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51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一把“愤怒的筷子”能否唤醒中国之春?


中国筷子
中国筷子

中国作家余华在美国媒体上说,中国的民众就像一根根筷子。每根筷子势单力薄,但“愤怒的筷子”集结起来,就会爆发革命。 中国宪政学者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层如若不能放弃眼前利益,唯有等待被“筷子们”唾弃。

美国洛杉矶时报星期天(12月11日)在评论版发表了中国作家余华的文章《中国之秋并非阿拉伯之春》(Chinese Autumn is no Arab Spring) 。文章的开头说,当年,年轻的毛泽东在煽动革命时,想到用一个生动的方法向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听众传达自己的观点。他拿起一根筷子,把它一折两半。然后他拿起一把筷子,筷子却无法被折断了。

余华写到,毛向人们展示,只要大家并肩而立,革命的浪潮就会势必可挡。余华认为,正是通过集结这些分散在中国各地的“愤怒的筷子”,毛最终得以在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宣布成立他的共和国。

在余华看来,一根筷子还是一把筷子再次成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他说,中国政府清楚,“愤怒的筷子”遍布中国各地,但是他们相信,只要“筷子们”是分散的,就可以把他们一一折断,不管数量有多少。

*强力维稳 让百姓成一盘散沙 *

中国每年爆发数以万计的群体抗争的事件。英国金融时报今年早些时候援引中国学者提供的数据说,仅去年一年,中国各地罢工、抗议等各类骚乱就有18万起,平均每天493起,比十年前增长了三倍以上。

如此多群体事件能否效仿阿拉伯世界在中国掀起一场茉莉花革命?中国宪政学者章立凡说,中国疆域辽阔,加上政府不惜斥重金维持稳定,星星之火难以燎原。他说:“中央政权在镇压各地的骚乱事件上很有经验。它现在也是这样,强力维稳,发现一处,扑灭一处,绝不让它连成片。”

章立凡认为,维稳在中国已经变成一个产业,地方和军队都希望通过维稳来多要钱,导致维稳开支越来越高。他说,事实上,地方上并不是真心希望维稳,他们甚至希望出现一些骚乱,通过镇压来博取政绩。

早在十多年前,前中共高层领导人赵紫阳就曾指出,经济开放,政治收紧是中国政治的顽症。他说,当局如果不想搞政改,只有靠几种办法拖延统治:依靠军警、控制舆论、将事件灭于萌芽中、防止任何有组织的活动,让百姓处于一盘散沙。如今这些方法在中国当局采取的维稳手段中得到一一印证。

*中国面前两条路:或民主或革命*

作家余华在他的文章中说,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自上而下的民主和自下而上的革命。这两条道路都可能是漫长的。

余华认为,让执政者放弃权力或是团结起散落在中国各地的“愤怒的筷子”都不是易事。余华写到,尽管中国的高官不喜欢民主,但事实上,只有民主才是他们掌控财富、保卫性命的关键。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前排右侧)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前排右侧)

对中国历史有深入研究的章立凡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的革命都是通过“以暴易暴”的形式完成的。 从秦朝以来,中国的朝代更替就一直沿着暴力更迭的道路。而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则是改良与革命的赛跑。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是由于是改良没有革命跑得快。

*五年看改 十年看埋*

章立凡说,从理性的角度,他个人希望避免革命,用最小的代价、和平的方式来完成这次社会转型,这需要执政当党有足够的智慧。

章立凡说: “我的观点就是五年看改,十年看埋。如果说在十八大以后,新核心在他们的第一任期内不能够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话,我认为也就不必启动了,那就是只有等着最终被人民唾弃。”

章立凡认为,中国并非没有实现和平转型的可能。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人们获得资讯的能力大大加强了,跟世界上普世价值的沟通也更加便捷,甚至还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公民社会。

但是章立凡也指出,中国高层间的争斗,地方执政者和北京之间的博弈,都将使这条道路十分漫长而艰难,恐怕会陷入长期的僵局。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账号再次被禁,网红吴柳芳为何成为舆论焦点?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4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