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公司已逐步分散供应链,而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再度迫使在华外企重新审视他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敞口。
上海美国商会本周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打算,如果工厂不能够开工,将把业务转到中国以外;受访企业还将物流问题和寻找替代供应作为未来两至四周最大的业务挑战。
这项调查访问了109家在上海、苏州、南京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制造业务的企业。
随着中国贸易的结构升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愈发重要。据法国外贸银行的预测,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份额仅有8%,但2018年已上升至19%。
该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ia)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其他地区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有增不减。
她写道:“中国减少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中间产品,并正在推动除大宗商品和高科技产品以外的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地区在进口中间产品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却只增不减,例如美国、欧洲、新加坡和越南。”
而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占中国经济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受到冲击。许多制造商无法复工,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原材料供应,而且他们的工人被隔离。许多公司还面临违约处罚。
中国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涨幅,而制造业PMI则跌至50%的3个月低点,这说明中国商品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差距正拉大。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中国政府推出了系列金融刺激措施,包括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减免税款,并向市场注入20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这将缓解金融压力,但能否解决制造业的难题还有待检验。
中国央行周三表示,此次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限,因为疫情并未改变中国的经济基本面。
央行在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确保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