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06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美国重返亚洲之路(第三集):外交努力


美国重返亚洲之路 (第三集):外交努力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1:19 0:00

美国重返亚洲之路 第3集 外交努力

“美国回到东南亚了。奥巴马总统和我都相信,本地区对全球的进步、和平和繁荣至关重要。就我们所面对的广泛挑战--从地区和全球安全到经济危机到人权和气候变化--我们将与东盟伙伴全面接触。”

2009年7月,担任美国国务卿不久的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普吉岛参加东南亚国家联盟外长扩大会议时发表上述讲话。这次讲话被外界普遍认为吹响了美国重返亚洲的号角。她同时宣布,美国将在东盟设立使团,并与东盟签署《友好合作条约》(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值得一提的是,克林顿2009年2月在担任国务卿后出访的第一站也是亚洲,打破了美国历届国务卿履新后首访欧洲的传统。

美国国会研究机构亚洲问题专家马克•曼宁( Mark E. Manyin)说:“加大在亚洲的外交存在,这一点是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很不同的地方。 派遣高层官员,更为经常,更为高调地访问亚洲。克林顿国务卿本人在这一点上的表现特别积极主动。”

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存在和可见性是奥巴马政府在外交上的重要特征之一。克林顿在担任国务卿的头三年,共访问亚太地区36次,明显高于她的前任们对亚太地区的造访。仅今年5月以来,她就三次访问亚太地区。她在亚洲制造了很多对于美国国务卿来说的第一次。 她是第一个出访东帝汶和太平洋岛国库克群岛的美国国务卿, 也是第一个走遍东盟10国的美国国务卿。

借用美国在亚太前沿军事部署的做法,克林顿提出在亚洲开展“前沿部署”外交(forward-deployed diplomacy)。她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对此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美国将从六条关键线路向前推进这样的外交:加强双边同盟、深化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参与地区多边机构、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军事存在、增进民主和人权。

根据这一战略部署,美国不仅深化了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传统盟友的双边安全联盟,还加强了跟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蒙古、越南、文莱以及太平洋岛国等国家的新伙伴关系。这些国家中有的是中国的潜在对手,有的与中国有领土争端。

在缅甸开始民主化进程之后,2011年底,在孤立和制裁缅甸长达五十年后,克林顿首次访问缅甸。在今年4月对亚洲的访问中,克林顿还访问了老挝,成为57年来首次访问老挝的美国国务卿。由于缅甸和老挝传统上是中国的盟友,这被中国媒体视为是“挖中国墙角”的做法。

根据克林顿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加强与中国的工作关系是美国在重返亚洲战略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最近的一次访问在内,克林顿自担任国务卿以来共七次出访中国。

尽管如此,美国和克林顿本人却被中国媒体视为“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克林顿甚至被称为“大大加深美中之间相互猜忌的人”。在中国一些人眼里,美国给中国制造的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主权争端。

“美国非常感谢越南通过协商和外交方式解决争端和缓解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我们希望东盟与中国在达成有效行为准则方面取得快速进展,以便将来问题出现时,可以按照国际法的原则,通过协商得到管理与和平解决。”

2010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出席在越南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首次公开表示,美国深切关注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中国海的争端。

她后来在很多场合也多次提到南中国海问题。“美国在领土争端上不采取立场。我们的利益是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及对国际法、通航自由以及合法商贸的尊重。作为各国的朋友,我们相信中国和东盟各国就达成南中国海行为准则展开外交,符合各方利益。”

曾在老布什总统任内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的包道格(Douglas Paal) 是积极推动奥巴马政府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表态的人之一。

他说: “尽管有2002年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中国却仍向该地区的许多国家施加压力。东盟秘书处、东盟领导层都感到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以避免该组织的分崩离析。他们必须作为一个共同的组织来工作,而不是各自采取双边行动。我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且,如果我们任由不同国家的挑衅行为发展下去,中国、菲律宾和越南都有这样的行为。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我们就会被拖进一个我们并不希望陷入的局面。”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迈克尔 .奥斯林认为,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表达关注,只是言辞上的,美国并没有政治意愿在这个问题采取具体行动对付中国。

他说:“即便有这样一个‘转向’的战略,美国不会在南中国海岛屿争端问题上挑战中国,我们在南中国海不会,在东中国海也不会。政治意愿非常重要。我不是说我们应该挑战中国,但是,你不能什么都想得到。我们不能同时说,亚洲是我们再平衡战略中的重点,同时在亚洲正在发生的最重要问题上不表明立场,你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

很多中国人认为,正是因为美国的介入,南中国海问题才变得复杂化,一些小国家才会对中国进行挑衅。

华盛顿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莱仪 (Bonnie Glaser)说,即便美国不表明立场,菲律宾和越南也会挑战中国。

她说:“我的看法是即便没有美国的支持,菲律宾也会继续在南中国海的岛礁上进行勘探和开采。越南根本不需要美国就可以向中国宣战。它过去就与中国打过仗。而且,越南很聪明,其他在南中国海宣称有主权的国家都没有越南聪明。越南知道什么时候推进,什么时候妥协。有时候又挑起事端,又要进行妥协。”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在外交战略上的另一个明显改变就是加大和提升在亚太区域组织的参与度,包括参加27个成员国组成的东南亚联盟区域论坛以及东亚峰会。过去15 年,中国积极推动这些区域的对话和自由贸易。一些人担心,这些组织可能会将美国排除在外。

2009年底,奥巴马总统首次与东盟10国领导人会晤,全面启动“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奥巴马的此次访问被外界认为美国试图借此举确立在东南亚的领导地位。

2011年,奥巴马参加东亚峰会,成为第一个出席这一地区性多边会议的美国总统。
他说: “我很高兴成为第一个参加东亚峰会的美国总统,这是美国再次聚焦亚洲的又一事例,我们将与该地区的区域组织更进一步接触,以便一起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

除此之外,美国还发起并召开一系列“小型多边”会议,包括太平洋岛国论坛和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Lower Mekong Initiative)。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支持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的教育、卫生和环境项目。但中国媒体认为,这是美国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

也许,中国人的分析并不离谱。关于太平洋岛国论坛问题上,克林顿在2011年3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演讲时明确说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有落后于中国的风险。

她说:“我们是在与中国争夺影响力。……中国每天都在那里,寻思用各种方法从背后,从暗处对付我们 。…… 他们把所有这些岛国的领导人请到北京,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们。”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处境极大地改观,美国在亚洲事务上有更大的发言权,维持了对地区局势的掌控能力,但是,美国这么做,在外交上同时也带来了损失。

美国国会研究机构的曼宁说:“说到代价,我想,你刚才也提到了其中的一个。很明显的就是,你很难在做这一切的同时,却不被视为是在针对中国,或是遏制中国。因此,这有可能会引发中国的反作用力,产生了一种冷战时期的局势,从而导致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恶化。”

亚洲国家会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两个超级大国当中作出选择吗?在《美国重返亚洲之路》的最后一集“挑战”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美国亚洲新战略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