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20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地缘政治驱动之下,中国经济政策致产能过剩,贸易摩擦加剧


江苏省连云港的工人在向货轮上装运出口钢材。(2020年5月27日)
江苏省连云港的工人在向货轮上装运出口钢材。(2020年5月27日)

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乏善可陈,但是制造业似乎一枝独秀。中国官方最近的统计显示,制造业今年头两个月的利润大增17.4%。此外,本星期一公布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以13个月以来最快的速度扩张,推动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去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制造业这一看似靓丽的数字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外界对中国产能过剩、大量廉价商品涌向国际市场导致新一轮贸易摩擦的担忧。此外,中国大力扶持制造业抢占国际市场被认为并非完全是经济决策,在相当程度上还算了一笔政治账,是地缘政治考虑的战略选择。

“海啸”般的出口

尽管多年来中国产品早已似乎充斥了全世界,但随着制造业产能的持续膨胀,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技术领域,中国产品正在以极低的价格像潮水般淹没一些国际市场。

在欧洲,光伏产品价格之低以至人们开始把太阳能板当院子栅栏。“这是太阳能电池板变得如此便宜的结果,以至于我们令它们随处可见。”金融时报星期一(4月1日)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首席太阳能分析师珍妮·蔡斯(Jenny Chase)的话报道说。

报道援引另一位专家、法国巴黎银行气候研究主管马丁·布鲁夫(Martin Brough)的话说,当可以安装一大堆太阳能板、对不准太阳也没关系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装栅栏呢?”

然而,在这“栅栏木头价”的背后是欧洲光伏产业濒临全面倒闭的命运。

“许多年轻的企业被得到大量补贴的中国竞争对手挤出了市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去年9月在她的“盟情咨文”演讲中说,“一些开创性的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

“欧洲太阳能产业残存的企业目前正在消失。”《纽约时报》上个月的一篇报道说。

中国目前主导了太阳能板制造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商业情报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说,2023年到2026年间,中国将控制太阳能电池板所需零部件产量的80%。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称,中国去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54%,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的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

2022年4月1日,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德国哈尔滕的一个湖上。(美联社照片)
2022年4月1日,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德国哈尔滕的一个湖上。(美联社照片)

在不久前的中国人大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强宣布,中国将继续加快光伏发电厂以及风电和水电项目的建设。

在中国制造业所主导的诸多产业链中,太阳能面板只是其中之一。中国官方称,中国现在建成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纵,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华盛顿邮报》援引圣地亚哥行业顾问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的话报道说,中国工厂每年可以生产4000万辆汽车,比满足国内需求多出1500万辆。邓恩说,中国去年出口了500万辆汽车,大约是2020年出口总量的五倍,而且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可能会翻一番。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上个月的一篇报告指出,在2019年早已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业,目前的产出又比那时增长了约四分之一。报告警告说,这将导致政治和地缘经济后果。

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了反补贴调查。“全球市场被更廉价的电动汽车淹没”,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宣布这一消息时说。

中国目前的国际贸易争端已经远远不限于西方国家。巴西上个月宣布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泰国去年也宣布对中国钢材进口展开调查。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将于4月3日启程访华。她上星期表示,此次北京之行的重点是讨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耶伦警告说,中国过剩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可能会倾销在全球市场上。

对一些观察人士来说,中国电动汽车的冲击不过是第一波浪花涟漪而已,法国《世界报》经济评论员菲利普·埃斯坎德(Philippe Escande)称,一场中国工业“海啸”正在压顶而来。

地缘政治账驱动产业政策

在历经了数十年的投资驱动增长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需要新的以消费和内需为动力的新的增长模式早已是普遍共识,甚至大量的迹象表明中国领导层似乎也充分意识到了国内消费的重要性。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还曾制定有针对拉动内需的在“十四五”期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等计划。然而,观察人士指出,包括最近的中国人大等一系列决策会议在内,中国领导层到目前为止没有释放出任何实质性的政策转向的信号。

“情况却恰恰相反。”美国的经济问题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合伙人荣大聂(Daniel H. Rosen)和洛根·赖特(Logan Wright)最近在《外交事务》网站上撰文说,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内需疲软,企业无法向国内买家出售商品,中国公司正在将过剩的产品出口到国外。

甚至中国国内也有学者指出,应压缩投资规模,更多改善居民家庭收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说,中国现在有65万亿到70万亿投资规模,“能不能压缩四分之一,腾出来的预算,比如说15-20万亿用于支持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长和福利项目。”

据中国央行今年初的数据,去年的工业贷款大增了4.8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1.21万亿元。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篇报告曾指出,即使采用保守的方法论,中国的产业政策支出也是巨大的,在2019年比国防支出还高。

伦敦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全球经济与金融项目高级研究员大卫·卢宾(David Lubi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缘政治考虑的驱动。”

卢宾指出,中国一方面在半导体和绿色能源高科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同时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依赖。你可以看到中国所取得的成功不仅在新三样—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电动汽车方面,而且在更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中国仍然拥有非常可观的全球市场份额。”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依赖进口的关键矿产中有20种产品来自中国,到去年已经增加到29种。

非盈利组织密歇根经济中心(Michigan Economic Center)主任、布鲁金斯学会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上星期在时代周刊网站上撰文说,中国现在已经放弃了曾经令中国释放出巨大增长潜力的“全球资本主义”,中国现任领导人“沉醉于经济实力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奥斯汀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补贴个人防护装备,或在非洲等地大举采矿努力控制关键矿产确保中国在这些供应方面占据上风,“所有这些都旨在试图将西方企业和其他政府作为人质”。

他强调说,如果中国不会明显利用其他国家对中国依赖进行政治和经济胁迫的话,“那么如果我们在很多领域都依赖中国,那就不会成为问题。”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与荣鼎咨询星期一合作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北京密切关注过去两年西方盟国针对俄罗斯采取的前所未有的经济手段,而中国工具箱正在迅速扩展。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已经利用了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国家工具,包括关税、进口禁令、抵制和检查,惩罚那些在台湾和其他敏感问题上持不同立场的公司和国家。

这篇题为《在台海危机中,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制裁》的报告说,“中国将瞄准那些可以对其造成非对称痛苦的领域,特别是通过对稀土、活性药物成分和清洁能源输入等关键商品实施出口管制或贸易限制。”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