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21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中国大幅放宽过境免签政策 专家:要达经济效益前须先解决安全疑虑


资料照片:旅客走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到达大厅。(2023年3月14日)
资料照片:旅客走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到达大厅。(2023年3月14日)

中国日前宣布全面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并扩大活动区域。专家表示,中国此举旨在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入境观光或商务活动,以期带动内需市场并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中国境内的安全隐患引发关注,使该政策的实际经济效益受到质疑。

推动过境经济转化观光以刺激内需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于12月17日宣布,将外国人过境中国的免签停留时间从原先的72或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并新增21个过境免签入出境口岸,同时进一步扩大过境免签停留活动区域。

为促进外国人入境观光与经商,中国在过去一年大幅扩大单方面入境免签政策,自11月30日起,免签停留期限一律延长至30天。在此原则下,原有的过境免签停留政策也相应从三天或六天统一延至十天。

此外,在活动范围的调整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省份率先试点,并逐步扩大至入境旅游需求旺盛、管理服务基础较完善的中西部地区。这一举措旨在更好地服务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外国游客入境中国达820万人次,同比增长48.8%,其中半数以上归因于免签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商家的“促销手段”。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洪耀南指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免签政策吸引过境游客,从而转化为实际的旅游和商业活动,同时塑造积极的国际形象。

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政府很明显是希望带动观光促进内需市场,进一步吸引外资重返中国。藉由扩大接触层面,提升外国旅游人数与人次,形塑外国人所喜欢中国的印象。”

但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吴建忠认为,中国想要跳出框框从过境经济成功转化为观光经济,还有需要许多配套措施。他对美国之音说:“过境经济要能吸引过境旅客入境的关键策略,不只是强化机场设施而已,除了提供舒适的候机环境、便捷的交通接驳、多元化的餐饮选择,以及完善的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安全的环境。”

政策受惠者与潜在矛盾

旅居新西兰的中国时政评论员丁强认为,新政策主要惠及持外国国籍、经常往返中国的华人群体,这些人往往在中国国内有重要利益。然而,他质疑此政策能否显著提升中国经济。他对美国之音说:“政策放宽让他们方便返乡,但不可能造成中国经济的显著且时值的提升。”

此外,丁强也认为,中国希望通过开放入境政策打造开放的形象来“说好中国故事”以振兴经济,但因中国目前的社会安全问题和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许多外国人可能并不买账。

地方特色与安全隐忧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称,将持续深入推进移民管理制度型开放,不断改善改进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持续提升外国人来华学习、工作、生活便利度,欢迎更多的外国朋友来中国,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之美”。

但丁强批评,中国近年来推行的极端民族主义政策削弱了地区特色,甚至使一些地区成为“安全隐患地带”。他表示,中国所说的“新时代中国之美”,外国人恐怕无法感受到,特别是人身安全也成为问题时,更令外国人感到不安。

淡江大学教授洪耀南也表示,外国游客的疑虑主要集中在政治环境和人身安全问题。他说:“尽管政策放宽,部分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政治环境及安全问题仍心存疑虑。尤其是国安法与间谍法通过之后,疑虑大幅上升。”

“关键在于,免签能有多少用处?”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吴建忠反问,“对国际人士友善点,配合普世价值,别随意让人被消失,恐怕比较有用。”

洪耀南则认为,免签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能否消除国际社会对其内部安全的担忧。他表示,只有在建立安全且包容的社会环境后,政策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显现。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内卷还是躺平:青年人的困境,执政者的难题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