调欧洲要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

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年初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呼吁多边主义、摒弃所谓冷战思维理念一天后,默克尔也在论坛上发言称,她和习近平都注意到对多边主义存在需求。默克尔还警告说欧洲国家不应选边:“我很希望避免形成阵营,如果我们说这边是美国、那边是中国,并围绕着一边或另一边分组,这对很多社会来说不公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弗雷德里克·克莱姆(Frederick Kliem)说,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与中国和美国都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越来越难以平衡德国的利益。他对美国之音说:“具体到默克尔,她一直信奉德国的东方政治传统,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中国:基本上是接触而不是对抗。”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在执政初期跟中国关系相当紧张,中国政府曾抨击说“自默克尔上台后,就改变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对华友好的政策,频频对中国施压。” 2008年,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聚首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德国则可谓是奉行了自己的外交抵制,宣布总理默克尔及其主管体育运动发展的政府主管官员均不参加奥运开幕。此外,默克尔还在前一年九月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会面。

在另一方面,当时的德国还雄踞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宝座,中国经济虽然也已开始腾飞,但GDP总量比德国多不了多少,而现在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总量是德国的四倍之多。

回顾自己十多年来的中国政策,默克尔最近在退休之际似乎也有所反思,称与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合作中,德国可能很天真。 “也许一开始,我们在处理一些合作伙伴关系时过于天真,”默克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不过,她同时也强调不能完全脱钩,不应该为了应对紧张局势而切断所有联系。

美中博弈中的欧洲牌

作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德国在很多方面主导着欧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在美中博弈中,谁能跟欧盟走得更近,谁就被认为会有望占据主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一篇有关中欧关系的研究报告说,美国、中国和欧盟是当今世界三大力量,三者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特殊关系。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欧洲是影响中美博弈和中美欧三边关系走向的关键变量。” 报告指出,目前拜登政府已经重启美欧“中国问题”对话机制,美、欧围绕对华关系的对话与政策协调的议程进一步扩大,合作更加广泛、深入。而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应抓住欧洲这一‘关键’。”

中国和欧盟曾就双方投资协议进行了耗时长达7年艰苦谈判,但是35轮的谈判之后北京和布鲁塞尔直到去年年底还是在一些敏感的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为了笼络住欧洲,中国在预计美国新政府将着手组建对华联盟之际突然作出重大让步,在多个长期无法得到解决的关键领域向欧盟妥协。欧盟公布的官方中文参考译文称:“中国没有与任何其他合作伙伴做出如此深远的市场准入承诺”。

然而,随着近几个月来欧中关系急剧恶化,这一原定今年内审议通过投资协定一直被搁置,在欧盟议会获得批准的希望微乎其微。

欧洲问题专家、“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和说,欧洲各国对中国的看法近年来逐渐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原因是基于欧洲人对中国政权性质的认识。他说:“随着香港等地侵犯人权和镇压的信息越来越明显,各国决策者面临越来越多的舆论压力。”

欧盟中两个一向热衷于亲近中国的国家法国和匈牙利都将在明年4月举行大选,而政治反对派通常会利用民意来攻击现政府的政策。匈牙利总理奥尔班的主要竞争对手早在今年6月就曾联合宣布,如果当选,他们将叫停两个大型中资项目——在匈牙利首都建中国大学的分校,以及修建一条通往贝尔格莱德的铁路。

在德国,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在经过近两个月的谈判后终于在本月初签署了联合执政协议,在涉华政策部分,明确表示支持台湾实际参与国际组织,批评与谴责中国在新疆地区侵犯人权,并呼吁在香港全面恢复“一国两制”。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资深分析师、该报告作者罗德里克·克弗普茨(Roderick Kefferpütz)对美国之音说,刚刚上台的德国新政府将会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他说:“联合执政协议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体制性的对手,并更加强调新疆、香港和台湾等问题。”

长期跻身于德国政坛的朔尔茨被认为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很容易左右跨界,被认为有时很难知道他的立场。同时,人们也普遍认为他基本上是默克尔政策的一个继承者。在中国问题上,德国《经济周刊》本月初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朔尔茨已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传话,暗示他将继续默克尔的路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克莱姆说,除非出现诸如中国武力犯台这样的意外情况,新政府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德国的对华政策。他说:“柏林将尽其所能不让两国关系出大麻烦,大国外交政策的决策权紧紧地握在总理手中,而不是外交部。”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