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非洲联盟峰会的同时,突然传出29名中国工人遭苏丹反政府武装劫持的消息。观察人士认为,当中国希望在它所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时候,也正面临新的挑战 -- 如何在纷乱的地区冲突中保障投资和人员的安全。
28日在苏丹南部遭反政府武装绑架的29名中国工人至今仍未获救。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报导说,在亚的斯亚贝巴出席非盟首脑会议的苏丹代表团30日否认了此前有关部分中国工人获救的消息。
*中国工人遭绑正值贾庆林访非*
此次中国工人遭遇绑架之时,正值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高调出访非洲。贾庆林1月27日至29日出席了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并访问了会议主办国埃塞俄比亚。
新华社29日的一篇由中国外长杨洁篪介绍贾庆林此行成果的报导说,中国政协主席此次访问“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发展中国家战略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该报导,贾庆林此次还对中资公司提出了合法经营等要求,但对绑架中国工人突发事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新华社文章没有提及贾庆林和杨洁篪对绑架问题的看法。
*环球时报:中国保护境外公民是个“超级课题”*
不过,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倒是在一篇社评中提出了中国如何保护境外公民这个“超级课题”。
该文说,欧美国家当年对“新世界”的开拓,国家机器成为主体,军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中国小心翼翼向外迈步,打头阵的大多是企业,工人和商贩站在最前沿。
环球时报的评论认为,由于中国对外经济仍停留在劳动密集的低层次,因而在境外落后动荡地区的中国侨民往往是大国中最多的。文章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如何保护这些侨民的“国家安全碎片化的超级课题。”
*时殷弘:政府、公司需应对“走出去”的安全问题*
针对中国公司“走出去”遇到的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美国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中国政府和公司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他对美国之音说:“这也是中国(在)经济增长、海外投资(当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所以这是一个过程。这种问题它本身是难以避免的,同时也要求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加强对风险的立法。如果事情出来以后,争取努力去处理。”
*约翰·李:中国与非洲专制政府合作有恶果*
而中国问题观察人士、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约翰·李(John Lee)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次绑架事件。他对美国之音说,这是中国一直以来为了确保资源获取而加强与非洲专制政权的密切合作造成的后果。他说:“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当你开始看到那个政权垮掉时,那个国家反对力量对政权的愤怒会指向中国在那里的利益,因为中国的利益会被部分或者完全视作与那个政权有关。因此这是中国在非洲,或许还有中东国家面临的潜在问题。”
中国近年来在非洲加大资源和能源领域的投资,并在当地大力兴建基础设施的战略在国际间引起关注。尽管中国一直坚称与非洲的合作是基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但也招致大量有关无视当地人权和侵犯劳工权益的非议,甚至被冠以“新殖民主义者”。中国坚决否认自己在非洲的经济利益是具有殖民色彩的资源掠夺行为。
*马鼎盛:需转变外交观念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
香港时事评论员马鼎盛认为,中国花钱在非洲买资源,说不是掠夺,但和欧美、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大国在外部投资和人员活动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同样,在处理这样的绑架事件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中国特色”的处理方法。
马鼎盛说,那些所谓恐怖组织或者反政府武装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会管你是什么政治背景,什么“三个世界”分类。他认为,中国要保障投资和人员安全的实际有效的做法,应当是放弃“意识形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马鼎盛说:“我想,中国最好能够融入世界,就是不管什么意识形态,也不管社会制度。国际的反恐和国际的维和维稳应该是一个共同利益。”
不过,马鼎盛认为,即便中国今天的外交路线已经与毛时代大有不同,更为务实,但要迈出通过国际合作维护自身利益这一步还很难。他认为,中国在外事方面说不以意识形态为依归,但在“立场”和“观念”上的思维还很难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