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42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美以就伊核问题存在分歧


图为伊朗学生去年11月15日组成人墙,围住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施,支持伊朗核计划资料照
图为伊朗学生去年11月15日组成人墙,围住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施,支持伊朗核计划资料照

伊朗的核设施究竟能否招致以色列的打击?无论是德黑兰、华盛顿、还是耶路撒冷,都在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热烈讨论。有报导说,以色列怀疑伊朗具有核野心,并对此日益感到焦虑。此外,至少有一位美国官员警告说,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打击并非毫无可能。不过,美以两国对于伊朗是否下定决心建造核武器仍然有不同的看法。

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说,国际社会试图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努力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一家 美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援引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的话写到,以色列在今年4月到6月间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的可能性很大。在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警告说,伊朗将针对打击采取报复行动。

不过,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核意图问题上存有很大分歧。美国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是美国政府情报部门最高级别的集体评判。该报告在2007年指出,伊朗的核能力取得了技术性进展,但伊朗并未决定要实际上建造核武器。

2009年,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帕内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伊朗可能会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拥有核武器,但伊朗并未决定是否采取最终措施成为核武国家。

他说:“我们的观点,还有我们的情报都表明,尽管伊朗在核电和低级铀浓缩方面正在推进开发他们的核能力,但伊朗内部关于是否应该更进一步推动核能力仍有争论。”

去年,美国情报部门更新了对伊朗核能力的评估。尽管新报告没有对外公布,但有官员私下指出,2011年和2007年的报告版本在伊朗核问题上几乎没有区别。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莱波本星期二在国会作证时指出,伊朗领导人希望保留多种选项。

他说:“他们是在朝着那个方向推进,但是我们不认为他们已经决心拥有核武器。”

*以色列认定不能袖手傍观*

不过,以色列对此看法截然不同。以色列认为,伊朗的核项目是对以色列基本生存的威胁。

时事报导颇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周日版杂志最近援引以色列高级官员的话报导说,以色列不能袖手傍观,而是有可能在今年试图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

伊朗已经能够将金属铀浓缩到20%的纯度,但武器级金属铀的纯度必须达到至少90%。伊朗尚不具备这个能力。

美国情报理事会前主席、曾经担任美国政府高级情报官员的托马斯·芬格尔说,随着伊朗向核武器目标迈进,以色列开始越发紧张,尽管伊朗尚未决定是否要建造核武器。

他说:“如果伊朗的确是在浓缩武器级的金属铀,如果说他们的目标是只要再拧一下最后的螺丝钉就可以造出核武器的话,那么现在他们的确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不过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我们知道,或者怀疑他们有这个目标。金属铀是个关键因素,在2007年报告公□
'7d部分给出的时间段中,本10年的前半部分是伊朗可能获得核武器的窗口,我们现在当然是在这个窗口之中。”

奥巴马政府反对现在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说服国际社会对伊朗赖以生存的石油工业加以制裁。

芬格尔说,任何对伊朗的军事打击都可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打击有可能强化伊朗政府的决心,并使其获得更多公众支持。

他说:“如果伊朗果然还没有决心获得核武器的话,打击其核设施不仅可能让伊朗公众更加支持其核项目和伊朗政府,同时也会让伊朗人更急于获得核威摄能力。”

情报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伊朗核设施的很多技术成分可以军民两用,因此很难判定伊朗是否已经越过开发核武器的所谓“红色警戒线”。伊朗坚称,其核项目只用于和平目的。

*浓缩铀是重要评判标准*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本星期表示,伊朗是否有能力提炼纯度为90%的浓缩铀将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他说:“我们认为,如果他们决定要把铀浓缩至百分之20以上,那么他们目前就是明显地在把铀浓缩到制造核武的程度。我想,那就是一个揭露实情的指标。而且,也不能再以商业用途为由来辩解,也无从辩解了。我想事实上,铀浓缩到百分之20,已经超出包括德黑兰核反应堆研究所的任何未来需要。”

以色列的“红线”是什么,还没有透露。以色列可能担心伊朗可能会将核设备转移到导弹和炸弹打不到的地下坚固储藏设施。

不管这道门槛有多高,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说,以色列不能等到逼近门槛之时。巴拉克说,“不论谁说稍晚,终将会发现所谓稍晚,就是太晚了。”他这句话似乎针对西方听众,从希伯来文转为英语说出来的。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