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0日,中国新增3049宗新冠病毒本土确诊病例,较前一天多近四百起。当天没有新增死亡病例,当局反而核减了一起死亡个案。当局针对近日新冠死亡个案偏低引发争议,厘清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随着防控松绑,全国各地的退烧感冒药供不应求,有药厂预计要两个月后才能缓解。
中国新增的本土确诊仍然以广东占最多,有1171宗,超过一半来自广州,其余主要分布在深圳、珠海和汕头等。其次是北京,新增544起本土病例。
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12月20日没有新增死亡个案,并且核减一宗北京死亡个案,即中国累计死亡个案减至5241宗。
近日新冠死亡个案数量偏低引起舆论关注,有网友以殡仪馆超负荷为例,认为实际死亡人数与官方数字有很大出入。
当局不把基础病心脏病归类新冠死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12月20日在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记者会上,厘清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强调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要科学看待。
王贵强说:“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那么归类为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以其他疾病、基础病,譬如心脑血管疾病、譬如心梗等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就不把它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关注中国大陆疫情的台湾医生姜冠宇对美国之音表示,台湾卫生当局一向把这两种情况并列。
姜冠宇说:“在台湾,只要你在(逝世前)60天内感染新冠都会当成是新冠死亡。譬如说车祸当然不会算在内。60天内若与新冠急症或后遗症有所关系的话,都会算进新冠死亡案例。”
他认为,中国大陆当局厘定的标准不合理,相信目的是希望数字上“好看”。
姜冠宇说:“若连急性后遗症都不算的话,(死亡个案)至少会少掉一半以上。这是为了面子好看,为了粉饰太平而已,但事实上,它会低估新冠后遗症(长新冠)的情景。”
旅居美国,具有医学背景的中国时评人“横河”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中国当局的决定并不是基于科学。
横河说:“对于中共当局来说,它要证明无论疫苗还是封城措施它都有优势,所以它必须降低(新冠)的死亡率。如何定义流行病的死亡率(在中国)从来都是政治决定,从来不是科学的决定。在整个解封过程当中,当来没有征求医学工作者,包括医护人员的意见。对于中共来说,准确的疾病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早阳早好”或造成灾难后果
对于有人认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后多数为无症状,因此接种新冠疫苗不如靠感染奥密克戎产生抗体。北京大学的专家表明,虽然相比其他变异病毒株,奥密克戎致病性有所减弱,但仍有引致重症及死亡的风险,不建议民众抱着“早阳早好”的想法故意感染奥密克戎,以免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秩序和民生,以及对医疗机构造成巨大压力,呼吁民众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时评人横河也警告,所谓的“早阳早好”可能造成灾难后果。
横河说:“西方国家在控制疫情的早期会以拉平‘峰值’为目标,确保医疗系统不崩溃。现在中国大陆传出一些省市,像江苏和上海,似乎是让大家都感染一次,‘长痛不如短痛’这样的话医疗系统肯定崩溃。”
中国国家卫健委强调,目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
中国退烧药一药难求的情况持续。湖北、山东、浙江等地都承诺增加退烧药物布洛芬的产量。北京、南京等地实施退烧药拆散销售政策。贵州贵阳市政府更要求确诊民众如果无症状不要用药,并呼吁民众不要囤药。
中国药企料退烧药短缺将持续两个月
中国制药企业“康芝药业”在12月21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由于各地出现恐慌性抢购,曾出现短暂缺货,近期已加大发货量,预计退烧药供应不足的情况2个月之内能缓解,随着中国当局干预和调控,有可能提前。
“康芝药业”又说,虽然退烧药吃一两颗已能退烧,但民众多倾向买一盒或一瓶药,加上人口基数太大,即使药厂已加大产量仍未能满足十多亿人口需求。
时评人横河表示,过去数年,中国禁止商店卖感冒药。现在当局突然准许民众自行买药,导致供不应求。
横河说:“药厂不能够生产,因为你没有市场,所以工厂必须减产。这次开放是上面‘拍脑袋’决定的,整个医疗系统没有准备。药物也没有准备,现在一开放就买不到药了。工厂赶紧生产是来不及的。一定会有过渡期。一个月之内大城市可能会逐渐增加供应,但是要满足全国的需求可能还要一两个月以后。”
横河认为,中国人抢购退烧感冒药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只好以自救方式度过危机。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