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内自由派元老李锐的女儿李南央状告中国海关没收其具著作权的数十本《李锐口述往事》一案,凸显中国当局在严密封锁网络的同时,仍强力查禁传统印刷出版物,绝不允许任何与其粉饰过的政治历史不一致的信息进入中国。有出版业人士表示,北京的措施十分有效,已经导致香港政治类图书市场的萎缩。但也有业者说,当局的严厉措施帮助了电子书刊的蓬勃发展。
最近,纽约时报在报道李南央状告北京海关案时提到了中国当局实行的严控边境的“南山计划”,即“一个在大陆南端监视香港的观察站——包括更多地利用X射线扫描旅客行李,尤其是针对从香港乘飞机或火车抵达内地的华人。”
《打击香港政治性有害读物专项行动》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创办人鲍朴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这项严控措施源自于18大前的2012年2月,由全国扫黄打黑办开始实施的《打击香港政治性有害读物专项行动》,他说,“这个行动实际上非常有效,对香港政治性读物的市场,我看它们起到很大效果。” 他说,“因为香港书的市场在萎缩和它有关系。”
鲍朴说,为18大召开做准备的这个专项行动,要求旅客“所有的行李都过X光机,不管什么行李,以前是抽查,现在要求你行李都放在机器上,看到书就拿出来。”这种做法对旅客产生了很大的阻吓作用。
“凡是海外的书全部没收。即使是随便带一本。我如果花100多块钱买了,被没收了,我也很难受。所以我下次就不买了。大家心里都是这样的。还有到香港的旅游团,人人警告,买这种书后果自负,也不说什么后果,就说后果自负。你就觉得很严重嘛,对一般人来讲。”
鲍朴表示,18大以后这一专项行动一直没有停止。
李锐的女儿、65岁的李南央,居住在美国旧金山,曾在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工作。她是《李锐口述往事》一书的共同作者之一。2013年10月29日她从香港飞北京,过海关时,她拥有著作权的53本《李锐口述往事》全部被海关扣留。两天后她被告知:该书为禁书,不允许进入中国大陆。随后李南央委托北京律师夏霖、夏楠将北京海关告上法庭。
中国的法院虽然在去年9月接下了李南央的案件,但一拖再拖,不予审理。
在中国,什么样的书是禁书?携带禁书是否违法?
中国当局宣传部门过去曾经对某一本,或几本书下过禁令,对其进行追查或下架,予以封杀。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让这些书更加畅销。
禁书令如促销广告
总部在纽约的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出版各种政治历史类书籍和刊物,其读者对象就是大陆到港台旅游出差的官员、商人、学者。该集团总裁何
频说,“每下一个禁令就等于给它做了个广告,让各级官员说,这本书值得一看。”
但随着“禁书”在香港、台湾等海外市场的大量出版,中国公民外出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对一本或几本书下禁令的办法已经完全赶不上“禁书”出版的速度。于是,出现了“南山计划”这样利用高科技的严查办法。
惩罚携带禁书者无法律依据
何频说,中国法律中并没有携带禁书违法的依据:“从法律意义讲,他没办法制定那么多书为非法出版物的条款,这就造成了人们从海外把书带到中国去时,法律上没有办法惩罚他们。”他表示,至今“没有一个因为禁书被海关查出来后被劳教、被抓起来的,没有。顶多警告你一下,连罚款都没有。因为它没有法律依据。”他说,“没收以后就是海关人员自己看,或者送给他的朋友看。”
鲍朴认为,当局并没有一个被禁书的单子,“李锐的女儿她要求你给一个明确的一个说明,什么可以带,什么不可以带,但是他永远也不会给你。以前有个学者叫冯崇义,他带了自己社会科学研究的书,带回北京去被没收了,他就告海关,一直到终审也没有把单子给他看。”
见民主自由字样就没收
鲍朴说,中国海关人员的做法是,看书的封面是不是和政治有关,“特别是你要有自由民主这种东西,他认为这都是有害的,凡是书上有民主两个字,只要被发现就被没收,一本都进不去。”
互联网的发展为加速信息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何频认为,中国海关的严厉措施实际上帮助了该集团电子书刊的发展。
“两三年前我们就开始筹备了新的计划。我们在新书印刷的同时就送给了苹果、谷歌的图书销售部门,他们制作成不同的电子书版本,读者可以在中国翻墙来买,或者到海外来在苹果、谷歌网站下载。”
何频表示,“电子书的出版,未来不能说完全能取代印刷出版,但是会使我们的书在中国大陆流行变得非常方便。而且数量也变大了,以前一个人买两本杂志就可以了,现在我买一百本装在手机里都没有问题。”而且也更安全,“至今没有发生过一个案例,有人在手机上买了我们的书被查出来。”
电子版书刊是海关查不出的秘密
“中国看不到的书刊,海关查不出的秘密。” 这是明镜半年前打出的一个广告词:什么意思?何频解释,“就是你没办法查人家的手机啊。他没有办法查。因为我在手机上把我的书随便命名一个名字混杂在几百个文件里面,你要查我手机要查多少个小时?而每个人不一定有电子版书,但每个人几乎都有手机,那你怎么去查?”
不过鲍朴认为,电子图书英文版可以上网销售,中文版则行不通,“因为一般中文读者都不愿意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