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日益严峻的镇压下,一个为北京LGBTQ(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疑性恋)群体提供安全空间的活动组织最近被迫关闭。
该组织周一(5月16日)晚上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北同文化AllForQueer”上发布声明称:“我们非常遗憾地告知大家,因不可抗力,北同文化于今日终止运营。”
“北同文化”原名“北京同志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致力于改变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环境的综合性的非营利机构。
该组织没有回复置评请求。负责监管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民政部也没有立即回复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通过传真发送的置评请求。
该组织的关闭标志着对倡导团体的重大打击,这些团体曾经能够公开谈论他们为 LGBTQ+权利所做的工作。
一位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匿名的中国活动人士对美联社说:“他们不是最早的团体,也不是最大的团体,但因为北京同志中心位于北京,它代表了中国的同志运动。在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这种类型的组织,这是LGBT运动存在的象征。”
北京同志中心曾形容其使命是不断发展的。它最初是性少数群体举办活动的安全空间,后来成为了一个倡导团体,旨在“改善性多元化群体的生活条件”。他们提供低成本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并公布了对LGBTQ人群友好的健康专家名单。
多年以来,该中心举办了公众演讲、电影放映和其他活动。为了保护父母的隐私,该中心的跨性别演讲者之一C先生要求对自己的真实姓名保密。C先生曾起诉他的前雇主在八天的试用期后让他离开。他声称这是因为他的性别取向。他们还邀请一位60多岁的变性女性刘佩琳(Liu Peilin)做演讲,她谈到了因穿女装而在网上被嘲笑的经历。
习近平上台后于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镇压人权律师和维权人士,但北京同志中心等团体仍继续公开推动同性婚姻等权利。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有限的空间进一步缩小了。
名为“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LGBT Rights Advocacy China)的知名组织于2021年关闭,该组织提起过战略性的诉讼以推动政策变革和扩大权利。一位熟悉该组织的维权人士称,其创始人被拘留,关闭该组织则是他获释的条件。这名维权人士曾经居住在中国,在该组织关闭后移居国外。由于担心政府报复他还在中国的家人,他拒绝透露姓名。
他对美联社表示,面对持续不断的压力,有时这些团体无法公开告知他们所服务的群体有关他们举行的政治敏感活动的消息,这会造成混乱。
在被迫关闭之前, “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建立了一个有同情心并愿意帮助 LGBTQ+人群解决法律问题的律师网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几项高调的运动,通过有针对性的诉讼来推动政策变化,例如承认同性婚姻。
这位活动人士说,过去几年警方对维权团体的压力有所增加。警方经常邀请 LGBTQ+ 群体“喝茶”——这是警方追踪特定目标的非正式谈话的委婉说法。这种压制过去通常发生在公共场所,但现在开始发生在私人空间,比如直接来到活动人士的家门口。这位活动人士说,警方还开始将活动人士带到公安局“喝茶”。
LGBTQ+组织往往没有正式注册,因为它们很难获得政府的批准,与他们合作的正式注册的团体也面临压力。这位活动人士说,有时这些团体,尤其是小团体,在没有机会通知公众的情况下就被关闭了。
这位活动人士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这几个,实际上大多数都关闭了。压力一直在增加。它从未停止过。”
2021年7月,微信关闭了数十个由大学生和非营利组织运营的LGBTQ+相关账号。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一些团体更改了他们的名字,删除了“同性恋”或“性少数”等容易引发审查的词,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帮助。
直到周一,北京同志中心一直在当局的内容审查和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保持运作。该组织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合作,于2015年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性行为和性别调查,旨在为中国的LGBTQ+人群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一个衡量基线。该调查询问了受访者有关他们获得的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的情况,以及社会态度如何影响了他们。
近年来,该组织也一直专注于工作场所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上周,该中心发表了一篇庆祝其成立15年的文章。文章写道:“北同一直没有几个钱,工作人员寥寥,全凭数十数百位志愿者伙伴,共同开展各项工作。”
另一位因害怕政府报复而要求匿名的中国活动人士说:“他们的关闭让人感到非常无助。随着大大小小的团体关闭或停止举办活动,人们再也看不到有希望的地方。”
(本文参考了美联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